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思路探析

时间:2022-04-14 04:47:55

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思路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桐城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历程的回顾,分析判断现阶段桐城市中心城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总结出城市空间拓展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从城市特色塑造、交通影响分析、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拓展思路,并对桐城市中心城区未来空间拓展模式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桐城;演变;空间拓展

一、桐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历程

1.雏形期

据桐城县志载,桐城城区始建于隋大业九年(613年),桐城市时名同安县,城为同安城。唐开元二十二年,城迁筑龙眠河西,即今址,名山城。唐志德二年(813年),同安县改名桐城县,县城遂名“桐城”。桐城旧城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街巷里弄较多,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城内建筑如衙署府第、街坊民巷、寺院庙宇等多建于元、明、清时期,古朴素雅,错落有致。

2.轴线生长期

自1970年至1996年,城区面积比解放前扩大4倍多,东至合九铁路客运站,南至王墩村,西至西山,北至长生庵。“九五”期间,桐城市抓住撤县设市的挈机,在96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管理逐步规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空间演变如图1-所示。

3.轴间填充期

2003年至今,桐城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拓展,基本以现状城区为基础,逐步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逐步展开。随着“东进、南拓、西引、北调”战略的实施推进,城市主要骨架路网的同步构筑,桐城市中心城区“三片夹两带”结构形态日趋明显。2010年桐城建设用地情况如图3所示。

从桐城历史上中心城区演变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来看,1996年前桐城市用地规模为不足8平方公里,至2010年底,城市用地规模接近20平方公里,城市组团不断形成,达到小城市的规模标准。

二、桐城市中心城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桐城市设市以来,在市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的背景下,中心城区规模迅速增长。根据世界城市化进程所揭示的“诺瑟姆曲线”,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将进一步高速发展,所以,桐城市中心城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处于高速增长期,城市规模将急剧扩大。

2.与合肥经济圈的快速融合

建设合肥经济圈,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发挥省会合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奋力崛起的内在要求。合肥经济圈已成为牵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桐城作为合肥经济圈的唯一县级市,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有利于桐城市接受合肥辐射带动,有利于桐城市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开放性。

3.区域交通逐步改善

交通的发展是城市空间拓展的外在动力,对城市的发展与外部形态的改变起推动作用。通过开辟新的交通路线,建设新的交通轨道,往往能够加速城市向伸展轴的延伸,可以使分散的城市布局更快的实现有机整体的结合。随着沪蓉高速的建成,桐城市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目前合九铁路对于桐城市的发展的影响作用相对还是较小。随着合安城际铁路的建设并设置桐城东站,将极大地影响桐城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空间的跨越与提升。

4.文化推动作用逐步显现

城市文化由城市独特的的自然天地山水格局、核心资源、优势产品、独特的历史文脉特征、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特征融汇而成。城市主题文化表现在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建筑等领域,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没有主题文化,千城一面的现象就不可避免。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享有“中国文都”之美誉。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期,桐城市必须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要加快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即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为更好的保护。

因此,桐城市城市空间拓展,做好老城区功能的疏解、完善老城内部交通、控制老城人口容量、改善老城绿化环境是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思路

1.构建合理的城市特色

“城市空间特色”主要是指城市特色的物化形式和显相形态,不仅包括城市特有的自然山水条件以及历史文化遗存,同时在城市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空间特色也是可以被重塑和创造的。

(1)山水自然特色塑造

就规划层面而言,对于城市山水自然特色影响最大的就是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在坚持现有自然特色的基础上,必须加强“点、线、面”的绿化景观系统的塑造,首先要加强对周边山体、水体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强沿河、铁路及高速的滨河景观和生态廊道的建设与控制,加强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

(2)历史文化特色塑造

桐城是安徽省四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无论是桐城的自然风貌还是古桐城的历史遗迹都充分体现了其文都的特征。

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空间拓展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城市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人文传统的历史积淀,它是构成城市特色的精神内核。但是历史在前进、城市在发展、现代城市建设正在趋向多元化和多样化,城市文化面临不断的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也面临保护和发展的双重任务。

桐城众多的历史遗构均集中在老城区内部;同时现状老城区内部功能混杂,为保护好古城格局、恢复古城风貌,就必须做到限制人口的继续聚集与涌入、工业逐步调整,严格控制过境车辆进入古城;控制古城城市用地,“见缝插绿”;不再在古城内兴建吸引大流量交通的大型公共建筑;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庭院绿地,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

②历史文化名城与名镇的结合

桐城市在未来发展中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建成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等多个景区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桐城旅游品牌影响力,孔城老街位于中心城区东部,距桐城市中心仅12公里,中心城区与孔城镇的关系如图2所示。为更好的发展旅游,必须加强中心城区与孔城镇的联系,因此,桐城市未来的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必须向孔城镇发展,共同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产业。

2.加强交通的引导作用

交通是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人员、物资、信息互动交流的前提,也是城市日常生活与社会生产活动的基础。桐城市未来发展要加强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导向作用。合―安城际铁路的动工兴建将使得桐城在安徽省内乃至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将桐城纳入合―安半小时城市圈,使得桐城与南京、上海、武汉等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线状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纽带作用促进了点与点之间的要素流动,桐城作为纽带上的一点,合安城际铁路对于城市空间拓展和用地选择上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面对快速城市化的趋势,旧城区难以满足城市扩张在各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在地域空间结构重新组合、整体优化方面。因此,基于有机疏散的原理,将不同功能用地进行有组织的分别集中和分散安排,强调以片区为格局有机地组织城市功能。

(1)现状城市功能分区

现状桐城市城市空间组团划分较为明显,合九铁路以西区域的主要功能为居住和公共服务的功能,目前,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疗卫生及教育功能基本都还集中在龙眠河以西的老城区内,整个老城区功能较为混杂。尽管桐城市承载着300余年深厚的桐城派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禀赋,但与桐城市打造新型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合九铁路以东区域为生产和少量公共服务功能,但目前铁路以东区域缺少居住功能。

(2)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疏解老城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疗卫生及教育功能改变老城区功能较为混杂的现状,是保护古城的重中之重,就桐城市而言,高速公路以东区域,现状除沿路有所建设外,基本无其他建设,在此建设东部新城,既能迅速启动新区的建设,亦可尽快疏解老城功能,并可加大行政中心搬迁所带动的新区发展范围。

因此在未来城市扩展后,东部新城将承担起行政办公、文化产业等主要功能,同时配套相应的居住、工业及其他相应的服务功能,将高速公路东部区域打造成现代化、新型综合新区。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桐城市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开发区位于合九铁路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区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样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提高第二产业的运行效率,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区域的竞争力。目前桐城市开发区主要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相对极少,若继续在现有开发区的基础上南北拓展工业用地,势必导致职工上下班不变,增加交通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可通过新建居住用地,另一方面,实施“退二进三”。将铁路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区域由以工业为主的区域逐步转变成为集居住、商贸、工业为一体的综合片区。城市功能重组示意图如3所示。

四、中心城区未来空间拓展模式建议

根据对中心城区拓展空间拓展思路的分析判定,未来中心城区的拓展方向主要为向东北区域拓展。同时由于高速公路、合安城际铁路均集中在东部区域,将使桐城市更加便捷的参与到区域合作中来,东部区域也将成为中心城区的热点地区,也就会改变桐城市以往“单中心团块状”的布局模式。

在城市空间结构上,铁路以西区域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质”的提升,进行少“量”的拓展,即通过疏解城市功能,完善服务配套,保护古城风貌,为打造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奠定基础;铁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区域,在注重增“量”的同时,加强“质”的提升,完善居住及服务配套;而在铁路以东区域,建设桐城市东部新城。各片区拓展方式如图4所示。

通过大力发展东部新城,快速壮大城区规模,结合对外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市整体结构由“单中心团块状”向“多中心组团状”的转变。加强老城区内部改造与更新,进行功能重组,保持其既定的城市功能,同时将部分功能如行政办公等功能疏解到东部新城,使两个主中心既相对独立又构成有机联系。铁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区域,逐步完善居住及服务配套,使得该区域由生产功能为主的区域逐步转变成为集生产、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区。以此形成由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分割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形态结构。城市形态转变如图5所示。

目前,大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提倡多中心网络城市的发展,引导单中心大都市区向多中心城市的演进。对于桐城市中心城区来说,一方面,原有中心城区“单中心团块状”的布局模式将会随着东部新城的建设以及现状建成区功能的转变而产生变革;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持续壮大,“单中心团块状”的城市格局将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将逐步开始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用多中心跨越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与老城区平行的功能区,从而使城市职能发生转变,形成多核心的城市形态,是桐城市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必然趋势。

五、结语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当前桐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古城保护与城市快速发展如何有机协调是未来一阶段桐城市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进行老城功能的疏解,也就带来了城市片区功能的重组。据此,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拓展首先是要保证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特色,其次要加强区域交通对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的拉动作用,最后是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此基础上考虑东向发展为未来桐城市主要的交通及经济的流动方向,并提出桐城市未来空间拓展应该为“多中心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它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分布的合理布局,同时也使得中心城区功能结构能够发生合理的调整,是未来桐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当前桐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谢文惠,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肖勇.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拓展──永州历史文化特色及城市文化的构建[J].现代城市研究.1999(04)

[3]单刚,鹿斌佐,王晓原等.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J].交通科技.2007(05)

[4]何波,刘利,黄文昌.重庆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城市规划.2009(11)

上一篇:雾霾的浅析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土木工程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