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现状调查

时间:2022-04-15 03:07:02

摘要:本文对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当前居民的居住状况及改善需求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今后的住区设计与更新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西安;住区;现状调查

1. 调研概况

为了深入了解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的现状及居民的改善意愿,作者于2012年7~12月对这些住区进行了分区分点的多次走访和实地调研。总共发放调研问卷100份,其中废卷6份,有效问卷94份。

调研住区的住宅套型以两室户为主(占55%),其次为三室户(24%)和一室户(14%),户型面积以50-90㎡的中小户型为主(占78%)。

2. 住区社会结构特点

1.

2.

2.1. 居民构成

1.

2.

2.1.

2.1.1. 年龄结构

通过对调研问卷进行归纳统计,结果如图 2.1,值得关注的是61岁以上人口占25%,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老龄化现象严重。老龄化给住区改造的中的功能调整、环境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图 2.1居民年龄结构图

图 2.2调研住区家庭结构统计比例图

2.1.2. 家庭结构

本次调研将家庭结构分为单身户、核心户、主干户、夫妻户和其他,各户所占比例如图 2.2所示,在西安市80~90年代所建住区中,夫妻户所占比例较大,对比人口年龄构成可知,以老年夫妻居多。

2.1.3. 教育程度

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如图 2.3所示,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77%以上,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20世纪80~90年代来说,是比较高的。

图 2.3居民受教育程度

图 2.4居民就业状况

2.1.4. 就业状况

调研住区居民的就业状况如图 2.4所示,退休人员占居民总人数的52%以上,这个数字从侧面反映了居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说明日常生活中,留守家中的老年人比较多,住区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对这部分人的居住需求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图 2.5居民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

2.1.5. 家庭收入状况

调研住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是工资及离退休金。收入水平如图 2.5所示,人均收入达到并超过西安市城镇人均收入(2011年西安市人均月收入1520.4元[1])的家庭约占82%,低于人均收入的约占18%。更新改造的经济问题应当给予关注。

2.2. 邻里交往与社会网络

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的社会网络比较成熟,邻里关系和善。无论是邻里交往的频率,还是邻里交往的深度,都比新住区要高很多,邻里关系比较融洽。但是居民的交往活动只能依托道路、室外健身场地或一些零星空地,没有更多的选择,在对既有住区进行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当营造出积极的空间场所,促进邻里交往活动。

3. 住区住宅单体现状

3.

3.1. 外观形象

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审美标准的影响,住宅设计比较单调,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观。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外观呈现出一些物质性陈旧,如外墙面的损坏,门窗的破损等;同时,管理的松懈,使得住户对阳台、门窗等的改造严重影响住宅的外观形象。在住区更新改造中,住宅外观形象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

3.2. 宅内公共空间

住宅内的公共空间包括入口、楼梯等。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的所建的住宅,有些单元入口没有防盗设施,不能满足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大多单元入口缺乏标示性。楼梯台阶已经有些破损,使用不便;有些楼梯间为开敞式,对节能十分不利。该时期的住宅大部分层高为6-7层,宅内没有电梯,住区人口的老龄化使得居民对电梯的需求十分热烈。

3.3. 住宅户内使用现状

3.

3.1.

3.2.

3.3.

3.3.1. 门厅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宅的门厅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有:有些住宅没有门厅空间,一进门就是起居厅或方厅,室内毫无隐私,且鞋柜等储藏设施无法放置;大多门厅没有鞋、帽、雨具等的存放空间,给使用带来很多不便;有些门厅过于狭窄,无法布置一些储物空间,只能起单纯的通行功能等。这些问题在改造设计中应给予关注。

3.3.2. 起居厅

起居厅是家庭日常生活和接待客人的重要空间,使用频率很高。住户对这一时期起居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面积不够,难以满足复杂的功能要求;设计不合理,通风、采光不佳,空间连续性差;有些户型没有独立的起居厅,居寝不分离等现象比较多。

3.3.3. 卧室

卧室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面积、朝向、隔声和设计不当等方面(图 3.1)。对于面积问题,个人反映不一致,户型差异、需求差异等都会对面积评价产生影响,因此,改造中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图 3.1卧室存在问题

图 3.2厨房存在的问题

3.3.4. 厨房

厨房的问题比较多样化,如面积不够,布局不理想,串味现象严重等(图 3.2)。现代化的厨房设备很难在厨房中找到立足之地。另外,该时期的厨房都没有排烟道,管道只能通过在窗户或墙体上开洞后伸到室外,不仅会降低居室的气密性,增加住宅能耗,而且影响室内外的美观。

3.3.5. 餐厅

餐厅空间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住宅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餐厅的户型仅占11%,其他住户大多数会选择在方厅内就餐,还有些选择在起居室、卧室等空间就餐,居民使用的满意度较低。

3.3.6. 卫生间

卫生间是住宅服务空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卫生间的主要功能有盥洗、便溺、洗浴及家务四项,调查中发现,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卫生间只能满足前面两项基本功能,少数卫生间能够满足洗浴功能,而对于家务功能基本上在设计时就没有进行考虑,导致洗衣机等只能放置在其他功能空间。

3.3.7. 阳台

该时期住宅的生活阳台主要用来晾晒衣服,也有的住户将生活阳台作为卧室或书房使用。被调查住宅的服务阳台基本上都被住户自行封闭,作为厨房使用。

3.3.8. 储藏空间

储藏空间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76%的居民反映户内储藏空间不足,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储藏空间。

4. 住区环境现状

4.

4.1. 道路交通现状

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道路破损现象严重,大概有过半的路面需要修整。同时,由于当年设计时未考虑到现今爆炸式增长的私家车问题,导致道路通行力不够。由于车位紧缺,乱停乱放现象严重,阻碍交通,交通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住区管理欠佳,垃圾占道现象比较多,不仅影响车辆、行人的通行,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4.2. 绿化与环境现状

由于建设期的资金与用地紧张,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住区建设只注重容积率而忽略了室外空间环境的建设,住区内公共绿化不足,室外活动场地缺乏,无法为住区居民提供正常人际交往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同时,粗放型的设计和管理导致区内植物配置单一,景观环境单调,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呆板,而且绿地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使仅有的绿化空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4.3. 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现状

这一时期的住区发展的比较成熟,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如局部道路排水不畅,下雨时积水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通行;住区室内公共活动空间比较紧缺;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及设施不足;各类市政线缆没有地埋,在空中架设的比较凌乱,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而且还威胁到了居民的人身安全等。

5. 结语

本文对住区西安市20世纪80~90年代所建住区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居民的改造意愿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了解居民的真实改造意愿。通过对客观问题与居民意愿的对比分析,找出客观现状和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今后的更新改造提供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Oscar Newman. Defensible Space. New York Macmillan, 1973

[2] 李耀培.中国居住实态与小康住宅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07

[3] 陈怡.杭州20世纪80年代所建住区更新策略及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09.

[1] 数据来源:根据《西安晚报》2012年1月19日报道“西安市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18245元”计算得到。

上一篇:粉胶比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试议加油站的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