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传奇之一夜鱼龙舞

时间:2022-04-15 07:00:35

花灯传奇之一夜鱼龙舞

花灯又称彩灯是种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汉朝,汉武帝就“结灯为山,祭祀太乙”。由于花灯象征喜庆、吉祥,故它总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从古至今成为展览、观赏花灯的盛大节日。据《隋书音乐志》载:“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十五日,在京城端门外大放炬火,光烛天地,绵亘八里,列为戏场,金石匏革之声,闻于十里外自是,每年以为常焉。”唐玄宗时,元宵放灯三夜。至宋代,灯放五夜,京华沉浸在狂欢之中。

而在福州,作为民间工艺的个特产,花灯亦已有千余年历史。古时即有书云“天下上元灯节之盛,无逾闽中”。至宋代,福州花灯更是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是为当时入京花灯之美誉。

据资料载,古时凡逢上元佳节,福州城内府衙和乾元、大中、庆城、神光、仁王诸大寺观均张灯结彩;尤以左、右两院大衙门,更是争奇斗艳衙门口结有灯楼,东、西相对,招引观众。内展有灯球、莲花灯、百花灯三大类,还有玻璃(灯)屏等等,每盏灯高盈丈,一灯燃烛十余根。两衙外的通衢大道(今南街),毗屋联檐,挂有大灯。在谯门(即鼓楼前),架设巍峨的“彩山”。明代,福州还有“料丝灯”的记载。《洪江元夕曲》就有句曰:“料丝颜色胜玻璃,辟易光芒万丈齐。锦字分明人不识面又织向窦家妻”。寥寥数语,描摹了其时福卅花灯华美灿烂,名扬天下的美誉。

此外,福州传统的桔灯、莱头灯、莲花灯等,也是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据王应山《闽大记》载:福州“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这一习俗,也始自宋代。其时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古时福州在元宵节期间不仅灯市辉煌,还摆设鳖山,供人玩赏。“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描绘昔日坷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城门开禁,鳌山向外,郊外人家人入观赏,人山人海,热匍非常。第二句诗中的福唐就是当时的福州城,确切地说就是福州南后街的灯市。

而从春节至元占前夕,福州民间则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民间有首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灯。”反映了外婆爱外孙的感情。杨庆琛《榕城之夕竹枝词》云:“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钗卸,又报娘家来送灯。”此诗就描绘了当时送灯的盛况。

上一篇:中户型居住的本质是面积还是品质 下一篇:花灯传奇之南后街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