一杯茶改变了谁?

时间:2022-04-15 04:17:06

十年前,当普洱茶挟带着“能喝的古董”的诱人概念,南风北渐时,绝大多数对普洱不知为何物的人会问自己:这是茶?能喝吗?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口中、观念中,普洱茶与习以为常的龙井、毛峰、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茉莉花茶太不一样了。但渐渐地,在广州芳村、北京马连道、武汉香港路、成都五块石甚至于遥远边城的茶叶市场里,不放上一片普洱茶仿佛已不足以称其为一个茶店了,普洱茶俨然成为一只从云之南飞入的凤凰,强力跻身成为各地茶叶市场的主角;在以生活品质闻名的上海、杭州,襄阳南路和南山路出现了强调慢生活的普洱会馆,外来的普洱文化融入城市,披着时尚的外衣成为了当地品质生活的一个符号;在绿茶的腹地苏州,茶友沉沉觉得喝了多年的碧螺春越来越淡,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沈阳,茶友普茶客某天忽然发现,喝了十多年的茉莉花茶再也入不了口了,只有味最酽的普洱才是自己的最爱。

这就是普洱?

这就是普洱。

普洱十年。如果说,这十年的头五个年头,普洱茶还是囿于珠三角蓄势待发,那么它只用了一两年时间就席卷整个中国,成为市场的新宠。虽然历经07、08年的低潮,但普洱茶还是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在绿茶、红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的根据地争夺到了庞大的拥趸。

众多茶龄只有四五年但自称“资深”的普洱茶友,深切体会到,普洱茶仿佛就是一剂“毒药”,喝上了就放不下,喝高了就下不来。那种存在于普洱茶骨子里、本质里的那种变化――神奇莫测的变化让他们欲罢不能。

那份情浓得化不了。于是,普洱茶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轨迹,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事业、幸福甚至于爱情和普洱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普洱茶改变了大城小镇里一些人的生活状态,普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喝茶、找茶、识茶、论茶、藏茶、炫茶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行为,“香、甜、醇、厚、气”是他们辨论的焦点;班章、冰岛、昔归、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这些深藏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寨名称成为他们口中的热词;为了探寻心中的好茶,他们疲惫而执著的身影,长途跋涉出现在各个名山名寨;于是,普洱还成为一种媒介,茶会、论坛、博客、微博、QQ群,无数的普洱客形成了无数的圈子,把身边的、把相隔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联通在一起。

普洱改变生活。

一杯茶一生活

“离开喧闹就那么几步,就听得见翠鸟的鸣叫、风竹的飘逸、鱼儿的游走,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就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吧,让心回家。”这是杭州南山路一家普洱主题茶馆的自我表述,普洱和慢生活就这样被连接在了一起。

对于众多普洱茶迷而言,也的确如此。爱上普洱茶,就意味着将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状态。心变得平静而不急躁,不少人告别了KTV、酒吧的灯红酒绿,夜晚在家里摆开了茶席细细地去品饮每一款收藏的茶,也品饮时间和文化,安静得甚至让老婆吃惊而欣喜;生活变得平和却不乏味,一群爱普洱的人总是心存念想,总是期待着结识下一位新茶友、发现下一款好茶,等待每周的那一次茶会。喝茶、找茶、存茶,周而复始。

茶是宁静的,心是狂热的;茶是平淡的,心是充实的。

茶友景云也许是广州数十万茶友中的普通一人,从喝第一口普洱到现在大概有了。从一片一片、一提一提再到如今一件一件地存茶,普洱茶几乎占据了原本宽敞的家的角角落落。除了找茶喝茶聊茶,他说,一年中还有那么两个特殊的日子是专属于普洱茶,谁也无权干预,那就是调仓日。每年的春秋两季,选择风和日丽之时,清新家中空气,拉上厚厚窗帘,开始了重要的调仓工作――检查半年的仓储状态,更关键的是让茶叶接触新鲜空气促进更好的陈化。在他的观念里,仓储和普洱茶的原料和制程同等重要。他仔细地将数十个仓储容器――大紫砂缸一一打开,取出每一片茶,根据当时的年份、树龄,按照自己的存茶记录做好排列并细细翻挪。每一批茶,都要拆开两至三片,抽样检查并开泡试喝,忐忑与惊喜并存,憧憬与自信相随。就这样,再重新安置好每一片茶之后,两天的时间就悄悄地过了,闻着满屋的茶香,细看茶的每一个转化,一年中只有在这一时候,心变得很细腻很愉悦。

他说,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种茶,占据了他这几年大部分的休闲时光,也放弃更多的心爱之物,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却收获了别样的快意。

如果有人告诉你,喝普洱茶会提升幸福指数,信吗?其他人不一定,普洱茶迷一定信。

什么是幸福?普洱茶迷会告诉你,终于喝到梦想多年的宋聘号是一种幸福,终于找到无敌纯干仓的厚纸8582是一种幸福,终于品鉴出了易武刮风寨茶当场考试通过是一种幸福,终于等到了网络上的茶友却没有见光死是一种幸福,终于绕过了千百道山弯出现在老班章村买回了一公斤毛茶是一种幸福,终于懂得人茶俱老是一种幸福。小小的一点点收获都会极大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喝普洱茶的人比别人更容易感受幸福、触摸幸福。

每年回到茶山,是昆明茶友岚茶香最幸福的事。从06年开始,每年去茶山收茶、做茶是她最坚定毅行的事,但她只是爱茶不卖茶。春天到了,她的记忆里就会散发出缕缕茶香,仿佛在呼唤着她。今年泼水节前,她又一践心约前往双江的一个荒山茶场。从双江县城出发两个小时的颠簸车程,车一次次地停下。她说,开车的大哥把桑塔那当成了越野车来开,停车、推车,弃车、行走,体力消耗殆尽。但茶树就在这里――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快乐地生长;六十多岁阿公一直坚持做他的手工茶,一口比他的手更黑的大铁锅安放着他生命全部的忙碌,真正的美味就在那里。小口缸泡着舒展的茶叶,味觉在千年的时光上跳跃,顺着古茶气息抵达生命里最最奢侈的时光。就这样,就这样爱上普洱的前世和今生。

回到昆明后,岚茶香的茶就陆续出现在了朋友的桌上、杯里,这时候朋友的一句话就足以让所有的不易烟消云散:“岚兰,真是好茶啊!”这时候,分享就变成最大的快乐。

每年的茶山之行,仿佛是虔诚者的圣山之行,所有幸福都在这里。

上海,南京西路。高大郁葱的法国梧桐遮蔽着老弄堂沁园。小巷深处就是阮邻玉故居。茶友一梦轻步走向另一幢老洋房里的鹤所琴馆,一群年轻人这一天会有一场雅致的游戏――听音辨茶。古琴曲、普洱茶是游戏的主角。众人品一道普洱,主持者弹一段清音以暗合此茶的气韵香甜。

于是初抚仲尼,轻拍几个泛音,弹出来的是《梅花三弄》的“溪山晓月”,初探梅香,神清气爽;恰如茶一入口,清香高雅。三饮,取仲尼琴中正平和之声,暗合此茶气韵,对答的是《平沙落雁》;风静沙平,群雁此呼彼应,宛如茶气飞落。茶至六七饮,复置伏羲琴,气象顿时开阔,屋内醉像憨美,人得意忘言。十饮以上,汤色清澈,茶味转淡,却依旧不失细腻;再取小蕉叶琴作答,大珠小珠,其趣盎然。

茶琴兼修的一梦说,上海滩相当多的文化人爱喝普洱茶。她觉得外来的普洱文化能被广泛接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内在的文化因子。普洱茶讲气韵,而气韵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标识;而品鉴普洱茶是一个内修与外修的过程,这恰恰又吻合中国士文化的气质。琴茶相通,这正是这个游戏被欣赏的重要原因。

普洱风北渐,快速融入当地的城市主流文化,并与诸多其他传统艺术如诗、书、画、琴相兼相融,得益于各地文化人的推崇,如余秋雨先生就曾亲力亲为推广普洱茶;而普洱茶之所以为文化人所钟爱,就是其基于茶文化基础上的独特魅力。而普洱茶得到都市人追捧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重出江湖的时间点。当中国社会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期,都市人感受到了快节奏的工作强度、水泥丛林的压抑,逐渐发现原本的诗意生活已不复存在,于是从内心出发呼唤慢-------慢食、慢走、慢喝、慢读,感受因为慢所以爱、所以美而带来的心灵安顿。也就在此时此刻,普洱茶恰如其分地出现而成为他们重归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

一杯茶一圈子

4月16日。江南草长莺飞。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无特殊的意义,但对一些茶友而言却是心向往之。

这一天,正是一年一度的龙井季节;又恰是中国茶叶博物馆二十周年生日的大喜日子。中国茶界名流少长咸集之时,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曲径通幽、溪流娟娟的七居里,一群操着南腔北调的爱茶人自顾自地摆开了架势,在龙井茶核心产区的腹地,喝起了千里之外的佳茗――普洱茶。

“江南春已动,闲来喝杯茶”,被这一文雅的广告词吸引而来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茶友,北京、济南、烟台、南京、江阴、上海、温州、广州,他们自费搭火车乘飞机赶到杭州,只为会一会友喝一口茶。他们有些素不相识,有些只熟悉网名,有些只在网上打得火热,因为这一天正是三醉茶友会、恒庐清茶馆、武林茶会QQ群,三个不同圈子的普洱茶友的一个共同的日子――钱塘春茶会。

普洱茶是一种大众文化,但也是圈子文化。

其实,很多茶友发现,从一开始喝普洱茶,不知不觉中会忽然发觉自己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可以帮助你快速提升普洱的知识、分享更多的收藏和口福,实际上又囿于这个圈子中。慢慢地你会发现,只有这个圈子和你的气息相投、兴趣一致,口味相同。

普洱茶,以它特有的文化特质,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的传播和营销基本特征,就是圈子。普洱茶当红时在各地涌起的各类品牌的专卖店、清茶馆、会馆,就是以品牌、品饮为诱惑,吸引自己的终端顾客,并使之成为最忠实的茶友而获取市场份额。而随着从茶农到茶商、从茶友到茶商进程的加快,普洱江湖愈加纷乱,涌现出了更多的普洱品牌。而一些有些文化的普洱茶商开始以茶会、茶校等形式粘合顾客,并开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以网站、论坛、博客、QQ群等手段营销自己的品牌,形成了更多辐射力更强的圈子。

如果我们设想,普洱茶将以Y型的态势――以品饮和以大众速溶产品两种模式发展,那么只要是以品饮为前提的消费理念依然作为一种主要方式存在,那么圈子文化仍然会风起水生。

而三醉斋、武林茶会QQ群和恒庐清茶馆,就是这种圈子文化中三个个例。

三醉斋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茶文化论坛,而以普洱茶为主题的“茶马古道”又是其中最热闹的一个频道。五六年前,由于制造了N多个火爆的话题声名四播而拥有很大影响力,到如今已有超过14万注册用户。每天到三醉逛逛,对许多茶友而言是一个必须的生活内容,到三醉上“打酱油”、灌水、赚金币、了解茶讯、看精华贴、结识好友,近800万个贴子积累了无穷的知识、制造了无数的风波。有人因为三醉从菜鸟成为大虾,有人因为三醉而交恶,有人因为三醉而成为至交,有人成也三醉败也三醉。至今三醉斋许多版主和铁杆依然以三醉斋名行走江湖,具有相当的人脉和聚合力。“笔剑谁作主”就是其中一位颇具号召力的斋友。去年春天他以一已之力在三醉发起了钱塘春茶会而广受关注。而春茶会的成功和民间期待,又使之成为了一个可以延续不断的民间PARTY。

而“笔剑谁作主”又是他所生活的城市一个茶会的忠实茶友,在那儿,他的名字又变成了“流水听香”。作为杭州当地为数不多以普洱为主题的清茶馆,恒庐有一个在茶友间口碑相传的传统――那就是坚持了四年多的每周免费茶会――武林茶会。在这里,茶友们既炫茶也蹭茶,可以有缘喝到百年宋聘、双狮同庆、红印绿印、末代紧茶、砖;也可以盲喝麻黑、刮风、班章;更重要的是知识和信息的分享,使许多新茶友快速地确定对茶的标杆。

人来人往中,恒庐清茶馆的馆主姚琼也发现,外地茶友同样对每周的武林茶会同样感兴趣。于是她借助网络把武林茶会搬到了网上,建立了武林茶会qq群,使之成为一个24小时的虚拟茶会。虽然不能直接品鉴分享,但知识的分享和快乐的传递同样重要。很快,这个虚拟的茶会就拥有了170多会员。

于是,三个绝然不同圈子的茶友,以钱塘春茶会的名义聚集在了一起。喝茶,不需要借口,分享不需要理由。于是,一款款好茶出现在大家眼前,出茶、开泡、品鉴、评论,茶汤里没有商业的口味,只是因为我们是茶友。

一杯茶一辈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对于普洱也一样。品味派爱的是滋味酽厚、变化莫测;文化派喜欢的是其穿越时空的深邃厚重;健康派看好的是它抵御现代病的奇特神效:时尚派迷恋的是其骨子里的精神内核。他们将普洱茶融入生活,作为自己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部分。

他们乐于为普洱改变一切。

对于李贤华、徐厚国他们而言,爱上普洱茶,却并非只是改变了一些生活状态,而是彻底转变了人生轨迹。有的因为普洱把爱情留在了大山深处,开始了一种完全出乎自己预设的别样生活;有的则远离妻儿把另一个家安放在了茶山,只是为了能与自己心爱的普洱离得更近一些。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李贤华,吉林通化的朝鲜族姑娘。当她2001年第一次远离数千公里的家出现在云之南郁茂茶山时,还只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她的身份是翻译,陪同作为茶商的韩国师傅来茶山收茶。由此结识了普洱茶、结识了大益、结识了王霞、结识了易武茶,结识了现在的丈夫老卫。

李贤华说,02年她为了一批销往广州的普洱茶再次与当时在勐腊县供销社工作的老卫取得联系,并只身来到当时还不为人熟悉的象明。勐腊县象明彝族乡是古普洱茶的重要产区,茶马古道就从象明横穿而过,而且享誉天下的古六大茶山在象明境内就有倚邦、蛮砖、革登、莽枝四山。但当时的象明交通不便,既没有客栈也没有通电,当她错过最后一趟班车后,只能客宿在老卫的蛮砖丰家大院的老宅中。夜深时,李贤华想去洗手间,但那时在象明,洗手间就是山民家中的茅房,离正房还有几十米远。李贤华走出房间,突然发现她一下子陷入无尽的黑夜,连天上的星星都不见,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啊。深深的委屈一下子涌上心头,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啊?但也是在这一笔生意成交后,她的韩国师傅忽然对她说,我觉得你们两人很合拍,你嫁给老卫算了。李贤华一时觉得不可接受。但师傅的这句话仿佛点破了窗户纸,两个人渐渐暗生情愫,最终老卫如愿抱得美人归。老卫人缘好,李贤华善销售,他们创办的象明古滇蛮茶厂成为当地最大的茶企,而他们与当地茶农结下的友情也被人所乐道。爱喝酒的老卫经常会笑地看着老婆,是啊没有普洱茶,一个大山里的彝族汉子怎么可能与鸭绿江边的朝鲜族女孩牵手姻缘呢?

如果说李贤华情定象明是一个现代版爱情童话,那么徐厚国隐居勐海就宛若当代隐士故事。

2006年,在深圳做工程的大连人徐厚国在电视上看到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怀着好奇他赶往南宁,在博览会上,爱喝铁观音的他买了两片老挝丰沙里一家参展茶商的两片普洱茶。时隔五年,徐厚国还清晰地记得,那是丰沙里古树和大树茶。一喝之后,他马上觉得这种茶与铁观音完全不同,从未有过的品饮体验让他一下子记住了它的名字――普洱茶。这时,有人告诉他找普洱应该到云南。于是好奇的他又飞赴云南直抵易武。行走在易武老街上,踏着茶马古道、端详瑞贡天朝的匾额,老徐觉得这个普洱茶真的有意思。2007年就在朋友的建议下投入了数百万元。老徐说直到今天都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会一下子离开了工程行业而投身普洱,可能还是内心想往宁静平和的生活吧。之后他又在朋友的建议下去了勐海,勐海的一切深深吸引了他,去了就不想回来了:一望无际的古茶园,富含负离子的空气、适宜的温湿度、还带着魂灵儿的大青菜、吃了不能忘的红米,老徐觉得勐海才是一个人生活的终极福地。于是他在离县城中心三公里的地方置地造房。从此,一年有七八个月的时间住在了勐海。收茶季节他乐此不疲地奔走在茶山收他心爱的古树茶,不是收茶的季节呢?他也留在勐海,因为他又在布朗山承包了四百亩古茶园,到那儿看着茶树,也是一件相当舒坦的事。

因为爱所以爱。因为爱普洱,所以爱上了和普洱相关的一切,爱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人。当人潮和资本的热流涌向茶山的时候,不可否认有人直奔利益而去,但更多的人却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一辈子爱自己喜欢的茶,做自己喜欢的事,无怨无悔。

上一篇:科学普洱三人谈 下一篇:茶解“速度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