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互助养老—广西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探索

时间:2022-04-11 04:15:54

居家互助养老—广西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探索

摘要:广西于2012年3月建立起了首个居家养老互助站,大胆地对边远地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尝试,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繁荣乡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服务项目偏少、内部管理不畅、运营资金缺乏等现实困难,需要逐步提升服务,理顺管理、建立服务储蓄制度,持续提供财力支撑,才能使这一在基层实践中探索的新事物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养老;居家互助养老;服务储蓄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83-01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外出务工青壮年的增多,广西农村正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难以发挥原有的作用,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广西农村,机构养老显然与经济水平不相符合。选择一条既满足老年人需求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道路就显得迫在眉睫。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帮屯2012年初建起广西首个居家养老互助站,通过群众志愿者互帮互助,探索出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新模式—居家互助养老模式。

一、广西居家互助养老站情况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隆帮屯地处石山地区,全屯共有125户461名村民,屯里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63名。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许多留守老人。都安县政府根据当地农村老人的需求,建起了广西首家居家养老互助站。该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理念,将撤点并校后的原有校舍进行充分利用作为活动场地,通过吸引屯内的年轻人作为志愿者,为留守老人提供娱乐、医疗、家政等各类帮扶活动。另外还聘请了一名家政服务管理人员,并配备一名村医,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村里还成立留守老人互助协会和志愿者协会,负责组织开展集体帮扶、文化娱乐等活动。在占地面积大约有1000平方米的互助站中,设置有康复护理室、家政服务室、娱乐活动室、农家书屋,室外还有运动场所及相应健身器材。居家养老互助站以居家养老为主、集体活动为辅,自助为主、救助为辅,互助为主、志愿者服务为辅,无偿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目的是为了实现留守老人心灵相互慰藉、生活相互关照、困难相互帮助。以高效优质低成本的方式解决了广西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居家互助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都安的居家养老互助站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聚集互助方式,它是以政府牵头,老年人自愿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老年人相互帮扶,相互救济,是一种道德层面的互助,这种模式在相对年轻且身体好的老年人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比较适合,但这种相互帮扶救助是出于伦理道德,没有强制约束力,且存在服务内容单一、管理权限不清晰、运营资金没保障等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项目偏少。居家养老互助站目前还在探索阶段,老年人仍旧居住在自己家中,一般选择在家用餐后来互助站娱乐健身,而卧床不起生病在家时则无法照顾到。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养老相距甚远

(二)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畅。都安的居家养老互助站是政府改造废弃学校建成,建成以后由政府投资改善相关设施建立成,财产产权归政府所有,但具体的内部管理主体不明确,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涉及到各类活动安排、矛盾纠纷处理等具体事务很难协调起来。

(三)维系互助站运营的资金缺乏保障。目前,维持居家养老互助站运转所需的资金都由政府拨款而来,部分文体设施由捐赠获得,互助站内聘请了一名家政服务管理人员,配备一名村医,互助站内设有娱乐活动室、家政服务室、康复护理室,在康复护理室内配备有基本药物和床位,给家政服务人员、村医的薪酬,药品的补充,文娱活动设施设备的维护以及用水用电等费用都是困扰养老互助站持续健康运营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居家互助养老站的建议

(一)逐步增加和完善服务项目。目前的养老站仅能提供娱乐及简单医疗的现状是受当前农村经济状况及居民习俗影响,最主要因素还是投入及机制问题,随着投入力度的加大,设施的不断完善,应分三阶段逐渐推进。首先提供简单娱乐及医疗阶段。第二阶段能提供就餐服务。第三阶段能提提供床位及与之相配套完善的服务,由“居家”向“居村”过渡。不断加强投入和管理,完善相关服务,使其成为集养、医、乐为一体的互助组织。

(二)建立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应加紧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互助站的规章制度,主要应包括资产管理制度、服务制度、议事制度、财务制度等,内部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在村两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理顺清楚与家政服务人员、村医、志愿者的关系,做到规章制度健全,各类关系理顺,内部管理和谐。

(三)建立服务储蓄制度。人到老年容易产生孤独、失落和被遗忘的感觉,如果有力所能及的工作可承担,不但能驱除空虚,还能够使老年人有成就感,觉得生活有盼头。在村屯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身体尚健康,除了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及照看土地外,还有精力和时间做一些志愿服务,帮助照顾生病及年老行动不便的老人。互助站的管理委员会要有专门的人根据相关的规定登记这些劳务服务的时间,并定期公布。建立完善的服务储蓄制度,即为互助站付出多少服务,在自己年老不能自理的时候,也能相应获得站内其他成员提供的服务,变目前的出于伦理和道义的互助为一种规范制度下的互助服务。志愿者在帮助本站成员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将来储存服务。使自己在不能自理的阶段相应得到组织成员精心的照料,在奉献力量的同时为自己储存服务,真正做到帮人帮己。

(四)明确财力保障,确保运转顺畅。新建的居家养老互助站应该主要考虑当地的老年人的数量,充分利用废弃的学校等公共用房和用地改建成。居家养老互助站的建立和运转所需要的土地、房屋、设备设施、工资支出、水电费用、药品耗材等相关费用的支出,主要应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应由民政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充分考虑进来,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导慈善基金和社会捐助,在一些特殊项目可以考虑向本站的老年人及其子女收费以使得整个机构正常运转。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贺清(1983-),男,湖南宁乡,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养老、住房保障。

参考文献:

[1]庞革平.广西都安:留守老人居家养老其乐融融[N].人民网,2012,01.

[2]夏军.广西建起首个居家养老互助站探索养老新模式[N].广西电视网2012,02.

[3]黄富峰.志愿互助改善养老质量[J].老年人,2001,05:6-7.

[4]陈功,杜鹏,陈谊.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1,06:68-73.

[5]魏瑞雪.青岛市四方区—创建互助养老新模式[J].社会福利,2008.02:17-18.

上一篇:关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重庆市潼南县绿色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