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月光挂我心上

时间:2022-04-12 09:55:51

中考押题

数千年来,被赋予美好寓意、寄托温馨情思的中秋佳节,和春节、端午节一样,有着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传承。如今,中秋节虽已成为法定节假日,但过节的习俗却似乎只剩下吃月饼,不见了灯会猜谜,更难以见到赏月活动。有文化学者认为,只有把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融入现代生活中,把文化味儿还给传统节日,才能真正延续、传承传统文化。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请以“当时的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

本题可参考以下角度: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历史典故,表现出原本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秋节,因相关仪式礼俗的消失而日渐衰落的现状。还可以记叙手法,还原真实感人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即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并对中秋节被国人异化为“月饼节”的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

素材链接

没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有特定的内容,久而久之,有的已变成一种固定的应酬。“过春节总是要和父母长辈在一起,感觉很闷。圣诞节就不一样了,每年圣诞节,我都和朋友们一起过,大家没有代沟,在一起无话不谈,吃饭点菜也不用看长辈的脸色。真好,我喜欢过圣诞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中学生这样说道。外来洋节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商业、娱乐和文化消费,逐渐变成都市生活中的狂欢节。

你还能想到哪些相P素材?

押题例文

变味的传统节日

文 / 胡婧

离中秋还有几天的时间,家里的桌子上已压着好几份亲友们送来的月饼礼券。

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礼券也一份比一份精致,从双色套印,到凹凸彩印,再到光鲜亮丽的铜版纸,真是越来越高级了。满大街的月饼广告和月饼宣传单似乎也都昭示着:中秋即将来临。可我总觉得这浓厚的节日气氛里还缺了点什么,一时半会儿却又说不上来。

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小时候过的中秋节。外婆说,那时过中秋节可是一件大事。我的太外婆很是手巧,会做月饼。她常常会提早进行准备,亲手和面,使劲地揉啊揉。等面粉发酵完毕,她便开始做各式各样的月饼。最后,把亲手制作的月饼放进老虎灶烘烤,就大功告成了。待到月饼上桌时,外婆早已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尝着月饼,望着那一轮明月时,便情不自禁地思念起远在异乡的亲人来。听着外婆的讲述,我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在甜美的饼香中,大家思念着亲人,闲话着家常。空中一轮明月朗照,当时的月亮,美得那么纯粹。

那是很多人已无法想象的中秋节:没有精美的大礼盒,没有满桌的美味佳肴,没有醉人的醇酒,有的只是最普通的自制月饼,家人间的温馨闲话,以及浓浓的思念之情。可我却觉得,那才是最美的中秋节。

与外婆的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的月饼品种,真可谓“无奇不有”――除去花样百出的咖喱酥、果仁酥不说,就连XO 干贝、香醇咖啡、独特抹茶等一些洋品种也要来凑热闹,而且个个包装得“金碧辉煌”,里面搭售金叉、银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满目繁华,我却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当时的月亮去哪儿了呢?难道人们仅仅是为送些礼券、吃些月饼,而过中秋?难道这预示着,端午、元宵等中国传统节日都将失去其真正意义而走向没落吗?我害怕外婆望眼欲穿的等待,会变成漫漫记忆长河中一个泛黄的碎片,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

在外婆的叹息声中, 我终于明白――如今的中秋节,少的不是别的,正是最不可或缺的传统与真情。空有铺天盖地的月饼广告,却少有关于中秋节历史的介绍;空有忙碌热闹的人情往来,却少有真真正正的祥和团圆;多了些空洞的奢华,却少了份真挚的温情。

难道中国传统节日将就此湮灭吗?我不敢再想下去……我期待:月圆之时,一缕充满传统气息的和美馨香从远处飘来,沁人心脾。

上一篇:真实,是作文的基石 下一篇:文本情感计算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