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文科大三学生现状及大学梦的实现

时间:2022-04-14 07:55:03

普通高校文科大三学生现状及大学梦的实现

[摘 要]通过对南昌某高校300名文科大三学生的调查,分析文科大三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缺少总结、收获少、急躁迷茫、书籍阅读少、执行力欠缺、集体荣誉感削弱、就业准备不足等问题,以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大学梦的实现。本文从教师与学生谈话谈心、推后修读《职业生涯规划课》、宣传就业典型等措施探讨如何解决大三学生迷茫现状,最终实现学生梦。

[关键词]普通高校 文科大三 现状 学生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134-02

大三是大学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期,乃大学生活总结收获,弥补不足,分析未来,把握目标的决定阶段。目前普通高校大三文科学生普遍存在迷茫、焦虑、浮躁等心理状态,想努力做事却又不知如何面对,不理解“工作”的含义,不明确专业知识储备的专业,甚至不理解考研的目的,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充满恐惧。

本文针对南昌某二本高校大三年级文科300位同学进行调查,以谈话谈心交流方式,围绕大学收获、不足及短长期目标等方面,了解学生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文科大三年级学生现状

(一)大学三年收获较少,内容宽泛不具体,缺少自我总结

在涉及大学收获问题时,75%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在为人处事、社会阅历等方面成熟进步不少,但仅有不到20%同学能够列举出切实案例说明进步情况,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完善。调查中发现,学生收获侧重点在为人处事和阅历两点上,在谈论专业学习、结交朋友、学生会工作等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明确细节,谈话空洞。

南昌某高校文科大三学生收获统计表

(二)迷茫、急躁、对未来充满未知

迷茫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其表现为长时间没有目标,有不知所措之感,虽试图改变而又感到无奈、无力。进入大三,部分同学开始意识到要为毕业做打算,在考研、就业和出国留学等方面做选择。在问到“理想工作”、“男女朋友关系”、“考研的优势”、“专业前景”等问题时,57%以上无法准确回答,只知道自己想工作,却不知道能做什么。学业上也仅局限于考证,包括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驾照等,均是随波逐流,盲目选择。38%的同学有考研意向,其中12%的同学因担心就业难而选择考研。相对于学业、爱情、人际关系等方面,就业迷茫较为严重。

(三)阅读书籍少,知识储备欠缺

文科学生相比工科学生优势在于书籍阅读广、知识储备多、思想活跃等方面,可目前学生往往两年时间内阅读书籍少于6本,谈话中发现54%的同学每学期读书少于3本。有86%的同学表示大学每天平均有3小时以上空闲时间,但用于阅读的时间有64%在1小时以内,阅读内容有90%的同学选择了小说和经管类书目,如《人脉基金》等,学生读书的功利性强且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60%的人表示时间主要用于上网,20%表示参与其他各类活动。

(四)有目标,执行力不足

谈话中发现,75%同学进入大学都有各种明确理想,特别是在修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但对大三学年进行比较发现,自己很多事情没做,像英语、看书、交朋友、实习等都无法坚持。“光说不练”现象屡见不鲜,如拿奖学金、培养特长、参加实习等,仅仅停留在理想空间,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坚持个人目标,敢想不敢做,大学生活没有画上满意的句号。

(五)同学之间交流减少,关注个体发展

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心理上已趋近独立。遇事向父母和老师求教被认为无能,所以他们在遭受挫折时来自家庭和老师的支持变少了。大学生活多半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小集体生活,舍友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形影不离,大部分学生除了宿舍同学外,接触的人很少。朋友圈小了,满足情感的方式和途径也少了,孤独感随之增加。

相比大一大二学年,大三学生表现明显,同学之间不像之前一样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班会团会等活动不积极。大一年级每学期至少两次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如中秋晚会、春游等,大二年级也至少有一次集体活动。76%以上的同学表示进入大三以来,班级还未组织过大型集体活动,且56%以上的同学不看好此现象。目前,大三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的事情就漠不关心,从而导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淡漠,集体荣誉感不足。

(六)就业准备不足,能力欠缺

调查发现,大三学生逐渐成为就业压力大户,其中87%以上同学认为就业难。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对就业信息掌握不全面,如从学长那里获得就业受挫折的信息,使得就业预期比较消极,担心找不到好工作,就业薪资低等,处于干着急的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学生在“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自我了解不够。如涉及“你认为自己和单位需求有哪些差距,你就业优势在哪里”等问题时,有72%以上同学回答不清楚,高达23%同学还未考虑过类似问题,这些足以让人担心。

二、如何摆脱现状,致力于实现学生梦

针对以上问题,文科大三学生现状不尽如人意,如大学三年收获较少,内容宽泛不具体,缺少自我总结,同学之间交流减少,执行力欠缺,阅读书籍少,知识储备欠缺,迷茫、急躁等,这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宗旨相违背,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关系着小康社会的伟大民族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学生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谈心方式,积极关注交流反馈

辅导员教师根据所带年级专业的特殊性,针对毕业意向及大三下学期分目标、如何实施、目前面临的疑惑及需要教师哪些方面的帮助、学生本人对班级的理解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信息,跟进督促学生实现目标,让学生感觉到被关注,才能更好地坚持目标,实现目标。

具体实施方法,每天上下午分别找一位学生谈话,每周共10人次。次月第一周随机抽查上月谈话学生4人在校状况。每周对十位同学的聊天进行总结,并将学生信息记录在学生信息系统;根据信息调整汇总学生就业意向信息(如考研、就业);掌握信息,及时监督帮助;及时处理学生棘手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推后至二年级学习

目前大多数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可是这时期的学生对大学、专业的理解几乎为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前提是充分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这时候做出规划往往缺少相应支持系统,大学阶段无法坚持。建议将此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学及知己知彼前提下,才能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才能使学生有梦想,能修正并且坚持梦想,才能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三)加强教师引导,克服功利被动性读书

针对学生读书少,知识储备不足问题,文科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课外读书加以考核,而不是仅限于课本教导,可以在自己对学生的评分表上留出一定的比例分来考核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包括课外读书笔记的状况、课上老师对指定专业书内容的考核。另外应该增设学习方法的选修课,通过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文科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内涵,才能出类拔萃。

(四)提前体验就业,就业指导覆盖高校教育全过程

大三学生就业可细分为:了解社会众多职业、了解自己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了解职业所对应的岗位;紧接着,在实际体验中来了解职业和检验自己的职业选择。最后还需一个体验、调整的过程。现实中,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往往忽视了第二第三阶段。

就业指导课程亟需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覆盖,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应该覆盖专业知识技能指导,如学习方法、新思想新方法、个人知识结构完善等;健康成才指导,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难;思想品德指导,引导诚信意识,普及法律知识等至关重要。具体可分别针对大一、大二年级逐步实施分层引导,大一普及就业形势,大二拓宽专业知识教育。亦可对文科理科学生分开教育,邀请应届毕业学长学姐进行师范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班兰美,黎志健,张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

[2] 张龙萍,王丽双. 影响大学生对未来迷茫的学校因素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

[3] 付沙,肖叶枝.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9).

上一篇:钢琴键盘上的广西少数民族童谣音乐的研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