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IV标准催发车业重组

时间:2022-04-13 05:48:35

■冷热车眼

尽管北京2008年实施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的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但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实际上,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车到山前必有路”,面对新排放标准的即将实施,所有的汽车厂家几乎都表现的信心十足,大有一幅舍我其谁的架势。而与汽车厂家的踌躇满志相比,专家的论调则显然低调多了,按专家的判断,因为受自身技术实力和经验上的影响,自主品牌车企单凭自身技术实力达到国Ⅳ标准的可能很少。

的确,对于合资汽车来说,由于欧Ⅳ排放标准早在几年前就在欧洲实施了,这给了他们足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准备,对经历过大场面的这些跨国车企来说,也许,国IV标准真的不算个坎。事实上,目前合资企业的大多数车型也基本达到了国IV标准。

根据专家们的说法,要达到国Ⅳ标准,就需要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重新匹配,对催化器配方重新标定,并加入一些贵金属元素,从而使电控燃油喷射的控制精度更高。显然,这是一个对技术有所提升的要求。

这样看来,对许多自主企业来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全部车型达到或符合国IV标准无疑是个挑战。因此,对一些企业来说,要达到这个标准,恐怕就不得不走技术移植的道路。毕竟去年,所有在售新车必须加载OBD车载诊断系统的规定,就曾让夏利近半数车型被拦在了北京之外。况且,这次国Ⅳ标准在难度和要求上又远非车载诊断系统所能比拟的。

另外,对奇瑞、吉利、比亚迪、力帆、长城等这些正在成长中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更大的难题则是显而易见的成本增加,毕竟技术依赖必然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即便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也同样无法回避升级测试、生产设备以及零部件成本提高的现实。而这对主要依靠低端产品生存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利润空间本就几乎见底,如果再增加成本,市场竞争力也就根本无从说起。

如此一来,因为国Ⅳ标准,而引发竞争格局的裂变似乎已不可避免,一些不能达标的车型肯定会因此失去部分市场,而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车型也会趁机抢占这些市场。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国Ⅳ标准又无疑给了自主品牌企业一个接近跨国车企的机会。事实上,最近几年,一些自主品牌也一直希望在与跨国车企的密切接触中能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所突破,从这个层面上讲,国Ⅳ标准又是在给企业的重组提供了一种剂。

就奇瑞来说,早已过了只管数量,多生几个孩子打群架的阶段了,事实上,为提升自己的品牌实力,走国际化之路,一直是奇瑞汽车的梦想,代工克莱斯勒,已经让奇瑞迈开了联手跨国车企的半条腿。现实也在提醒奇瑞,只有强强联姻,让自己的孩子们沾上一点混血的味道,奇瑞的品牌影响才会骤然提升。

在这一点上,吉利汽车和李书福的想法,与奇瑞几乎如出一辙,吉利与英国联合生产出租车的项目,再加上多次出席国际车展的举动,似乎都在说明吉利汽车的眼光已走出了国门。只不过眼下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或者说是人家还没有相中自己。另外,对于急于完成战略转型的吉利汽车来说,几款中高级汽车的研发远没有改变人们对吉利汽车形成的思维定势,而要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品牌的技术印象,也远不是改变个车标就能万事大吉的。所以,对从来就不知道还有什么不可能的李书福来说,吉利汽车也决非没有合资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其正处于低谷,求变才会迎来转机的时候。

国Ⅳ排放也许只是中国汽车发展中的一个极细小的事件,但引发的连锁反应却很难估量。在某种程度上,国Ⅳ新标准的实施,正是跨国车企和自主品牌密切接触的一个新契机。

上一篇:奔驰“变脸”疯狂押赌中国 下一篇:增速难掩尴尬高贵宝马难卖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