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实验与竹筴鱼去脏加工工艺

时间:2022-04-14 08:53:25

正交实验与竹筴鱼去脏加工工艺

1传送带线速度对去脏效果影响

研究不同传送线速度(0.60、1.30、2.00、2.70、3.40m•s-1)对竹筴鱼去脏效果影响:试验过程中,将剖腹机构和去脏机构固定,选择小齿圆盘刀作为剖腹刀盘,剖腹刀转速设为1100.0r•min-1,去脏轮转速设为50.0r•min-1、剖切刀和去脏轮转向与鱼体传送方向设置为逆向,调节传送带线速度大小,每种线速度各剖切10尾鱼并记录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不同线速度对竹筴鱼去脏效果影响如图2。由图2可知,不同传送带线速度对竹筴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传送带线速度越快,越能实现较高生产率,但其必须与剖切刀转速和去脏轮转速适当地组合与匹配,传送带线速度为2.00m•s-1时对竹筴鱼去脏效果最佳,可接受性评分可达96.4,鱼体腹部完全剖开,剖面光滑而平整,内脏去除完全,鱼体几乎无损伤。随传送带线速度增加,竹筴鱼剖切去脏损失率呈进行性上升,传送带线速度过快易导致鱼体在剖切及去脏过程中鱼肉飞溅,损失率增大,剖切面粗糙,影响美观。

2不同剖切刀转速对剖切效果试验

研究不同剖切刀转速(500.0、700.0、900.0、1100.0和1300.0r•min-1)对竹筴鱼剖切效果影响:试验过程中,将剖腹机构固定,选择小齿圆盘刀作为剖切刀盘,传送线速度设为2.00m•s-1,去脏轮转速设为50.0r•min-1,剖切刀和去脏轮转向与鱼体传送方向设置为逆向,调节剖切刀盘转速大小,每种转速各剖切10尾鱼并记录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不同剖切刀转速对竹筴鱼去脏效果影响见图3。由图3可见,不同的剖切刀转速对竹筴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有着显著影响(P<0.05)。剖切刀转速为1100.0r•min-1时对竹筴鱼剖切效果最佳,鱼体腹部完全剖开,剖面光滑而平整,鱼体几乎没有损伤,可接受性评分达到94.2。当剖切刀转速较大时,鱼体的前后平衡性及其夹送稳定性和对中性都较好;当剖切刀转速低于700r•min-1易发生鱼体被牵拉撕断的现象,甚至产生鱼体掉出夹送带的不良后果,影响鱼体去脏效果和感官质量。

3不同去脏轮转速对去脏效果试验

研究不同去脏轮转速(50.0、200.0、350.0、500.0和650.0r•min-1)对竹筴鱼去脏效果影响:试验过程中,将剖腹、去脏机构固定,选择小齿圆盘刀作为剖切刀盘,传送线速度设为2.00m•s-1,剖切刀转速设为1100.0r•min-1,剖切刀和去脏轮转向与鱼体传送方向设置为逆向,调节去脏轮转速大小,每种转速各剖切10尾鱼并记录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不同去脏轮转速对对竹筴鱼去脏效果影响如图4。由图4可见,不同的去脏轮转速对竹筴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有着显著影响(P<0.05)。去脏轮转速为50.0r•min-1时达到可接受性评分的最大值94.6,此时鱼体内脏去除完全,鱼体几乎没有损伤,去脏效果最佳。去脏轮低转速运行时,可实现较高的鱼体得率和较小的鱼体损伤程度,综合去脏效果比较理想;去脏轮转速过高会导致鱼体质量的损失,鱼体在剖切去脏过程中鱼肉飞溅,造成鱼原料的浪费。

4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对竹筴鱼去脏效果影响较大去脏机传送带线速度、剖切刀转速、去脏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竹筴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作为去脏效果评定指标,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适合竹筴鱼去脏加工最优技术参数。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

4.1试验结果分析

以鱼体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代表鱼体去脏效果优劣的指标,对竹筴鱼去脏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由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及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可知,传送线速度、剖切刀转速、去脏轮转速对竹筴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去脏轮转速(C)>传送带线速度(A)>剖切刀转速(B)。方差分析可知,不同传送带线速度、去脏轮转速变化对竹筴鱼去脏后的可接受性评分具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剖切刀转速变化对竹筴鱼去脏后的可接受性评分具有显著影响,再比较极差大小得出:竹筴鱼去脏最佳工艺应为A2B2C1,即传送线速度2.00m•s-1、剖切刀转速1100r•min-1、去脏轮转速50r•min-1。

4.2验证试验结果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传送线速度2.00m•s-1、剖切刀转速1100.0r•min-1、去脏轮转速50.0r•min-1;用此较优技术参数对其进行验证,取竹筴鱼样本30尾,分3组进行试验。试验测得竹筴鱼去脏后的可接受性评分平均值为98.6,鱼体腹部完全剖开,剖面光滑而平整,鱼体几乎没有损伤。验证试验结果与优化预期结果基本相符,表明本试验得出工艺参数可较好应用于竹筴鱼机械去脏加工。本文来自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5讨论与结论

不同传送带线速度、剖切刀转速和去脏轮转速变化对竹筴鱼去脏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各因素对竹筴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影响大小依次为:去脏轮转速(C)>传送带线速度(A)>剖切刀转速(B)。当剖切刀转速较大时,鱼体前后平衡性及其夹送稳定性和对中性都较好,鱼体去脏后质量损失较小,综合可接受性评分较高;剖切刀转速较低和鱼体夹持较松情况下,在刀力作用下鱼体较容易发生下落现象。当去脏轮转速过大时,易发生鱼体被牵拉撕断和鱼内脏挂齿现象,甚至产生鱼体掉出夹送带的不良后果,不仅影响鱼体去脏效果和感官质量,而且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此外,试验发现鱼体内脏去除效果还同原料鱼新鲜程度有关。原料鱼新鲜度越高和肌肉组织硬度越大,鱼体内脏去除效果越好,鱼体损伤也相对越小。正交试验优化可知,竹筴鱼去脏的最佳工艺应为:传送线速度2.00m•s-1、剖切刀转速1100r•min-1、去脏轮转速50r•min-1。验证试验表明,鱼体腹部完全剖开,剖面光滑而平整,内脏去除完全,鱼体几乎没有损伤。本试验优化结果可较好应用于竹筴鱼去脏加工工艺。

作者:胡晓亮 陈庆余 沈建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家水产品加工装备研发分中心

上一篇: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工程意识 下一篇:园艺工程植物育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