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电力设施的立法保护

时间:2022-04-15 08:26:33

浅论我国电力设施的立法保护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围绕电力设施的问题频发,我国电力设施保护也因此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现行电力设施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政府规章都是在电力工业传统体制下制定的,随着国家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电力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其中的立法缺陷,以及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或不协调日益显现出来,并直接影响到了具体实施的效果,成为当前电力设施遭受严重破坏且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制度性原因。

[关键词]电力设施 立法 安全

一、电力设施概说

(一)电力设施的内涵。电力设施是电能生产、输送、供应的载体,是重要的社会公用设施。其主要主要包括输电和配电的一些设备,比如变压器,导线,电缆,避雷器,绝缘子,杆塔等。主要用于各输配电线路上,可以保证远距离输电提供方便。电力设施安全保护是保障供用电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二)电力设施的现状。一是外力破坏电力设施造成的停电事故呈逐年递增态势。据统计,北京地区外力破坏电力设施造成的停电事故2008年为16起,2009年为36起,2010年为54起,数量每年上升50%以上。二是外力破坏电力设施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三是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规施工作业现象严重。四是“三线”搭挂问题久拖不决。五是电力设施隐患清理依然困难重重。

二、我国电力设施的法律现状分析

(一)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保护电力设施的立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但是,因为电网发展规模、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不相适应,以及电力设施保护的专业性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限制,关于电力设施的立法仍存在诸多问题,矛盾还很突出:首先,电力法律法规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现有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是1998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如今电力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政企分开、政监分离的体制已基本完成,原有法律、法规已不适于当前环境形势要求。其次,法律责任制度与处理程序不完善。我们看到,对于侵害电力设施的行为,只有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行政附带民事责任,对于危害电力设施行为并没有单独民事责任的规定。最后,新设备、新情况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对通信、保护、计算机程序、自动化和信息化项目的保护,对无人变电站的保护在法律上还是空白;特高压线路保护区的界定、危害电力设施的行政处罚标准等具有操作意义的规定在法律上都没有明确。

(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电力设施的法律保护,除了在立法方面所涌现出的众多问题外。在实际的执法中,也存在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亟待解决。

一是相关部门与电力企业的联动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电力行政执法力量薄弱,电力设施保护措施难以到位,危害电力设施行为屡禁不止。二是部分边远地区法制环境不完善,盗窃电力设施的团伙犯罪猖獗。三是工程建设项目多,施工组织不严密,野蛮施工,吊车碰线、车辆撞杆、挖断电缆等事件频繁发生。四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电力设施周边和保护区内私拉乱接、违章施工、线下种树,对电力设施保护人员或漫天要价,或无理阻挠,甚至进行围攻、非法扣留,执法部门处理的难度很大。五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安全意识淡薄,擅自在电力设施周边和保护区内焚烧物品、开山放炮、放风筝、钓鱼等现象屡有发生。

三、完善电力设施立法。确保电力运行安全

首先,完善电力立法。第一,要进一步提高电力设施保护意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和电力设施的保养维护。第二,建立健全以技防、物防、人防和其他有效防范保护措施组成的内部安全防范网络,普及和推广应用电力设施安全防范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提高整体防护水平。第三,要深入贯彻执行《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强化电力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落实专业巡线岗位责任制,提高专业巡线到位率和缺陷消除率。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落实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制。第五,要严格执行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施工许可制度,对需要爆破、开挖、取土的各类建设项目,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第六,要大力宣传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重要意义,要通过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其次,必须要明确电力管理部门及其电力设施保护的职责。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执法主体缺位是当前电力设施遭受严重破坏而又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电力设施保护并不单纯是电力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其他政府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依法打击和防范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危害电力生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可能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和施工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加强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方面加强“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审批”工作,明确职责,规范程序,以高效务实的行政许可执法程序,防范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各种行为。

最后,明确电力企业电力设施保护的职权。电力企业是电力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主体,电力企业自身应当承担电力设施保护的义务。现行有关电力设施保护的电力法规,无任何条款规定电力企业在保护电力设施方面应该履行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修订中应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还需要注意的是,修订中要切实解决目前电力设施与其他设施相互妨碍关系问题,特别是应重点解决电力设施保护法规与土地、森林、公路、城市绿化、爆炸物品管理等方面法规的冲突。针对外力破坏电力设施已成为威胁电力安全主要因素的现实情况,应在修订中立足于“防范在先,预控风险”,细化相关规定。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设施安全和电能保护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的保障,需要电力企业、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开拓创新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必将走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性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梁慧星.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M].1999年:中国法制出版社

[2]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0.

[3]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学债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356

[4]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A].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1

[5]王泽鉴.民法总则[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从审判实践角度浅析《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 下一篇:对高职高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