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13 01:40:56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管理论文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亟需改善

从对五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访谈中知道,新建本科院校在努力改善学校管理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不少学校办学基础差,资金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对物、事的管理上,对人力资源管理还研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观念需要转变。表现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是见事不见人的管理,将教师的调进、调出当作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二是管理执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较短,很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比较缺乏。从调查中得知,五所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执行人员主要以大专或本科为主,大多只是在这个岗位上兼职,且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缺乏正规专业训练,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在管理实践中,对教师的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制度的执行,也影响了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教师数量不足

生师比是衡量高校教师数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上评估高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生师比太高的话就会增加教师负担,影响教学质量、教师教学创新精神的发挥J。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为了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而组建成的一批普通本科院校,承担着繁重的扩招任务。随高校连续几年扩招,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数量的增加远远赶不上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

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规定,本科院校在合格时,生师比应达到16:1,但这五所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师比都是19:1以上(表1),与合格本科院校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3.教师的结构有待调整

新建本科院校在合并建校初期教师结构状况有所改善,但与国家对本科院校教师结构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职称结构有待提高。教师的职称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各级各类职称人数的比例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层次,是衡量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层次的重要尺度。

从表2可以得知,五所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与老牌本科学校相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小,如湖南城市学院、湘南学院和湖南科技学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6.99%、28.77%和24.71%,与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体系规定:合格的本科院校副高职称以上要达到35%以上的标准J,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正职的比例相差较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4.44%,而五所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都不到7%,其中湖南城市学院、邵阳学院和湘南学院都低于5%。

(2)学历结构偏低。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与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表3说明新建本科院校的高学历教师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老牌本科院校。教育部规定本科教学评估体系的标准:要求硕士学历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要达到45%以上,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目前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3)年龄结构有待改善。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科研的活力,体现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笔者认为,合理的年龄结构,应利于保持教师较高的创造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有利于人尽其才、分工合理,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

按照教师的成长规律,教师队伍的正常年龄段分布,以每十年为一档,每个年龄段的应占教师总数的25%左右为宜。从表4可以看出,五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匀,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居多,将近到达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中年教师很缺乏,其比例不到专任教师的30%,而湖南科技学院尤为突出,4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3.6%,教师的年龄结构严重失调。

4.教师的总体科研力量较弱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均以教学为中心。尽管新建本科院校的领导已经认识到科研在教学以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的科研能力比原来有所提高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前身是专科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工作,许多教师不进行科学研究或很少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导致教师的总体科研能力较差。目前有少部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其科研获奖级别不高,在科研项目中部级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级别的课题非常少,发表的论文数量少,且所发表的刊物级别较低。高水平科研能力需要教师们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的科研能力很难有大幅度提高。相对老牌本科院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科研总体力量较弱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二、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及其管理现状的成因

湖南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上的问题,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新建本科院校主观上的原因。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

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环境因素分析可以分别从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学校内部环境、国家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三个环境领域来分别进行探讨。一是学校内部环境。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只有短短的几年,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积累都不够。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基础设施薄弱,物化环境较差。由于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很多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实验室建设等往往比较单一,还不能适应现有的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而软环境对教师的吸引力也不足。教师一般都愿意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以便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新建本科院校刚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历史沉淀不深厚,校园文化等软环境设施还有待完善,因此对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二是国家制度环境。

虽然中国目前对高校教学水平评估采用的是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实上也存在着“高校分层”,这种分层依据一定标准把中国的高等学校分为若干个等级层次,新建本科院校是属于层次不高这一档的。这种分层使新建本科院校公众的认可度降低,政府拨款的减少,进而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向层次较低的学校流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地位相对降低,很多人才都不愿意流向新建本科院校,这种状况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建设与管理是一种威胁和挑战。三是社会大环境。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建本科院校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中国高等教育形式的巨大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环境威胁,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群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采取了更开放、灵活多样的政策,一批民办高校、私立高校正在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学历教育、联合办学等方式抢占中国教育市场;而且一些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也进入了中国经济领域,以职业培训为切入点,并借助其知名度以及出国、就业等诱惑逐步打开了中国学历教育市场的缺口,部分的垄断该产业在中国的高级人才。相比之下,新建本科院校总体竞争力明显不足。

2.管理因素

由于中国高校一直来对教师的管理是以人事管理为主,将教师的调进、调出被当作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在管理中没有体现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主体地位。第一,管理观念有待转变。由于受中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管理上还存在认为管理人员是“管人的人”的观念,存在忽视教师个人需要和个性的倾向。管理者还停留在只重视传统的人事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新的理论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没有意识到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二,教学科研行政化倾向还依然存在。由于受传统教师管理模式的影响,使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侧重于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导致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行政化倾向。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中还存在的“官本位”的价值取向,权利价值标准还仍然是肯定人的价值的根本标准和根据。所以目前高校有一种作为体现承认或者挽留学有成就教师的传统做法,就是安排领导职务,这就有意或无意地助长了“官本位倾向。新建本科院校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合格的本科院校,必须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不断加强自身环境建设,积极营造一个政策宽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事关系和谐的“软环境”,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3.地域因素

绝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处于省会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对高级人才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尤为突出。第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多处于非中心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科技、人文环境较差,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的机会与空间较少,高水平人才有后顾之忧;第二,在所调查的五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几乎每一位领导和老师都谈到了办学经费紧缺的问题。众所周知,对于名牌、重点高校,国家一年拨的办学经费可以达到几亿甚至十几亿,而拨给新建本科院校的经费就少得可怜,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的拨款和学生的学费;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大多处于中小城市经济较为落后,地方能为高校发展提供的财政支持也非常有限。第三,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经济利益也是人才去留最重要的原因。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建本科院校已逐步成为承担中国本科教育的主体,它们不仅承担了严峻的高校扩招任务,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而且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的需求,培养了大批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正视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采取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人力资源规划、采取教师引进与培养并重的管理机制等有效措施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而稳定的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蓉.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

【2】曾绍元.现代高效师资管理热点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127.

【3】张尧学.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3,(9):10—11.

【4】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65.

【5】张维迎.大学舳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3—177.

【6】孙跃平,孙君亮.论新经济时代企业的人本管理[J].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72.

【7】邝邦洪.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68—69.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成因

论文摘要:通过走访湖南五所新建本科院校,收集有关教师管理及教师队伍建设的资料和数据,并选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为参照物,通过整理、登记后采用excel软件进行资料和数据分析,利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计算,来探讨目前湖南五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发现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亟需改善、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结构有待调整和教师的总体科研力量较弱等问题,并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地域因素是影响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的因素,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应正视这些影响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上一篇:赏识教育分析论文 下一篇:教务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