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13 06:22:17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造能力是一种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术学科最重要的功能,小学美术教学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美术课程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改革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创造性思维;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诱发想象,求异创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强创作实践,挖掘创造潜力五方面探索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意识,都已成为美术教师的主要教育教学目标。陶行知先生说:“艺术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只要在过程中能刺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活动中充满对艺术创造的欲望,那么艺术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何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上好每一堂课,是新课改的主流。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放飞心灵、诱发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学生是创造的主体,教师应创设自由、民主、合作、相互尊重的气氛,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不能以“干净整齐、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我从不随意地批评学生的绘画方法,就是遇到确实需要改变方法的,我也是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一起探讨。我还特别注意及时表扬在的直觉引导下敢于另辟蹊径的学生,尽管他们的作品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但只要它有所创新,我都会及时肯定和鼓励。有一次在描绘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表现热爱劳动、赞美劳动的画面时,一些学生依然描绘成:火热的太阳下满头大汗的劳动者脸上挂着微笑,辛勤劳动的样子。而有一个学生问我,在热辣辣的太阳下农民伯伯怎么会开心呢?我能不能画个蓝色的太阳,给他降降温?立刻有学生告诉他世界上又没有蓝色的太阳,但我却对这个学生给予了肯定,并表扬了他,于是一幅充满温情的画绘成了。在以后的课堂中我都鼓励他自由发挥,久而久之,这个学生的作品体现出了更明显的特色,表现出了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结满各种水果的果树、在交通拥挤的时候能飞着上学的小朋友……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希望,细心呵护学生每一丝创造的火花,给他们一个自由遨翔的空间。

二、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以便给予他们有效的引导。小学生思维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在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他们知识来源的渠道很广,教师的一味讲解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学生喜欢提问,敢于想象,在他们心里更愿意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希望通过更新颖有趣的美术活动形式,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应尽力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包容他们的“造形失真”,试着理解他们的世界;并且要调动起各种因素,使整个学习过程就像是一场快乐的游戏。教师可以利用美观的教具,再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解感染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道具进行各种表演,强烈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比赛等方式,吸引学生在游戏式的美术学习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诱发想象,求异创新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在思维方法上,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促使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创新。

黎巴嫩画家纪伯伦在《先知》论教育中说:“假如他(教师)真的是大智,他就不会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你到你自己的心灵的门口。”其实,学生本身就具备独特的个性,而教师所做的只是把他们身上的创造力尽可能地激发出来。教师应适当控制学生的绘画技巧,但不是去规范他们的想法,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味地灌输学生如何掌握各种技术技巧,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单纯要培养画家,而是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师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在学生出现困难时鼓励、启发和引导他们,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梅洛・庞蒂指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介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介的运用也带来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地表现。因此媒介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

现代化教学传媒辅助教学,已在教育中广为实施。但在美术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偏向于传统教育媒体,即“教师+课本+黑板”,认为美术教学不过就是教师范画、学生临摹,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做教学课件。其实不然,例如在四年级《好人好事连环画》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Flash制作了一个好人好事的简短动画,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认识连环画的基本特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当然,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果仅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一味大量使用,反而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加强创作实践,挖掘创造潜力

林崇德在《学习与发展》一书指出,“实践活动是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源泉,离开了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心理的源泉,也不会有智力与能力的源泉,也就是说智力与能力是在活动中发生与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演示操作,使学生眼看、耳听、手做、心想,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让学生出黑板报、布置教室、设计学校的景点,编辑校刊、校报、校徽等。课堂教学是美术创作活动的主阵地,除校内实践外,我们还可将学生实践的领域延伸到家庭、社会,如圣诞节、父母生日要求学生为家人制作圣诞贺卡、生日贺卡,从而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实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学生从创作中体会艺术的迷人魅力和审美价值。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实现艺术创作的社会价值,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对美术教育的客观要求和最终目的。

上一篇:依托当地资源动态生成课程 下一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