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兰从军》为例谈有效教学

时间:2022-04-14 09:50:32

以《木兰从军》为例谈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那么在当今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所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性呢?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下面就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木兰从军》一课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落实字词教学,了解课文梗概

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明确提出字词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在这节课上让学生通过动口读,动眼看,动手查,来自主学习生字词。学生兴趣浓,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1.动口读

本课的生字共有16个,其中一类字有9个(征、兵、父、病、弟、男、胜、利、将),二类字有6个(廷、龄、扮、袍、渡、赫),多音字有2个(燕、将)。教学中,通过自由拼读生字词将字词带入课文中朗读检查交流等方法,充分让学生自主识字,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如“兵、病、廷、龄”四个字都是后鼻音,“男”的声母n 与“利”的声母l不能混淆,还有“燕山”“将士”“将军”要读准确。这样,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

2.动眼看

通过动眼看,让学生找出“将、征、胜、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将、征、胜”都是左窄右宽;通过动眼看,让学生观察到“病”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其部首“疒”与“广”要有所区别;通过动眼看,让学生注意“兵”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这样,孩子既有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又牢牢地掌握了本课生字的书写要领。

3.动手查

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下学期1、2、3单元中刚学过的内容。本课课后作业4就是让学生巩固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法。在复习完查字方法后,我将要查的字列成表格,进行了一次计时的小竞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刚学的字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二、狠抓重点词句,领悟课文内涵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述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教师在讲读第一自然段时,可重点抓住“女英雄”,让学生初步产生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征兵、文书、焦急万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等词语外,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木兰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通过自读、思考和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木兰为何而“忧”,为何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字里行间,表现了木兰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讲读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披”“跨”“渡”“过”,体会出木兰替父从军,爱国爱家的心情很急,动作很快以及日夜行军的艰辛。讲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将士们的惊讶来体会木兰的“英勇善战”的英姿和“文静俊美”的温柔这两种截然不同形象,从而让学生对这位古代女英雄产生了更深的敬佩之情。

三、加强读、说训练,体会思想感情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读《木兰从军》课文时,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花木兰,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国家的品质,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花木兰产生出由衷的敬佩之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训练,其中说话训练是写的基础。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说话因素,有针对地进行训练。如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木兰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那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呢?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出木兰说服家人的具体内容,感悟出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再如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英姿飒爽图。教师可设置这样的说话要求:你想对这位古代女英雄说些什么呢?另一幅是木兰身着女儿装的文静俊美图。教师可设置这样的说话要求:将士们知道花木兰“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是怎么想的,他们说了些什么?通过想象说话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它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学生、对教育、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泰安学校)

上一篇:水电站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基于随机博弈网的Ad Hoc网络攻击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