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板块构造学说”教学目标设计谈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践行

时间:2022-04-12 11:37:23

以“板块构造学说”教学目标设计谈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践行

【摘要】在新课标形势下,通过“板块构造学说”教学目标设计,探究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板块构造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地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其内涵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载体,依托过程和方法,达到情感和价值观的实现。因此,地理教学目标就是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获得,融合贯穿在过程和方法中。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地理概念、地理思想方法;设计出针对性强,易操作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展示教师个性才华的地方。以下,通过“板块构造学说”一节教学目标的确定,谈谈对三维目标的落实与实践。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论点,进一步理解底壳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大陆和大洋的形成演化过程;通过“海底扩张”的学习,了解海底扩张的证据。这部分内容是大陆漂移说的引伸与发展,也为板块构造学说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概括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论点,岩石圈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若干个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在地幔对流作用下,不断流动。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区域,板块地界是构造活动带,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海沟和岛弧,板块相互背离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图”,了解魏格纳如何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搜集资料,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地层,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等均有密切联系,利用大陆漂移图,了解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以一个联合古陆发展为今天的海路分布的过程,使用计算机拼合世界各大陆。通过阅读“太平洋海底地层年龄和地磁场分布图”,识别太平洋洋中脊的具置,然后分析太平洋洋底沉积物的主要特征和海地磁场证据,归纳出:由洋中脊向两侧,深海沉积物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年龄越来越老;洋中脊两侧磁条呈对称分布,得出大洋底在海岭处增生并向大陆方向运动的结论,阐明大洋地壳从增生扩张到消亡的发展更新过程。通过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了解板块具体划分和板块边界类型,认识到,生长边界一般发展为裂谷和海洋,消亡边界一般形成山脉、海沟和岛弧。通过“六大板块俯冲示意图”,说明新大洋壳从生长到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与地震、火山分布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收集有关日本大地震和印度洋海啸资料或播放录像,应用板块构造学说探究地震和海啸的成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念。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地貌成因,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认识的;分小组,组织研讨,对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发展进行探讨,认识到板块构造学说是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并非完美无缺,仍需科学地修正和补充,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参考资料

[1]《海洋地质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2]《板块构造学说》人民教育出版社.

[3]《基础教育课程改造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

上一篇: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