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时间:2022-04-15 04:34:2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摘要:课堂教学结构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课堂的程序、教师的活动。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除了要把课堂结构安排得严密、合理,课堂上科学地分配时间外,还应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课堂;优化;关系

课堂教学结构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课堂的程序、教师的活动。要使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就要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个内容是重点,哪个内容次之;哪个内容要详讲,哪个内容要略讲;各环节或步骤的时间如何分配等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全面遵循教学规律,认真备课,在课堂40分钟内,使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最少的时间使教育和教学的任务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除了要把课堂结构安排得严密、合理,课堂上科学地分配时间外,还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是起主体作用的,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即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从不知到知,最终达到“无师自通”。因此,教学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必须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这样,才能把教师讲、学生听的关系优化为学生学、教师导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必须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在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由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首先,教师受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并接受国家的委托,专以育人为己任;其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在教学前都有所准备,能对教学进行调控,能根据学生实际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二)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现在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职业就是培养出“智意型”、“开拓型”的人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从偏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从偏重教师讲转为教师导,学生主动地去创造、去独立学习和钻研。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认真地组织学习材料。教材中准备的图例,要富有启发性的叙述和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推导过程,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发展思路。在课堂上启发诱导学生,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歧视“学困生”。教学要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智力水平等有区别地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个性等不同特征来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都能展现他们的优点。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数学知识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知识体系,知识的链条环环紧扣、螺旋上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时注意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于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原有的认知结构都是不同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相对成熟,对一些抽象数学语言也能理解。所以,不能用教高年级学生的方法教低年级学生,也不能用教低年级学生的方法教高年级学生。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恰当地组织教学。

(二)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数学知识教学也如此,教师要教好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基本要求,就要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以及学习风气,好、中、差的比例等,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可以采用家访、个别谈心、课外活动观察等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总体和个体特征。再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抓两头带中间。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过程,要以班上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把教学的深度和进度定在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不要让他们原地踏步,自满自足,要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可以指导他们看一些课外书,做一些趣味数学题,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的学习信心,并在课后及时补缺补差,针对所学内容给予耐心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通过努力赶上去,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两头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要求,尽量做到提问分层次,作业布置也分层次。

(四)重视差生的转化。因材施教的重点是转化差生,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首先,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正确对待差生,一般来说,差生思想上往往有严重的自卑感,学习上也有很多难处。因此,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去帮助他们振作精神,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奋进。另外,要充分利用班集体对待差生的影响,使他们在集体中不受到歧视和孤立,跟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进步。

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得好与坏,取决于教师对新知识的诱导及思路的开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尽快地掌握新知识,每节课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巩固性题型,若发现问题,教师要当堂给予纠正或指点,做到课内问题解决不放在课外,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另外,教师要组织好课外活动,例如: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使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开发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培养3岁—4岁幼儿饮食习惯的研究阶段性成果报... 下一篇:浅谈如何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