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民间养生

时间:2022-04-12 01:10:16

夏季民间养生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与自然规律相互呼应。我国医学对节令与养生的关系极为重视,许多医家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仅确立了“天人相应”、“六气致病”的理论,而且研究出一整套“顺四时,适寒暑”的养生方法,以求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长寿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气血也随季节而有内外、上下的变化。春季气暖,气血由下向上移动;夏季气热,气血向外表聚集;秋季气凉,气血由外向内转移;冬季气寒,气血向内聚集。根据气血随着季节气候变化的不同,养生、锻炼在各季都应有所不同。眼下正是炎炎夏日,万物华实,自然隆盛,正是养生强体的大好时节。

饮食养生

饮食,是养生最重要的物质。民谚对此说得通俗有趣,“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三天不吃倒在床,七天不吃见阎王。”这些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要讲究如何吃好就大有学问了。这里说的吃好不是指顿顿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而是要讲究营养合理搭配和因人因时而异,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不同健康状况和各个不同的节令,食用不同的食物,以食养生,以食疗疾。

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大量排出水分,使得消化液的生成和分泌减少,肠胃蠕动变弱,食物的消化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成份的消化能力降低,致使人们食欲不振,消化力不强,愿意吃一些清淡、凉爽的植物类食物,不愿意吃含热量高的食物。可是夏天人体热能又消耗很大,如不及时补充营养,就会出现头昏脑涨、四肢无力、浮肿气虚等营养不良的症状,使体质迅速下降,形成人们常说的“苦夏”,这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民间有很多制作适应夏季特点的饮食方法。如各种营养粥、营养汤、凉拌食品、糟卤肉、(鸡、鸭、鹅)清炖肉汤、醋溜、醋渍泡菜等既开口味又可补充营养的食品。夏季人们特别爱喝粥,民间积累了许多夏季食粥的经验。绿豆粥,清热解暑,除烦渴,利肠胃;荷叶粥,解热退烧;滑石粥,(用布包滑石与米同煮,食时捞去滑石布袋),利尿、除湿、解暑;海带粥,清热软坚;蚕豆、苍术粥,快胃和脾,兼利脏腑;扁豆粥,健脾和中,消暑去湿;葛根粉粥,治胸中烦渴。这些都是价格低廉,取之方便,简便有效的夏季养生食物。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贪图一时之快,都喜欢生冷饮品和食物。殊不知,过食生冷近则立即诱发肠胃痉挛,引起腹痛、腹泻,远则秋季生病报复。古人在这方面曾谆谆告诫,夏季不可过食生冷。孙思邈的《摄养枕中方》中指出:“当时不觉即病,入秋节变生多诸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奉亲养老书》也指出老人更应注意:“夏日老人,尤宜保扶,每日清晨,饮食温软,不令太饱……各色汤饮及生冷肥腻尤戒。缘老人气弱,当夏之时,伏阴在内,以阴弱之肠,当冷肥之物,则多成滑泻。”生冷过度,还会使肠道痉挛,导致胆囊、胆结石等疾病发生,同时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很不利。因此,凡大病初愈、孕产妇、婴幼儿、年老体弱的人,都应忌食过冷的食物,慎食凉性食物,就是身体健康的人,也不宜太过。

衣着养生

尽管衣服在人们生活中装饰、美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其保温、防热、避晒、避伤害、吸湿、防脏等养生保健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的。衣着的换季与养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就炎热的夏季而言,此时天气虽大热,却不宜过分贪凉,特别是人的胸口、背部更不宜。因为人体脏器多在胸腔之内,这些脏器都是十分娇嫩、喜暖怕凉的。人体的十四经络、督任两脉的穴位,也都分布在人体躯干的中心线上。如果令胸背受凉,就很容易产生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民间对此非常重视,特别是对老人和小孩,再热的天气也得穿件背心,护住前胸后背。否则时间一长,各种疾病难免会找上门来。

夏季穿衣,要选择吸湿性和放湿性都较好的衣料,以便吸收和蒸发汗液,降低人的体温和湿度。据专家测定:丝绸、亚麻、人造丝、棉纱针织品等,都比较适合作夏季衣料。

在衣服颜色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季节因素。夏季宜选用吸热少,反射光热率大的白色和淡黄、浅红、浅绿等浅色或本色衣料,这些衣服颜色有显著的防辐射作用。同时,深色布上残留的染料也比浅色布上的多。而这些染料大多是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易引起接触性皮炎。夏天的衣服和内衣直接接触皮肤,染料重的布料会刺激皮肤,于养生不利。

夏季的衣服要选择开口大,宽松,有利透风、散热、散湿的样式。领口需要敞开,袖子需要宽短,衣服不宜太长、密闭和紧窄。在人体容易出汗的背部、胸部及不易蒸发汗液的腋窝等处需要开放。宽松的衣服有利散汗和散温,减轻炎热对人的危害。如在夏天穿紧身衣、牛仔裤等瘦小衣服,则不符合夏季养生要求。

起居养生

人类起居作息的安排,是养生长寿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根据人的生理规律,做到饮食有时,不妄劳作,有节;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相应地适当调节生活起居。

夏季生活起居从表面上看主要是注意避热和降温。但从养生的角度看,由于现在人们避热和降温的方法很多,避免过分贪凉却成了主要问题。有人贪图凉快,喜欢坐卧在当风处或阴冷潮湿的石头上和地上,有的在路边、屋顶等露天地过夜,有的整夜让电风扇吹个不停,有的甚至整夜开空调。这些做法虽然能得到一时的凉快,却对养生十分不利,很容易得“风痹不仁,手足不遂,言语骞涩”等疾病。夏季因吹电风扇睡觉而导致猝死的事也时有所闻。天热时人体毛孔开放,风邪易入。后半夜气温降低时,正处在熟睡中的人往往容易受凉中风。民谣中就有“夏不露宿、坐不当风”之说。

为适应夏季酷热、昼长夜短、人们睡眠不足的情况,最好能养成午睡的习惯,对人的健康和养生十分有利。民间亦有“中午一小觉,神仙也不要”的说法。清代养生家曹慈山在《养生随笔》中说:“盖老年气弱,运动久则气道涩,故寝以节之。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所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他还引东坡诗云:“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其实,午睡不仅老年人十分需要,对年轻人来说也很有好处。同时,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过于疲劳又是发生中暑的诱因,所以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特别是在阳光下作业的建筑工人、农民、田野作业者,中午避开一下强烈的阳光,稍事休息,对工作和身体都是有利的。

上一篇:六旬老人骑车记 下一篇:好结局比好开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