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在职消费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时间:2022-04-14 01:27:28

管理层在职消费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摘要:预算松弛是阻碍预算发挥效力的主要原因。对于预算松弛成因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多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进行的,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预算松弛产生的影响因素,即基于权变思想,考虑在不同产权制度下管理层出于对自己在职消费的考虑而产生预算松弛的可能性。

关键词:预算松弛 管理层在职消费 产权差异

一、引言

Cyert 和March(1963)研究分析得出在谈判过程中产生了预算松弛问题。Young(1985)基于业绩评价选择的视角认为只有当公司的员工有机会选择他们的绩效评价标准时才会产生预算松弛问题,因为此时员工就有可能通过低估产能造成预算松弛。此后学者对预算松弛的研究从未间断, Dunk&Nouri(1998)为预算松弛给出了一定较标准的定义,预算松弛就是公司的员工在计划某项任务时,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故意的高估成本、资源或者低估收入与产能。余增彪(2001)也就预算松弛的概念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即预算松弛一种逆向选择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信息不对称且利益相悖的委托关系之中。由于本文研究的视角,即管理层在职消费是管理层逆向选择的一个动因,所以本文结合以上文献将预算松弛定义为:在委托关系中,企业预算制定者在制定预算过程中故意低估收入、产能或高估成本、所需资源的一种逆向选择行为。作为在职消费的最早关注者,Berle&Means(1932)提出,当公司股权分散,且管理层持有少量的公司股权,公司的资产可能会被管理者控制来造福于管理者而不是股东,包括卸责、获取额外的津贴等,这里的额外津贴就与在职消费相类似。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学者们普遍使用的在职消费的含义为:在职消费也可以称为职务消费,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在履行其职责、行使其职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费用以及由此派生的其他的相关消费,在职消费通常被认为是隐形薪酬。

二、文献综述

(一)信息不对称 委托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与人拥有的关于某一事项的信息数量不一样时,拥有更多信息的人较之委托人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上述理论体现在公司的预算管理之中就是由于下级员工拥有更多上级没有的与预算相关的信息,从而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利用自自身的信息优势,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松弛的预算。Christensen(1982); Young(1985)和Kren(2000)等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在公司实行预算管理时,下属可能会通过说假话或者其他途径来隐瞒部分或所有的内部信息,不让上司知悉公司的具体情况,从而造成预算松弛情况的出现。而国内学者张朝宓(2004)指出信息对称对预算松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影响非常明显。郑石桥和王建军(2008)也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

(二)薪酬方案 20世纪70年代Schiff& Lewin的研究表明,预算松弛的出现是由于预算责任人非常知晓他们获得的薪资会随着预算的降低而增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预算责任人才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故意降低目标的实现难度,引起预算松弛问题。Hopwood(1972)提出如果用预算标准评价预算执行者的经营业绩或者管理业绩,这将会导致预算机制的功能发生紊乱。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马良勇(2002)的研究表明,利益诱使了预算松弛的产生,因为当预算执行者的绩效评价标准是有其自己制定的,预算执行者就有可能通过减小预算的目标,增加他们当期所实现的业绩,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薪酬。

(三)预算编制机制 公司进行预算管理时会形成相应的预算编制机制,企业编制预算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共同参与,预算编制机制并不仅指编制预算,预算的执行与反馈也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预算参与和预算松弛的关系研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Schiff & Lewin(1968)年通过研究发现经理人会故意利用预算参与导致预算松弛,这对提高生产能力有消极影响,降低企业的效率;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预算编制中经理人的参与并不会增加预算松弛发生的概率。Onsi(1973)指出,预算参与使得经理人相信没有必要将预算当成可利用的会计工具去制造预算松弛,而且预算参与还对减少预算松弛起了重要作用。Murray(1990)通过研究甚至指出,经理人参与编制预算不但不会引起预算松弛问题而且会激励他们难度更高的任务目标。国内学者林峰(2004)研究表明参与预算可能会导致预算松弛问题产生,给出的解释是虽然中下层的管理人员通过编制预算使自己拥有了表达意见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在此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仍会利用参与预算的机会增加预算松弛。上述文献对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的研究均未考虑不同的产权制度,在我国不同产权制度下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较大差别,国有企业问题明显高于民营企业,而企业的预算通常是由各级管理者编制的,管理者可能会出于自利心理的考虑为了增加自身的在职消费或许会影响预算的编制。因此,本文拟分析在不同产权制度下高管在职消费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企业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的企业,相反,控股股东不是国家的企业就是非国有企业。由于控股股东的不同,两种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企业中管理层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一般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获得的货币薪酬较低,股权激励机制也不成熟,这就使得在职消费成为了管理层薪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额很可能已远超过货币薪酬。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薪酬采取的是企业自报、国资委审核备案的方式。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层很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来影响薪酬。而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增加公司运营所需的费用,使得管理者个人可以尽享其行使职务所发生的在职消费。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其控股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管理者。因此,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属于股东也就是属于管理者的,管理者就不需要寻求其他手段获得额外的薪酬。在职消费消耗了公司的资源的同时也就减少了身为管理者的股东的当期收益,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会比较理性的对待在职消费,也就不需要通过制造松弛的预算来增加自身的在职消费。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会使用更加符合实际的预算,而不会出于自利心理的考虑而刻意编制松弛的预算。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国有企业由于管理层更容易获得在职消费;假设2: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成正相关;假设3: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严重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三)回归分析 本文用于回归的数据仅有2010年,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于本文所使用的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通过Winsorize,剔除了0%-0.5%和99.5%-100%之间的极端值样本,而且也剔除了一些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得到335个观测值。本文对国有企业与管理费用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显示解释变量STATE的系数为0.4981,表明其与被解释变量管理费用率之间正相关,并且是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即当企业的性质是国有企业时,管理层在职消费数更大。这一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较大,而且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者的薪酬采取的是企业自报、国资委审核备案的方式。因此,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增加其可获得的福利,这些福利通常被称为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为进一步验证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的关系,将各项因素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程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解释变量管理费用率的回归系数为1.0819,表明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之间正相关,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管理费用率越高,预算松弛程度越大。这与前文假设一致,管理层在职消费情况愈严重,公司的预算松弛程度愈大。当管理层有机会享受在职消费时,会采用夸大预算的手段来增加其工作福利,这些福利可以是薪酬福利也可以是添加豪华的办公用品等其他福利。综上所述,模型一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其管理层享受在职消费的机会更多;模型二表明更多的在职消费使得公司预算松弛问题越大。根据以上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可以大体认为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拥有更多机会享受在职消费的这一前提下,由于在职消费与公司预算松弛问题成显著正相关,所以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比非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加严重。但这一结论只是通过上述实证结果推导出来的,还需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以得到准确的结果。表(6)显示的是企业性质与公司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性质的系数为0.9787,与公司预算松弛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大。这一结果与本文的假设一致。从表中看出公司规模越大,预算松弛问题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当公司规模较大时,管理层被授予了更多的权力,这时管理层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来增加其在职消费的机会也就更多,另外,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普遍大于非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公司规模越大,其属于国有企业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预算松弛问题,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可能造成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出现预算松弛的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析得出结论: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一股独大”股权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到管理层手中,而较低的货币报酬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有更大的动力去利用其拥有的控制权增加其隐形薪酬,即在职消费,而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增加其运营公司的费用就是增加隐形薪酬的手段之一。相反,由于民营企业的控股股东与管理者通常是相同的,管理者在对待通过增加职消费侵占公司利益上更加理性,所以其通过编制松弛预算增加在职消费的可能性较小。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建议:我国国有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的监督管理层,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可以将管理层的薪酬与公司的绩效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完善的高管激励机制,增加对管理层的外部监督,降低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对防止预算松弛也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要在越来越激励的市场中获胜,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本文仅就国有企业与预算松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由于各个行业的情况不尽相同,后续研究可以选择某一个行业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另外还可以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分组进行讨论,本文仅在组间分析中对其进行了分组,在实证分析阶段进行分组可能会使结果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郑石桥、王建军:《信息不对称和报酬方案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2]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高管激励契约的成本与选择: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3]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5期。

[4]Harold T.Little, Nace R. Magner and Robert B.Welker.The Fairness of Formal Budgetary Procedures and Their Enactment: Relationships with Manager's Behavior Group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02.

上一篇:内部控制质量与年报披露及时性关系研究 下一篇: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