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以“四调联动”抓产业扶贫“牛鼻子”

时间:2022-04-11 01:57:14

务川以“四调联动”抓产业扶贫“牛鼻子”

地处黔渝结合部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和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为落实中央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和省委、省政府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要求,务川提出了强力实施农业“产业致富”战略,以调强政策、调特产业、调优模式、调新技术“四调联动”为着力点,力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争2013年、确保2014年把“减贫摘帽”目标实现。

以调强政策资源为保障

务川自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坚持开发式扶贫、产业化扶贫、参与式扶贫相结合,农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生活条件日渐改善,但目前全县仍有11.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8.8%。面对贫困面仍然较大、贫困程度仍然较深、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较重的严峻现实,县委、政府及时调强各项政策措施。一是调强目标任务。县委全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强力推进“产业致富、园区突破、城区培增”三大战略,实现“减贫摘帽”目标的决定,制定了年度“减贫摘帽”推进计划与“六个一”工程推进计划,力争2013年实现“减贫摘帽”,2014年前贫困人口减至2.1万人以下,贫网发生率减至5.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0%,“四在农家”覆盖80%以上农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其中来自农业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二是调强项目资金。充分利用作为全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县的有利条件,抓住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重点县、草地生态畜牧大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扶贫集团帮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等政策机遇,调配整合各类涉农财政性项目资金,按照“资金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项目组合搭配,发挥产业扶贫项目最大功效。三是调强参与力量。建立层层“结对帮扶”机制,县领导挂帮乡(镇)、部门挂帮村、干部挂帮户,要求带责任、带项目、带资金、带办法到村到户,确保村村有帮扶单位、户户有包保干部、家家有脱贫项目。同时,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能人等力量参与脱贫帮扶,形成大帮扶、大扶贫格局。四是调强督查考核。整合县委、政府督查和考核资源,组建了县督查局,把每年的产业建设与“减贫摘帽”推进计划纳入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务川党务政务精细化电子监管系统,进行常态化的督查督办和阶段考核。对“减贫摘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考评考核和述职,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资金兑现奖惩。

以调特产业资源为基础

县委、政府按照“稳定粮食基础产业,巩固烤烟支柱产业,主攻畜牧、茶叶、蔬菜主导产业,培植药材、干果后续产业”的农业发展思路,致力把务川打造为“贵州绿色食品强县”。“十二五”期间,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标准化要求、产业化经营”要求,集中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重点实施“六个一”产业工程(12万亩烤烟、“100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10万亩茶叶、10万亩蔬菜、15万亩干果、10万亩金银花),建立起支撑农民纯收入6000元以上的产业基础。一是突出规模效益。烤烟方面,每年种植12万亩,收购烟叶29万担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上来自烤烟产业;草地生态畜牧业方面,按“100万个羊单位”目标培育形成10万头牛、50万只羊、10万只草食禽,包括发展规模养羊户6000户以上,规模养牛户4000户以上,到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来自畜牧产业;茶叶方面,重点巩固提升已形成的10万亩生态茶园,重点打造2-3个知名品牌,培植15-20家茶叶加工企业,建成10个以上茶青交易市场,到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上来自茶产业;蔬菜方面,常年发展以魔芋、草食蚕、大蒜为重点的商品蔬菜基地1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上来自蔬菜产业;干果方面,利用被列为全省干果产业化扶贫项目试点县的机遇,到2013年高标准建成以核桃为主,板栗、花椒为辅的干果基地10万亩,2014年建成干果基地15万亩,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上来自干果产业;金银花方面,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发展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10万亩,到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上来自中药材产业。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烤烟重点抓住被列为国家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重点县的机遇,实施好以烟水、烟路、烟房为主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烟叶发展基础,并加大科技兴烟与技术培训力度。草地生态畜牧产业重点抓好良种扩繁、防疫、饲草饲料、企业服务“四大体系”建设,特别是依托四川正东农牧集团,高标准建设饲养基础种羊8000只以上的县级原种场和14个乡(镇)良种繁育场,形成“县级原种场一乡(镇)二级扩繁场一村级规模养殖户”三级发展模式。10万亩茶园重点抓好茶园管护和茶区、茶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茶农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知名品牌的打造、加工企业的培植和市场营销的拓展等。蔬菜产业紧紧抓住列为全省蔬菜大县的机遇,利用务川立体气候的优势与区位独特优势,重点发展早熟蔬菜、高山冷凉蔬菜和特色蔬菜发展,并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流通体系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干果产业与金银花产业重点抓好良种苗的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以及龙头企业的引进等。

以调优模式资源为目标

优良模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方向。一是调优规划布局。围绕“北烟南茶巾蔬遍畜”的布局思路,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要把产业布局在发展规模最适宜的地方,基础配套最好的地方,群众积极性最高的地方。北部乡(镇)利用土地广博、群众基础好的优势重点发展烤烟、干果、蔬菜,南部乡(镇)利用土壤适宜、毗邻西部茶海的优势重点发展茶叶、蔬菜,东部乡(镇)利用立体气候明显、土地广博的优势重点发展畜牧业、干果、反季节蔬菜,西部乡(镇)利用草山草坡多、海拔高的优势重点发展畜牧业、冷凉蔬菜,中部乡(镇)则利用地处城郊、公路沿线的优势重点发展蔬菜、金银花。二是调优运作带动模式。务川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运作模式实行“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比较适宜。要借助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大坪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加快同区建设步伐,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人驻园区,确保每一个主导产业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与精加工上带动,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流通和销售。要以大户、能人作带头人,完善合作社管理、利益、风险等机制,确保六大产业都有专业合作社引领。龙头企业、合作社都要建好自己的示范基地,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要把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文化实力、信心实力的能人作为种养户优选对象,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和

农民之间形成责权利明确的共生关系。三是调优“四种”工程模式。“四种工程”(种子工程、种苗工程、种畜工程、种禽工程)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提高良种的覆盖率。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等创办种源示范基地,把优良品种、新品种培育出规模效应,满足六大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依托原种场和扩繁场,扩大良繁体系规模,为“100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提供基础种母(公)羊;依托重庆魔芋企业在务川建设的科研基地和种源基地,为10万亩魔芋产业提供优质种源。其次,要把“四种工程”做成市场产业。在提高种源自给率的同时,还要瞄准市场需求,面向产业周边发展区域,把务川优良的种畜、种禽、种子、种苗推广开去,做成优良品种的供应地。

以调新技术资源为支撑

农业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农民作为参与主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离不开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等对现代农业的贡献。一是大规模培育新型农民。目前务川发展产业成功的种养殖大户,绝大部分来自返乡农民工。务川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10万左右,经过市场洗礼,回乡后都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要出台优惠政策,拿出帮扶措施,动员与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发挥县职教中心作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分批次分层次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特别要确保种养殖大户、土专家、田秀才的技能提升。要引进一批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充实到基层一线进行帮扶指导。到2014年,确保每户都有掌握2-3门适用技术的劳动力,每个村都有一批科技示范户,使新型农民以“_技之长就能养家活口,一业为主就能发家致富”,达到“培训一个,发家一业,脱贫一家”的目标。二是大力度抓好节本增效。在农业装备上,重点利用农机具补贴的惠农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在乡(镇)、村组要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服务队,解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劳力投入不足问题。大力加强农村产业路、产业水、产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产业布局到哪里,基础设施就延伸到哪里。在种养组装模式上,要大力推广套种、长短结合、共生、免耕等节本增效模式,如林下种草养畜养鸡等模式。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短平快”项目,做到以短养长,降低农业产业发展风险。三是大手笔打造知名品牌。首先要把好农产品标准化关与循环经济关,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要求做好标准化工作。大力发展沼气池带动的种养殖业循环经济,推广“猪(羊)-沼-菜”等模式。要注重务川清香型烟叶、务川白山羊、黑珍珠茶叶等本地农产品品牌打造,立足自身优特势进行保护挖掘和宣传推介。同时,借助龙头企业或向外地品牌搭车,尽快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上一篇: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基于产业集聚导向的贵州产业园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