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青春,筑梦西部

时间:2022-04-12 07:25:53

放飞青春,筑梦西部

在祖国偌大的版图上,仍有一片土地和一群百姓生活在渴望致富的环境中,这就是我们的西北大地。在西北辽阔的土地上,仍有为生计而疲于奔命的百姓。为了实现中国梦,许多大学毕业生投身西部,为那些生活在相对落后区域的百姓奉献自己的青春,付出自己的年华。

是东南沿海待遇丰厚的外企?还是触摸学科前沿的科研机构?面对这样一道人生选择题,你会如何作答?毕业典礼刚结束,厦门大学硕士毕业生然就打好行装,告别熟悉的老师同学,踏上了远去西部的列车,用行动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到基层去,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书写青春!

就在这个夏天,全国有699万大学生面临着“去向何方”的选择——这道选择题,不仅关乎理想,也植根现实;不仅影响个人发展前途,也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在他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像然一样,带着理想和对未来的思考,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为毕业季里最“潮”的选择。形容这次离开的词绝不能用几年前公众热议的“逃离大城市”,而是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之后的“信心满满”,“这一次,他们是在用主动的姿态选择人生”。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农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农村”

没有再投一份简历,也没有再找别的工作,从填完吉林省选调生志愿表的那一刻起,厦门大学法学院2013届毕业生许若科就认定了这是他应该去的地方。尽管有42个省直机关可以选择,但在选调志愿表上,他却只写了7个字:“坚决要求去基层!”

“我是来自江西上饶的农村娃,‘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农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农村’,是我一直坚守的信条。”说起自己当初的选择,许若科一脸的理所当然,“我深深了解农村有着求贤若渴的父老乡亲,也深知科技和文化将怎样改变一片贫瘠的土地。”

凭着“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信念,去年冬天,刚听完“三支一扶”的政策宣讲,许若科就飞往甘肃“考察”。走大街、串小巷、看城市发展、陪群众唠嗑,也在心中不停谋划着、思考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一趟“考察”下来,许诺科回到了厦门,心却留在了那片火热的土地:“从福建到甘肃,飞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可我们走向西部,却经过了漫长的思考。”

“我来自农村,和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农民打交道也让我觉得特别亲切。我有幸到东南沿海城市读书,可我身边还有那么多兄弟姐妹没有这种机会,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对于东南沿海良好的生活条件,他说:“我也羡慕,但我不愿去追求,我有自己的理想,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当人们提起西部时,西部已不再是荒凉和贫穷的代名词,总有一天西部能和东部一样发达。”

从外地回到家乡,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作出这样选择的,不只是许若科一个,而是越来越多的一群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西部的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甘肃等正成为去向集中地。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理性地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这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好的趋势。”厦门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的流动是关键。这些大学生的主动选择不仅将自己植根在广阔天地,体现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也为基层和西部的发展输入了全新的力量。”

“今天的西部已经不是过去的西部了”

如果说许若科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有一份农村娃回馈乡土的情结,那福州女孩曹露的选择就更多了几分取舍的艰难。

“离开福建去基层?!”刚听到同学的提议时,曹露的心里确实有些转不过弯儿来。此时的她,已经获得了某外企经理助理岗位的工作机会,不错的薪酬、驻外培训的机会、便利的生活条件,哪一样都确实让人难以割舍,“就是上网买个东西,西部城市也要比福建贵几元钱邮费、慢几天呢!”

为什么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基层、到西部去开始新生活?这恐怕是每个作出这样选择的毕业生都经历过的纠结和追问。

安静的房间里,拥有理工科严谨思维的曹露开始了慎重的比较:选福建,能得到优渥的待遇,可人才那么多,专业又不能百分之百对口,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学专长,特别容易碰到事业上的“天花板”。去西部,虽然生活环境差了些,但个人的专业特长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越讨论思路越清晰,最后的结论就是必须去!大城市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在西部更有被需要的感觉,也更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娇小的曹露声音不大,却足够坚定。

而在来自甘肃的福州大学毕业生陈岩眼里,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让“今天的西部已经不是过去的西部了”。近年来,为改变毕业生就业区域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和基层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相继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各省区市相关配套政策更多。故乡情结让陈岩看到了这片土地蓬勃发展的力量,也让她抱定了扎根西部、奉献西部的决心。“虽然和沿海地区比,甘肃的差距还是不小,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但正是这种差距使得在西部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远远大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人生比的是成长速度,而不是起点高度,只要努力,在这片广阔天地一定会大有作为。”

“选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就业新趋势,一方面跟现实因素有关,如大城市户口名额的缩减、外地单位的待遇吸引等,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毕业生不再仅仅将薪酬、地域作为影响就业观的首要因素,而且还将‘未来发展前景’作为其中一个因素重点考虑。”福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认为:“这也是更成熟、更有远见的就业观念。”

“这不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

“是用20年的时间打拼房子车子,做别人眼里的‘精英’;还是在最需要你的领域和地方默默耕耘,做社会发展的‘栋梁’?”经历了将近两年基层工作的磨炼,赴甘肃支教的漳州大学生陆琴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显然更多了一份价值意义上的探寻。

陆琴,是笔者这篇文章的灵感之源。在和家人去平遥旅游的路上,碰见一个潇洒美丽的背包姑娘,独立,爽脆,那就是陆琴。之后很惊喜地发现居然是福建老乡,于是一路结伴而游,熟悉之后知道小陆居然在甘肃支教,利用小长假在附近旅游。这是笔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支援西部的大学生,居然是如此的潇洒,真真有些书中人的味道。然而陆琴却说:“说实话,刚到甘肃时,连学生都不理解我,刚一照面就问‘老师,你来我们这儿锻炼多长时间啊?’我当时就懵了,有种不被认可的感觉。”可也是这种窘迫让他开始琢磨选择背后的意义:“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和激情来‘走马观花’,更重要的是激情过后还能坚守的力量。到西部来、到基层来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代表着扎根在这里、奉献在这里的信念。”

带着这样的信念,她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备课、自己做教具、家访,再到自己撰写部分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工作忙的时候干脆把铺盖卷都搬到了办公室。就这样,孩子们的笑脸越来越多,她在甘肃这片热土上的根也越扎越深。

如今,工作繁忙的陆琴在不多的空闲时间里还多了个重要任务——为师弟师妹们的就业选择答疑解惑。而这样的思考,也被她灌注在了倾心交流的一字一句中。

“朋辈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有次跟学校的一位教授开玩笑说,专业老师一句话的引导抵得上就业老师一万句话,教授说,亲身经历过这个重大选择的师兄师姐的一句话比专业老师的一万句话都管用!”在这个毕业季,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在同龄人的带动下,心中对那个要“去向何处”的问题有了更成熟、更笃定的答案,陆琴语气轻松地打趣。

也是在这个毕业季,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陆琴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大都市的路很平,但是很挤;西部的路崎岖不平,但是很宽”的箴言。

而在这样的笔触背后,原本只是星星之火的“孔雀西北飞、基层飞”虽还未成燎原之势,却也越来越有了欣欣向荣的意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党的十昭示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肩负起祖国和人民的信任,唯有如此,才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唯有如此才会在历史滚动的年轮中留下属于自己光辉的印记。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上一篇:从经济环境看财务会计的目标 下一篇:二类驾校分期分车的辅助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