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简单研究

时间:2022-04-11 11:14:29

鼻出血的简单研究

摘要: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目的:探讨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出血部位多为鼻中隔后端嗅裂区、中鼻道后端,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伴随疾病特征。结论:熟悉鼻出血的临床特点,运用鼻内镜可准确发现出血部位和局部情况,选择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鼻出血;出血部位;鼻腔填塞;电凝止血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13-01【资料方法】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症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部位因人各异,较轻者按压片刻即愈,重者多次填塞,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部分鼻出血病人资料总结如下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85岁,平均56岁;全部患者均因反复鼻出血就诊,,3例双侧鼻出血,37例单侧鼻出血;27例发生于冬春季节,13例发生于夏秋季节;27例合并高血压,;出血部位:嗅裂区15例??中鼻道后端13例,,其他部位鼻咽静脉丛7例,下鼻道后端3例,鼻咽部2例。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1%丁卡因加0.1%肾上腺素收缩鼻腔表面并予麻醉,用0°或30°鼻内镜边吸引边检查,在无活动性出血时表现为一红色样小结节,吸引管轻触即可引起再次出血;正在出血时则可见一黏膜凹陷处呈搏动性出血。明确出血部位后一般先行射频凝固止血,止血后用明胶海绵涂湿润烧伤膏贴覆创面;对于出血较剧、无法电凝止血者,则行碘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2~3 d后取出纱条,伴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止血后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结果】鼻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伴随疾病特征,冬春季、男性、老年人伴有高血压病患者多发。治疗后1~3个月内出血侧鼻腔未再出血作为治愈标准,40例患者中一次治愈35例,二次治愈5例,总有效率为100%。

【讨论】1、鼻出血的原因有鼻腔本身的疾病,也有身体其他器官、组织的疾病均可导致鼻出血。从鼻腔以及副鼻窦、鼻咽部的局部原因来看,鼻出血的发生可能由于鼻腔的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副鼻窦炎等引起。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等也可引起鼻出血。

2、鼻部外伤可引起出血,在受到外力的打击、跌撞碰伤、自己用手挖鼻,都可以造成鼻腔粘膜的外伤性破裂出血。?

3、此外,鼻腔手术、副鼻窦手术、鼻息肉摘除手术等造成的创伤,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

4、在偶然的情况下,鼻腔异物也可引起出血,尤其是2-5岁儿童喜欢将各种物体塞入鼻腔内。或者成年人在工作时不幸有异物飞入、溅入鼻腔内,异物遗留在鼻腔内,不断地刺激鼻腔粘膜,引起出血。?

5、鼻腔肿瘤,如鼻腔内长有恶性肉芽肿、副鼻窦癌或鼻咽部癌肿,癌组织在向四周浸润发展时,引起坏死脱落、出血,也是人们常常关心和担忧的鼻出血原因。?

6、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都可引起鼻出血,甚至在老年人常常因便秘,用力屏气排便时,鼻腔内压力增高,也会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还有人因剧烈咳嗽,引起鼻腔内压力增高而流鼻血。

7、有的妇女在月经来潮之前或来潮期间,同时发生鼻出血,俗称“倒经”,还有人服用热性滋补药物过多,也会导致鼻出血。

8、鼻出血的发病是自身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干燥和寒冷、高血压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1、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是因为气候干燥和寒冷季节鼻腔黏膜纤毛功能减退,而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小动脉壁形成粟粒样动脉瘤,

9、止血的关键在于迅速找到出血点和给予正确有效的止血措施争取一次止血成功,如反复出血,对于高血压患者,极易造成精神压力,精神紧张又将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加剧出血,所以在局部止血的同时,还应注意给予全身降压、止血、预防感染及病因治疗,????? 10110、运用鼻内镜检查出血部位,借助鼻内镜的照明、放大及观察作用,可准确发现鼻内出血的部位和局部情况,具有视野广阔、诊断明确、图像清晰等优点

【总结】对于鼻出血患者,应根据鼻腔的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选用不同的止血方法,治疗应尽量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争取一次治疗成功,以减少对鼻腔的操作创伤,由于其病变的复杂性,一种治疗方法有时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选择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心电图、血脂的... 下一篇:双歧杆菌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