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突破电子病历技术瓶颈

时间:2022-04-13 05:30:08

XML突破电子病历技术瓶颈

1966年,为了阿波罗计划,IBM与北美洛克维尔公司和卡特彼勒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层次数据库”,它帮助NASA管理了宏大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烦琐资料。后来,层次数据库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数据集中和共享的问题,但是其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1970年,IBM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随后在1974年,IBM的Ray Boyce和Don Chamberlin提出了SQL语言,它实现了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操作;1979年,IBM完成了实现SQL的DBMS。

20世纪80年代,IBM又利用RDBMS和SQL的第二阶段技术,创建了新型的数据库产品,并将其命名为DB2。在今天,IBM DB2 9凭借着其核心技术pureXML将电子病历先前遭遇的技术痼疾化解了,再一次为时代解决了难题。

解决电子病历难题

“现在,‘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难题,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行业信息化必须要快速发展,来缓解这一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算机主任曹德贤表示。而在医疗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电子病历的使用正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由于病人信息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复杂性,使得电子病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

首先是病历内容的表示问题,对病人信息的表示应当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而对病人信息内容的描述则必须是结构化的,这使得很难设计出一个统一的结构来进行描述。

第二是病历的存储问题,电子病历系统要求病人的信息长期保存、随时可以获得,如何使病人信息在脱离数据库后仍然能够维持以个人为中心的结构并随时可以获得,是病历存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是各种表格病历和专科病历的处理问题,这些表格或专科病历都有各自的结构,同时又有对其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的各种需求,如何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对其进行统一的处理也是十分困难。

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电子病历的开发成本高、过程烦琐,难以真正推广应用。而DB2 9的pureXML技术,使得病历数据格式规范、数据交换接口开发、医疗数据集成,以及海量XML数据存储等问题迎刃而解。当技术问题得到突破后,如何让其真正的应用就成为了下一步的关键。

应用是关键

“技术创新源于应用,应用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没有应用的技术创新是闭门造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算机主任曹德贤表示:“一定要把DB2 9的应用很快地在医疗行业中推广,电子病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流程的管理等。”

“现在,像IBM这样的国际化公司积极参与到了医疗信息化,国内的医疗应用软件开发商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过去医疗行业的应用软件公司像是在大海中挣扎,他们需要的就是大公司来拉一把。当然,整个医疗信息化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不管是在技术层面上还是其他层面上。”曹德贤强调。

作为IBM合作伙伴的天网软件公司总经理杨帆也表示:“从去年7月DB2 9以后,我们将其作为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库平台,DB2 9不仅在解决XML存储难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检索功能上同样优势明显,因为采用了类似网络搜索的模式,方便了病历信息的查询。”

当记者问及IBM将如何进一步发挥DB2 9的优势推广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时,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林鸿昱表示:“事实上,我们有很多的合作伙伴,分布在不同的领域。简单地说,DB2 9的技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很多应用衔接和整合,这些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内的电子病历,实际上还包括电子病历跟后台的处方、划价、财务的报销、报表以及药材的购买等进一步地整合。”

上一篇:iPhone的第一份成绩单 下一篇:Google Apps: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