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对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影响

时间:2022-04-14 04:53:19

斜颈对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影响

【摘 要】斜颈(torticollis)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特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颈部作为头部的直接支持结构,对头部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斜颈与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探索颈部结构、功能改变对颅面部生长发育中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临床预防和治疗斜颈及其引起的颌面部畸形。本文就斜颈的分类,病因及其与颌面部畸形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斜颈;错牙合畸形;颌面部畸形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40-01

斜颈(torticollis)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特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较常见,在小儿矫形外科中占5.2% 一 12.4%。此病若在婴、幼儿期未做合理矫正,可随年龄增长导致头面畸形,不仅影响美容而且也对小儿及其家属心理上增加一定负担。本文就斜颈的分类,病因及其引起的颌面部畸形的做一综述。

1 斜颈的分类及其病因

由于病因不同,斜颈分为8型。分别为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反射性斜颈、炎性斜颈、痉挛性斜颈、麻痹性斜颈等。前二型属于先天性,后六型属于继发性。在临床上,以先天性肌性斜颈、痉挛性斜颈和眼性斜颈较为常见。

1.1 肌性斜颈

该病以儿童为主,在婴幼儿发病率大约为0.3―2%。一般在出生10天后于一侧胸锁乳突肌上出现椭圆形或梭形肿块。持续发展2~3个月,大部分肿块逐渐消退后小儿颈部运动正常。小部分遗留胸锁乳突肌短缩形成斜颈。

1.2 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肌肉的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好发于成年人, 临床表现包括颈部前屈、后仰、倾斜和扭转。痉挛性斜颈的发机制不明,一般认为与如下因素有关:遗传、外伤、精神心理、某些药物, 以及基底节区代谢异常等。

1.3眼性斜颈

一般认为是由于生下后有先天性眼外肌麻痹、斜视、眼球震颤、屈光不正、眼底病、习惯性等原因引起的。先天性眼外肌麻痹站多数,其斜颈的产生是由于先眼外肌麻痹,因而出现复视,患者为避免复视,采取某种代偿故而出现头向某―侧偏斜的斜颈。临床发现,大部分眼性斜颈行手术治疗后,头位明显改善,但仍有少量斜颈。其原因可能与电视性斜颈成因基本相同,即屈光不正、心理习惯和主眼优势不稳定,造成患儿斜颈时间过长,导致双侧胸锁乳突肌力量不均衡或 已经形成习惯。

1.4先天性骨性斜颈

又称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是以两个以上颈椎融合为特征的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是由KLIPPEL和FEIL首次报道,短颈畸形系遗传性染色体异常性疾病。颈部短、后发际低以及颈部 活动受限为短颈畸形典型三联征,但同时具有以上 3种征象者不足50%。

1.5炎性斜颈

小儿炎症性斜颈是小儿斜颈的常见病之一 ,近年来众多学者发现该病常与咽部感染有相关性。大部分学者认为炎症导致关节积液,韧带受牵拉造成;有的认为脱位继发肌肉痉挛。韩永强等认为炎症侵犯咽后壁,使关节充血、肿胀,挤压刺激神经反射性肌肉痉挛,而产生半脱位,痉挛加重。

1.6 其他类型斜颈

反射性斜颈:牙周、扁桃体旁脓肿,颈椎结核引起的斜颈为反射性斜颈,炎症痊愈后斜颈即消失。麻痹性斜颈:常发生于小儿麻痹症或副神经损伤以后,患侧颈部肌肉弛缓无力,健侧颈部肌肉因失去拮抗而将头拉向健侧并向前偏斜。代偿性斜颈:是由于胸椎或腰椎侧凸所引起的斜颈。这几种类型的斜颈较少见。

2 斜颈患者颌面部的表现

由于肌性斜颈在临床最常见,现就肌性斜颈的临床表现做一总结。

由于胸锁乳突肌是连接头颈与口颌系统的重要肌束。该肌的病变会导致颌面部一系列改变。斜颈的特征标志有眼眶异位,健侧高于患侧,颏部偏向患侧,颈部转动受限,胸锁乳突肌紧张,头倾斜,牙齿咬合错乱,中心线偏向患侧,导致单侧反牙合,患侧二类远中牙合,健侧三类近中牙合,此外头颅,耳,颧骨等都受到影响。

2.1 颌骨

纪麟彦研究表明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偏斜侧上下颌骨在垂直向上均发育不足,双侧上颌骨在水平向发育无明显差异,而偏斜侧下颌骨在水平向发育不足的同时还发生了下颌骨向患侧的旋转,更加重了双侧的不对称性。下颌骨的不对称畸形明显,主要表现为颏部向受累侧偏斜,偏斜侧下颌骨体部长度较对侧减小,且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下颌骨发生向偏斜侧的旋转表现为下颌向患侧偏移,使得下颌骨不对称畸形表现更为显著,同时患侧面部垂直高度减小。而下颌骨全长、下颌升支长度、髁突宽度及髁突高度两侧无显著性差异。有研究表明认为肌性斜颈引起的面部倾斜既不是颈部活动受限导致的头部倾斜引起的,也不是胸锁乳突肌附着的乳突改变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双侧颈深筋膜浅层的不对称性。下颌骨偏斜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颅面部

纪麟彦研究表明鼻尖部偏向受累侧,但偏斜程度较颏部轻;偏斜侧上颌骨的垂直高度发育优于对侧,但其过度生长的量较颞骨等临近结构少,所以反而显得偏斜度较对侧明显减小,上颌窦发育不良,而双侧上颌骨体部在水平向上发育无显著差异;受累侧乳突部在垂直向和水平向上的发育均明显优于对侧;受累侧颧弓在垂直向上发育和对侧无显著性差异,而水平向上发育优于对侧,但其过度生长的量较颞骨等临近结构少,所以反而显得偏斜侧颧弓塌陷,面部扁平。颧弓在水平向上发育优于对侧,但其过度生长的量较颞骨等临近结构少,所以显得颧弓塌陷。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的一系列颅面畸形(颅盖和颅底)早在婴儿期已出现,最显著的改变发生在颅后窝变宽、变长,同侧的颅中窝也相应的受到歪曲,双侧颅前窝发育则相对对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逐渐受到影响。面骨的发育不对称在5岁以后才开始出现,当时下颌骨及咬合有异常变化。眼眶和上颌骨的变形则较多发生在年龄更大的患儿,颅骨和面部畸形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同侧的耳向后移位,其次是同侧的颧骨、前额向后塌陷,鼻尖向同侧偏移,同侧的眼裂变小,这些改变在X-ray片上表现不明显。除外观不正,头颈歪斜,比常人早得颈椎病,半侧身发育差,根据斜颈严重与否,出现症状也不一致 , 但是都会出现头颈歪斜健侧方的临床不适症状。

对斜颈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目前国内外对斜颈患者颅面结构特征研究的学者多为整形外科医生,多以各种治疗方法与治疗时机的前后对比为主要研究目的。斜颈患者颅面部特征有点进一步研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由颈部因素引起的错合畸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侯春生,张涛, 杨铁成.28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 .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年 06期.

[2] 程霞,马少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与诊断治疗 .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 03期.

[3] 范美丽,彭振居等。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的相关因素。中国妇幼保健 2008年第 23卷4.

[4] 韩永强。自发性环枢椎半脱位16例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02年 04期.

[5] 纪麟彦 斜颈儿童颌面形态结构对称性的初步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上一篇:论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教育水平的策略 下一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