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高中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4-12 11:05:42

德宏州高中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摘要】 本文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和条件等方面分析德宏州高中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并通过对德宏州五所高中的部分学校领导、地理教师及各地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产生这一现状问题的原因,以期引起德宏州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 德宏州 本土化 地理课程资源

1.德宏州高中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德宏州不少学校和地理教师正在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在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1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

长期以来,高中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只把教材和教参、地球仪和教学挂图作为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此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和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未能形成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有机整体。随着课程改革在教育实践中的展开和逐步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对结构单一的局面有所改变,但变化不大,仍然出现偏重一些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而忽视其他课程资源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从开发出来的本土化课程资源的素材与内容上看,偏重知识资源特别是有关地理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忽略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和与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互相渗透与融合,远离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体验;

从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往往偏重于文本资料,面对开发非文字性的课程资源如生态资源、文化景观、教学环境、教师、家庭、社区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载体形式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一方面资源的存在;

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看,重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对校外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利用不够,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青少年文化中心等丰富的社会性课程资源和乡土地理、民间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广泛的本土化课程资源;

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来看,重视教师自身在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的作用,但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在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这样也必然会造成本土化课程资源结构上的缺失。如果本土化课程资源结构单一的局面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能充分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环境等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那么学生的学习仍然会局限与书本、课堂、学校,这不仅不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往往会导致教学脱离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使学生难于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更无法达到利用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而最终会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

1.2 对已有的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我们身边随手可取的课程资源只有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师生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与地理教师和学习者发生深层互动才能最终体现出它们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对于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却未能很好地利用起来,没有让其进入课堂,这样便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没有让其发挥应用的作用。把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必然要求教师变革业已习惯了的一整套教学行为,从而会加重教师负担。这是教师不愿应用课程资源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

2.德宏州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问题分析

2.1 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欠缺

调查显示:地理教师的课程资源观、本土化课程资源观以及开发能力都比较欠缺。地理教师认为属于地理课程资源的是:地球仪、挂图及其他教具100%、 课件96.6%、教材和教参93.3%,以及最后两位分别是青少年活动中心36.6%、家长10%;开发高中地理本土化课程资源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专门研究机构93.3%、教师86.6%、专家学者70%、学校63.3%、学生和家长仅占6.6%;认为最重要的四种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是:乡土地理100%、各地民俗96.6%、各种有关地方的音像资料83.8%、地方志63.3%;对开发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的态度是:可以偶尔参与50%、十分有必要,尽量利用,适当参与26.6%、主动开发,积极利用10%、没必要和会利用现有的就行,自己不参与开发各占6.6%;校内地理课程资源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有,前三位为:教学挂图96.6%、地球仪96.6%、多媒体教室73.3% ,而地理园、地理教室为0,自制教具也仅为6.6%。

由于受学校管理体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中小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学进度,它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国家和地方规定好的,是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并不需要教师去开发课程、创造课程,缺少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的空间,教师们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些内容上好、教好。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同时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从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到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能力。不少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极个别教师还把教科书当做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地理教师缺乏对本土化的地理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能力、意识和开发能力的缺乏,结果导致本土化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本土化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和大量可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进入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来,造成许多有价值的本土化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2 学校领导的课程资源意识淡薄

领导们也谈到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但是,他们关注的大多是条件性的,物质性的课程资源,一味比拼城市化的教学设备,目的仍是为了改进高考备考的“装备”而已。没有真正的关注地方那些知识性与体验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调查显示:学校对开发设计地理本土化课程资源的态度,按比重大小排列顺序:不够重视50%、没有考虑,尚未开展30%、比较重视,正在初步探索13.3%、无所谓6.6%。学校是众多课程资源的开发责任主体之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结果看,选“不够重视”与“没有考虑”,尚未开展"的合起来占80%。说明学校对自己开发设计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的职责不明确,态度比较消极。

2.3 缺少经费和必要的外部条件

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经费、政策和各方面条件的保障。据调查:德宏州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发高中地理本土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面临最主要的困难是: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精力100%、缺少经费90%、教师自身缺乏经验73.3%、学校领导不重视46.6%。

具体表现在:其一是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教师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所需费用,更不用说建立地理园和单独的地理教室,甚至有些学校连最基本的地理教学用具都缺乏;其二是地理属于小学科,在添加地理教学设备上,同大科目比较,往往在财力和物力的划拨上就会有失偏颇;其三,各所学校地理教师缺口较大,绝大多数地理教师都是超课时工作,而且几乎半数以上地理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或学校行政工作,时间精力有限。

2.4 考试评价制度的压力

在德宏州,乃至全国,几乎全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评价仍然是以高考的升学率、高分率作为评价标准。于是,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爱恨情愁都惟高考成绩而升降。他们大谈升学率,谈教学改革也是如何提高课堂知识容量,强化考试训练效度。所以势必会导致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出来后,无法进入教学,而使课程资源闲置而无用武之地,这也将导致开发主体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虽然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出来,有可能会面临上述的尴尬境地,但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作为本土化地理课程资源的核心开发主体,现在至少我们做我们该做的、能做的。

上一篇:谈如何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