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研究

时间:2022-04-15 09:09:48

京津冀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研究

县域经济是涵盖广大农村的区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京津冀走向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如何使县域经济能够更好地承接市域经济产业转移的需要,使县域经济更加有效的对市域经济进行补充和促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研究原则

战略性原则。县域经济功能定位不能局限于现有的基础,应该放眼更大的区域范围,从更高的层次上定位,以此确定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目标。

阶段性原则。县域经济功能在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时期要制定适合该阶段县域经济功能的定位目标,逐步推进县域经济功能的完善。

突出优势原则。地理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都可以形成县域经济的特殊功能,突出县域的地方性优势,重点培养主导功能是县域功能定位的原则之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确定县域经济功能定位时,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地理条件、交通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等先天因素从整体上决定了县域经济功能的发展方向。

历史传统的影响。一个地区如果在先期被作为重镇来对待,则后来者往往会因观念或物质上的诸多便利条件而延续这一传统。

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影响。某个时期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政策和区域整体发展战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县域经济功能的走向。

其他影响因素。其它因素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县域经济功能定位,包括经济实力、主导产业及行政区划等。

三、京津冀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研究

(一)利用中心城市及其发展优势

中心城市具有先进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与之相联系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作腹地,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集中的场所,特别是一个地区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中心地。京津冀都市圈是由若干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城市群体构成的,具有一定的集聚与扩散能力。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对接、全面融入。

(二)发挥中心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灵敏及时的经济信息,发达的科技力量,方便的交通通讯网络,在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中居于支配性地位。主要表现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挥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中枢;区域的服务与管理中心;区域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区域的对外交流中心;区域的创新中心。

(三)解析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一般而言,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扩张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双重作用。中心城市发展和扩张过程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不断形成与强化经济增长极的同时,产生吸引与辐射的双重作用,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资本的集中与输出、产生规模效益和形成集聚效果,促进自身并推动其它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产业转移;技术扩散;资本扩张;人才回流。

(四)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次级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周边县域发展

从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发展状况看,京津两大城市有较强的带动力,有绝对能力向周边扩散技术,但是区域范围大的状况就决定了京津的带动作用不可能辐射到该区域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次级中心城市和三级中心城市对其所在区域的带动作用会大于京津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分层次完善区域城市网络。

从区域城市布局看,城市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加快石家庄、唐山等次级中心城市的建设,发挥它们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从经济带动作用看,围绕中心城市和次级中心城市,建成3个工业城镇群落。对于中部及经济欠发达的北部地区,充分发挥京津两大城市的龙头作用,建设以北京、天津两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中、北部工业城镇群,主要应从两个层次的推进,首先以北京、天津带动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昌平等建设成为次级中心,再以次级中心为主要动力带动周边小城镇的工业发展。对于南部地区,围绕石家庄等经济条件好,发展速度快的大、中城市,建设南部工业城镇群。对于工业基础较好的东部,依靠唐山的工业优势和秦皇岛,加快建设以次级中心城市唐山为核心的东部工业城镇群。

〔本文为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京津冀经济圈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课题编码:074572102)阶段性成果〕

(董国利,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讲师。侯彦温,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经济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冀中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