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生平艺术展示方法研究

时间:2022-04-12 04:07:08

张大千生平艺术展示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利用系列化雕塑的形式,展示张大千传奇艺术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亮点,将展示艺术与打造“大千故里,文化内江”文化品牌结合起来,以期为内江营造浓厚的大千文化氛围,对广大市民起到教育作用。

关键词:张大千 生平艺术 展示方法 系列化雕塑

一、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文化问题日趋突显。然而,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生命活力的源泉。城市的定位及其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这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城市寻求发展的一张强有力的王牌。四川内江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众多,有孔子乐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东汉教育家董均等,但宣传力度都不足,以致城市发展相对迟缓。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是通过雕塑来展示张大千人生中每一个不同时期的形象,展示其人生中不同阶段的形象、性格,以直接形式表现张大千不同寻常的传奇人生,从而宣传以“大千文化”为核心的深厚的内江文化底蕴。雕塑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这种造型艺术也叫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能长期保存,可以起到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雕塑艺术通俗易懂,能突破语言、文字、国家及民族的限制,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创作主要采用系列化雕塑的方式,着重对张大千一生中各阶段形象的细致刻画,如潇洒、豪迈的青年时期;稳重、成熟的中年时期;精神矍铄的老年时期,无一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张大千其人及以“大千艺术”为主题的内江本土文化。

展览方式采用主题性展示,在内江市各个重要地点,以群组形式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展示,不仅美化环境、丰富生活,还使周围群众在生活细节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明显感觉到这一主题性雕塑的文化意义,以及内江市的历史、精神、个性和追求,同时也净化了人们心灵,陶冶了人的情操,培养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而笔者的主要观点为: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整个艺术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到现代的人体艺术创作,千变万化的雕塑形象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一个城市的城市雕塑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加强其文化氛围,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认可。本课题将雕塑与张大千直接联系,并形成一个系列化雕塑,通过统一的风格形象设计,将大千文化这一隐形概念加以视觉化、形象化,直观地表现出来,目的是使其对内鼓励、提高品牌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使广大市民得到教育,让大众对“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文化品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认可,从而使“大千文化”形成一个文化品牌,成为内江的代名词,以文化、经济、旅游相结合,塑造内江的良好形象,推动内江整体发展,以此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城市形象价值。

三、张大千生平艺术亮点系列化雕塑展示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号大千,四川省内江市人。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与北方大画家溥儒(心畲)齐名,被称为中国画苑的“南张北溥”,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艺术教授。张大千无疑是20世纪中国画家中的佼佼者,徐悲鸿也曾盛赞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大千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他拒绝担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及日伪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一职,并拒绝出借其所藏明清书画。40年代,张大千自费赴敦煌,耗时三年,大量临摹了石窟壁画,并将之宣传介绍。他不仅考察莫高窟的壁画佛像,还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成为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为保存国家的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与西画泰斗毕加索齐名,被称为“东张西毕”。他荣获了国际艺术学会的金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被世界舆论称为“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此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大学特颁赠76岁的张大千人文博士学位,从而奠定了他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近几年来,不少城市重视文化品位的提升,并藉此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城市文化日趋重要的今天,打造“大千故里、文化内江”文化品牌定有助于内江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内江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也是内江打造城市形象的必然趋势。

四、张大千生平艺术系列化雕塑成果带来的应用价值

迄今为止,关于张大千的宣传方式有张大千作品展,有关于张大千的影视、文学作品及张大千纪念馆等,而雕塑这一直接表现形式相对较少。曾有陈哲敬和潘玉良为张大千塑过两尊塑像,但未有以张大千先生的生平亮点为原型的系列化雕塑,实为有些缺憾。

张大千生平艺术系列化雕塑不仅是对张大千先生传奇人生的概括、梳理,也是对以“大千文化”为核心的内江文化进行整理、重组,旨在增强文化凝聚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为城市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从而提升内江的城市声誉及影响。

参考文献:

[1]梁玖.艺术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2]李巍.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李永翘.张大千论画精粹[M].花城出版社,1998.

[4]李永翘.张大千全传(上、下卷)[M].花城出版社,1998.

[5]张学军.园林艺术小品雕塑与景观搭配设计及营建技术大全[M].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

[6]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青铜史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8.

作者单位:四川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上一篇:浅谈李方屯年画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浅谈王憨山艺术风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