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 名牌奴隶 文字商人

时间:2022-04-13 11:21:50

郭敬明 名牌奴隶 文字商人

“名牌奴隶”不是笔者说的,是杨幂说的;“文字商人”也不是笔者说的,是郭敬明本人说的。前者是郭敬明的脑残粉、《小时代》主力军的亲眼所见;后者是郭敬明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定位。你崇拜他也好,讨厌他也罢。郭敬明这三个大字,已经在文坛和影坛留下了属于他的印记。

小明 回到从前

让我们回到一切的起源,那时郭敬明并是如今的畅销书作家、杂志主编、文化公司董事长、作词人、中国作家首富、广告模特、艺人……他仅仅是郭敬明,小明。小明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是一位银行职员,时光倒流,他们不知道儿子会有今天的成就,也没有特意去培养他什么特长,更没有逼着他看书或者写作,为了成为一名作家而打基础,而是顺其自然让年少的小明顺着心意去写作,也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和空间。由于成绩一直很好,所以爸妈、老师都不太管他,但小四从小体弱多病,很多时间都待在医院里,这也让他养成了看书的习惯。这个好习惯一直陪伴他到如今。

郭敬明的少年时代在写写写中度过,小学二年级开始投稿,到了初中写作就已经变成了他的爱好。初二时,郭敬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诗作。当时的郭敬明还只是个孩子,并不拥有今天的商人意识,也没有想过写作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名利。到出版第一本书开始,郭敬明才意识到,写作可以成为一份工作。当然,这是后话。

如果非要说从小就能看出小明将来会有成功的潜质的话,那就是从小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令小明养成了强烈的好胜心。“就是我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目标很明确,我就是要争第一,我就是要怎么怎么样。用尽全力地,朝向那个最虚荣的存在。所以这种性格也一直到自己成年。”

这种好胜心表现在他成功的开始:偶然明在新华书店看到《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集》,一下子就被这种迥异于考试作文的文字风格所吸引。于是,他决定参赛,并一口气买了7本《萌芽》杂志,填写7张报名表。为了得奖,他甚至认真研究了两届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文风,写出7篇超过5000字的文章。2001年,18岁的郭敬明获得参加复赛的机会,并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此次的获奖,成为了他文学道路的起点。2002年,他再次参加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一文获得一等奖。

我们回过头来看他出道的起源,你就能看出他天生的商人本质:针对受众,仔细研究、精确定位,然后比别人努力7倍,直到达成目标。所以小明才会这样说:“我的成功取决于个人素质与不懈努力。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天赋,什么侥幸。每一个成功的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花的精力和时间比别人多。”

写作:一个作家的原罪

当小明成为郭敬明,你会发现,他对自己的定位和对受众的定位,从来就是极其准确的。关于这一点,他在接受专访时的一句话道破天机:“我自己本身做商人出身,我特别懂得去把握商业和艺术的均衡,我会让自己踩准那个点。”他从来就知道,自己开始就不是作家,而是商人。

这一点从他的出道长篇小说《幻城》就可以看出来。当编辑找到郭敬明,希望他把一万字的短篇改成长篇。郭敬明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在编辑组稿之前,他已叫朋友设计好了封面和插图。之后《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夏至未至》……一部部出场,此时的郭敬明身上的光环叫做:作家。

随之而来的是成正比的“捧”与“棒”,“抄袭”二字便是郭敬明躲不开的原罪。《幻城》与日本漫画组合CLAMP《圣传》的相似度之高让漫画死忠粉怒不可遏;《夏至未至》全盘与日本漫画《NANA》的设定如出一辙;《临界纪年·爵迹》被指抄袭奈须蘑菇的作品《Fate/stay night》,战斗背景、力量体系,人物及能力设定等等基本设定与该游戏十分相似……

最板上钉钉的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事件,作家庄羽认为,这本书与她曾在网上连载的小说《圈里圈外》中故事情节、语言和人物关系上有多处雷同。输了官司后郭敬明公开表示拒绝道歉。之后,庄羽再次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道歉。 然后法院判郭敬明强制公开道歉,郭敬明表示,道歉只是形式上的,暗示他对此不服。

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郭敬明的人气和销量,郭敬明始终知道他的读者是谁,以及他们想要什么,他面对的是一群不会考虑抄袭对一个作家来说意味着什么的粉丝,一群对法律懵懂无知却只知对人不对事的少年。“抄了又怎样?你有本事你也抄去!”之类的辩护词,理从来不直,但气始终雄壮。对此郭敬明的一句话可以视为结论:“我已经不会像以前少年时期那么脆弱,自己会纠结很久,因为你很明白你想走那一条路,你很明白哪些声音是对你有用的,哪些声音是完全没道理的。因为那些东西伤害不了你,你就朝前走了。”

是的,既然法律和骂名都伤不了他,他又何必在意?中国的作家,从来没有像郭敬明一样引发如此的争议,而争议有多大,带给郭敬明的利益就有多大。郭敬明从作家光环下捞到了第一桶金,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商业之路。

成功:商人本色,金钱至上

2010年7月,郭敬明正式成立“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年过去,最世文化旗下已有80多位签约作家,每年为图书市场贡献2亿码洋、公司连年盈利超过2000万。中国现有传统文学期刊的全部发行量加在一起,才仅仅能抵上郭敬明公司旗下5本杂志的发行量。这一切构成了《小时代》里《M.E》的背景,也给了郭敬明的金钱帝国打下了基础,他自豪地说:“我非常不缺钱。我们的核心资源是智力资源,所有劳动都是脑力创作,不需要用钱砸,钱也砸不出来。”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郭敬明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的野心在《小时代3.0刺金时代》里借顾源母亲叶传萍的口说了出来:“众所周知,当下的纸质杂志已经面临电子出版的巨大冲击,Kindle烧了第一把火,iPad来泼了一桶油,然后全世界的出版集团都被推进了这座崭新开业隆重迎宾的焚化炉。Constanly先生在此之前已经收购了一家出版文艺图书的机构和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未来,《M.E》将起到产业源头的作用,不仅仅出版杂志,还要出版小说,再将小说变为剧本,然后拍成电影、电视剧,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周边产品的开发。”

于是,后来的故事你也知道了,电影《小时代》系列,是他试水的第一步。事实也再次证明,他切中了中国电影或者说是中国电影票房的脉,把“粉丝电影”这个最新的电影类型做到了极致。两集联播的数亿票房,粉丝开心也好,黑饭怒吼也罢。对郭敬明来说不伤身体,他只需要对自己的粉丝负责,只需要对投资人的几千万的投资负责。而如此大的投入产出比,电影的质量没有人在意,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才是投资人所看中的,也是郭敬明所看重的。

《小时代》的征伐刚刚开始。他自己说过,他的目标是做中国的漫威——那个旗下无数超级英雄,将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打包的出版及电影帝国。

有了钱之后,你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在郭敬明这里,答案只有两个字:名牌。如果你还记得《小时代》里的宫洺对喝水的杯子有多在意,以及顾里对穿着细节的考究,其实这些都是郭敬明本人生活的写照:宫洺小憩时盖着Hermas的毯子,大雪天随便就拿出两把Alexander McQueen的伞,Gucci的西服换得人眼花缭乱。而富二代顾里顾源们也无一不是名牌从头武装到脚。换言之,书中铅字所描绘的物质世界,真的被郭敬明在大银幕实现了,就连杨幂、郭采洁们都感慨,从未见过如此奢华的片场。郭敬明没有算过动用了多少品牌,“几千件衣服在化妆间,其实用到的凤毛麟角,不到1%。”

郭敬明肯定不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但他一定是最愿意向大众展示自己成功的人之一,于是就有了《小时代》里对名牌如数家珍的桥段,他本人毫不掩饰这一点,甚至把拜金摆到了台面上,在他的眼里,物质是无罪的:“我觉得始终要有人来捅破那层窗户纸,也没必要遮着掩着,我就用一种最血淋淋的方式来写。你觉得Logo讨厌,我就满篇给你写Logo,就是很的摆在你面前。因为其实你生在这个年代,品牌是你永远回避不了的一个东西,它已经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当有人认为他和书和电影在教坏小孩子,让他们变成物质的奴隶,金钱的俘虏,郭敬明笑说:“人们的价值观没有那么脆弱,看一部电影你的价值观就变了,本身的这个价值观就太弱了!”

没错,富贵之后不显摆,如同锦衣夜行。郭敬明的炫富又有另一层含义:它是一种投资,一种商业宣传。事实证明,他的受众就喜欢这一点,也追求这一点。名牌无罪,书和电影也无罪,作为文字商人的郭敬明同样无罪,他也不需要对年轻人的价值观负责,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路都是你自己走出来的,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跟郭敬明又有什么关系?

上一篇:悲欣交集出雅音 下一篇:论中国古代木建筑结构与现代伞结构的传承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