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14 10:35:11

化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进程,合作学习这一现代学习方式逐步进入课堂,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然而目前,很多地区的很多课堂都在施行分组式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是,一些教师虽然实施了合作学习,可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呈现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无动于衷,消极被动的应付的现象,有的学生只顾自我表现,吵吵嚷嚷,特别是化学实验课上整个实验几乎由他一个人完成。这些,使课堂气氛很不和谐。有的最终流于形式。怎样使化学合作学习高效长久的运行呢?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浅谈如何建设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小组”。

一.组建合作小组,创设合作探究氛围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学生个体。对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的优劣,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等了然于心。然后,依照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使组内个体情况保持合理的差异,组间情况基本一样,具有可比性。从而有利于组内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撞击,产生新的思想。进而为进行组间交流创造条件,最终实现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教师本人也可以根据需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或自成一组,与学生共同合作交流,起到激发和带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 选择恰当的探究主题,发挥学生的探究潜能

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主题内容本身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来加以确定,不是所有的内容知识都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或某一片段,不宜完全放开。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问题与讨论、家庭小实验等都可以有选择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酸和碱》这一课题时,我利用教材中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了12个问题,先让小组合作学习,后抽签,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一个代表回答其成员补充),这样效果好。有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将结构教学内容加以整理和重组,这样能教学内容会成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个主题。主题本身要有教育价值,要具有生成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在学习课题《常见的金属材料》时,我以《废旧金属收购站的金属调查》为小组合作内容。有时,即使很枯燥的教学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督促,设法记忆,并事先告之:两组之间互相检查,每个人必须被查也必须检查对方,根据错误积分,当堂公布小组成绩。这样的组内、组间合作,学生异常积极和兴奋,而且效果好。

三.正确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合作探究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总是围绕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的。因此,在应用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教师首先营造好合作学习的氛围。设置好一系列驱动型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然后,向小组进行问题任务的分配。这时,一般要遵循两个原则:

1.小组之间任务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分配到小组间的任务相同或相近可以让学生在同一尺度上学习,对相同或相近问题都有体验,便于组间的交流。同时也是学生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的要求。

2..小组内任务具有关联性的原则。为了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实现合作的有效性,分配到组内的问题任务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要适当,要具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性。使问题任务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让组内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思,有事可谈。

四.巩固总结,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同时,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奉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另外,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根据实践得出的对合作学习中的粗浅认识。新课程的推行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工作要求,赋予了更多的创新性。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建设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相信它必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而发展的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杜明国.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J]

[2] 田玉胜.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与探究性学习初探[J]

[3] 李海冉. 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

[4] 于勇.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浅谈[J]

上一篇:物理学习中思维错误及原因探析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提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