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名著的“假象”与“真相”

时间:2022-04-12 05:24:12

近日聆听一堂我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鲍国潮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颇有感悟。

【片段实录】

(课堂已研读凤辣子的外貌描写。)师做以下引导:

如果穿着打扮是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什么留给我们第二印象?

生:语言。

师:读读凤辣子说的话,留给你什么样的第二印象?

生:(读相关句子后回答)体贴、关心他人、直率……(教师相机板书这些词)

眼看着学生的思维即将被凤辣子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人物性格的判断将偏离红学中的价值取向,鲍老师或是急中生智,或是早有准备,他说:同学们,那么我们课文学完了,如果这么轻易就读懂了《红楼梦》,它就不会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了,曹雪芹也要下岗了!大家再读读这部分句子,里边有一个字,和我们刚刚读懂的性格完全不是同类的。

(教师相机出示句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学生马上找出“威”字后,板书“威”。

师继续引导:给“威”组个词。

生:威风、威力、威武、耀武扬威、威慑……

师:对啊,用“威”字来形容一个美女,的确有些不合适。请再读课文,能从有关的句子里读出凤辣子骨子里的“威”吗?

生积极地开始思考,并接着从相关的语言里读出了凤辣子见风使舵、两面三刀的性格。学生的思维被引导至教学预设目标,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教学分析】

撇开鲍老师的幽默、机智、大气不谈,我的眼光牢牢地停留在他的一句话上:如果这么轻易就读懂了《红楼梦》,它就不会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了。以本课为例,凤辣子“连珠发炮”般的问候,很容易让《红楼梦》的初读者,尤其是没有过多名著阅读经验的学生产生迷惑,这分明是一个爱憎分明,敢说敢做,深得人心的“辣妹子”!所以,本文的教学价值便在此处,鲍老师拨开了“假象”找到了真相:那“忙转悲为喜”般的演戏功夫,那“放诞无礼”的唯我作风,后面隐藏着的是怎样的见风使舵!

这让我想到了著名语文学者钱正权对《临死前的严监生》价值取向解读。他提到著名近读文学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咫尺天颜应对难》一书中《两根灯草》篇,对严监生的印象与传统评价截然不同。作者回忆起20世纪初年,自己还是个孩子,在自制的桐油灯下看《水经注》,有着如严监生相似的生活体验:“一根灯草可将室内照明。两根灯草,三根灯草,照着看书也是勉强。”所以,钱老的解读是“两根灯草”所折射的严监生的性格特点,难道只能是“吝啬”,就不能是“节约、节俭”的典型?“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这是《临死前的严监生》作者吴敬梓人生写照。当吴敬梓由奢入俭直至“绝粮”时,那多余的一根灯草是否有别样的意义呢?这是否也是吴敬梓对自己的写照或讽刺?这便事关现今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受钱老的点拨,有些教师甚至开始纷纷为其,形成了一股“重读严监生”的全新教学价值取向。

“如果这么轻易就读懂了《红楼梦》,它就不会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了。”鲍老师一语中的,我们不妨稍作修改:如果这么轻易就读懂了文学作品,那么他们就不会被选进教科书了。学生只能从字面读出作品的“假象”,那是正常现象。但教师需要看清文章背后的“真相”,甚至还需如钱正权那般较真。或许到那时大家争着要重读的不仅仅是严监生,在时代背景的结合下,重读王熙凤、重读武松、重读孙悟空,甚至重读葛朗台、鲁滨逊也是不无可能的。这也正是这些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江市小学)

上一篇:浅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现状及跨文化... 下一篇: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