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过程简述

时间:2022-04-15 09:25:41

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过程简述

1、最早的硬盘接口要算是ST-506/412接口,它是Shugart 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一种硬盘接口,全称即Shugart Technology 506/412。它的硬盘驱动器与控制器是分离的,最多可安装4个硬盘驱动器,允许的最大硬盘空间为150MB,数据传输速度约0.6MB/s。使用这一接口的硬盘被称为ST-506/412硬盘,或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指一种编码方案)硬盘。ST-506接口使用起来相当简便,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采用该接口的老硬盘容量多数都低于200MB。

2、接在ST-506/412接口后得是ESDI(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它是迈拓公司于1983年开发的。其特点是将编解码器放在硬盘本身之中,而不是在控制卡上,理论传输速度是前面所述的ST-506的2~4倍,一般可达到10Mbps。但其成本较高,与后来产生的IDE接口相比无优势可言,因此在九十年代后就被淘汰了。

3、IDE与EIDE接口,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他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4、ATA-1(IDE)接口,ATA是最早的IDE标准的正式名称。ATA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ATA最早支持的PIO-0模式(Programmed I/O-0)只有3.3MB/s,而ATA-1一共规定了3种PIO模式和4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要升级为ATA-2,你需要安装一个EIDE适配卡。

5、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接口,这是对ATA-1的扩展,它增加了2种PIO和2种DMA模式,把最高传输率提高到了16.7MB/s,同时引进了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了老BIOS固有504MB的限制,支持最高可达8.1GB的硬盘。如你的电脑支持ATA-2,则可以在CMOS设置中找到(LBA,LogicalBlock Address)或(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设置。其两个插口分别可以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置,从而可以支持四个设备,两个插口也分为主插口和从插口。通常可将最快的硬盘和CD―ROM放置在主插口上,而将次要一些的设备放在从插口上,这种放置方式对于486机器及早期的Pentium电脑是必要的。

6、ATA-3(FastATA-2)接口,这个版本没有增加更高速度的工作模式(即仍为16.7MB/s),但引入了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方案,对电源管理方案进行了修改,引入了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

7、ATA-4(UltraATA、UltraDMA、UltraDMA/33、UltraDMA/66)接口,这个新标准将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了一倍,达到33MB/s,或更高的66MB/s,同时还在总线占用上引入了新的技术。其中的Ultra ATA/66(即Ultra DMA/66)是主流硬盘采用的接口类型,其支持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为66.7MB/s。

8、ATA-5(ATA/100)和ATA-6(ATA/133)接口,2000年,Quantum联合Intel等在ATA/66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ATA/100,接口数据传输率达到了100MB/s,和ATA/66一样采用40针80芯的并行电缆。新标准一经推出,就被硬盘厂家们迅速采用。ATA/100成了2000年刺激市场、推动消费者升级的新卖点。2001年以后,硬盘市场开始疲软,也没有新的实用技术引入。硬盘厂家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技术热点,以便让市场兴奋起来。这时,Maxtor公司在自己开发的FastDrive专利技术的技术上,提出了ATA/133规格,也就是ATA-6。和ATA/100相比,ATA/133并没有本质改变,依然延续并行ATA的发展脚步,只是把支持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33MB/s。但随着串行ATA产品化节奏的加快,ATA/133已很难争取到其他厂商的更多支持,它的命运将只能是昙花一现。

9、Serial ATA接口(即串行ATA),它与ATA/100或ATA/133等接口根本的不同在于,以前硬盘所有的ATA接口类型都是采用并行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因而统称并行ATA(Parallel ATA),而Serial ATA是采用串行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串行ATA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串行ATA的数据传输率比目前的并行ATA的数据传输率高,在SATAⅠ中就能达到150MB/s的突发数据传输率,这比并行ATA标准ATA/133所能提供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略高一点;其次,串行ATA硬盘连接比较简单,扩展性却很强。串行ATA根据技术可进一步细分为SATAⅠ、SATAⅡ和SATA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办公电脑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初探 下一篇:基于数据分析方法的属性简约算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