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性差异构建和谐教育

时间:2022-04-12 06:10:28

尊重个性差异构建和谐教育

〔关键词〕 尊重;个性差异;教育;和谐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89―01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那么究竟什么是尊重?其实,尊重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然的尊重。那么,教育中要不要尊重呢?有人说,学生当然要尊重老师,其实,学生也需要被尊重,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等,我们统称之为个性差异,而且一个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这种个性的差异,而不是试图改变它。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个性差异,作为教师,当然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但我们的教育向来只强调共性,不太注重学生的个性。事实上,如果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就无法成才。就像盖房子,有的木材可以作梁,有的可以作柱,有的作檩,有的作椽,各有所用。社会需要人才也是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自由发展,从而为社会创造多种规格、多种层次的人才。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了学生的差异后,合理地调整和修正学生的个性,使其向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班级里有的学生内向、安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照教师的意愿行事。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和自选作业,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学生才会不断提高。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往的教学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上经常强求一律,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造成教学活动单调、枯燥。

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大胆地把讲台让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交流思想,发挥想象,主动获取知识,必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特别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和双向发展,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人格方面说,师生是平等的;从人生角度看,师生是共进的。作为学生,固然能从教师身上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事的经验、做学问的方法,作为教师,也能从学生那里听到许多奇闻、趣事。课堂上绝对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会无缘无故地与老师对着干,因此,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充分信任学生,真心地与每个学生做朋友。教师只有与学生互相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主动的、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是很强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自尊心是指自我尊重并期待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基础是承认和肯定自己的尊严,从而不做有损于自己尊严的事,并且不容许他人的侮辱和歧视。在课堂中,教师有责任构建一种彼此接纳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是有价值的。学生一旦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就会失去参与竞争和取得进步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试着了解每个学生,并且敏锐地觉察到学生的个人需要,通过友好而公平的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和谐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而打造和谐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由、健康地成长,才能让知识超越课堂,让和谐洋溢课堂。

上一篇: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变革 下一篇:教学反思应反思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