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时间:2022-04-11 09:03:53

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摘 要】学科建设水平是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限制,民办高校在学科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学科建设模式之所以为民办高校所效仿,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降低了学科建设制度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组织趋同中的模仿机制又强化了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民办高校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提高学科建设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学科建设工作搞上去。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制度性因素

一、前言

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不断深化,这种深化不仅表现在研究范围的广度上,从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基本环节、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学科建设的功能拓展到关于学科制度、学科组织、学科结构、学科文化的研究;而且表现在研究的深度上,从把学科建设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实践活动转向一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统一体。与之相伴的是研究方法的进步,从单一的教育学定性研究方法转向到运用多学科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事实描述转而到寻求事实背后的理论支撑。

学科建设水平是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龙头工程、系统工程。民办高校建校时间较短,建设资金短缺,学科建设薄弱,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追求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认真总结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将学科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二、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特色不突出,重复设置率高。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学科专业是学科创新,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布局的重要举措,所设学科应该是特色突出的新兴和边缘学科,但细观所设学科并非都是如此,存在着特色不突出,重复设比率高等问题。

(二)学科设置随意性强。由于自主设置的自主性,缺乏宏观监控,有些民办高校为了扩大影响,在设置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致使有些学科刚刚设置,又匆匆取消,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民办大学学科建设模式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文理学科没有成为大学的主体学科,进一步而言,我国大学没有主体学科。其次,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中存在着学科综合化程度不高,学科体系中各学科发展失衡的问题,理工大学的主干学科优势明显,为学校的强势学科,支撑学科后劲不足:工科突出、理科薄弱,人文势单力孤;文理综合性大学的应用学科水平不尽人意:传统学科过于集中,学科建设模式趋同,特色学科不明显。

(三)学科设置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在学科设置过程中,某些学科的设置缺乏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市场前景分析不充分,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市场需求预测缺乏足够的依据,从而造成一些学科发展的先天不足。

(四)缺少特色学科和专业。民办院校的学科专业大多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依从于学生未来的择业需求而设立的。这种做法对改变以往高校忽视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状况无疑是一种进步,但也有其弊端,即学科专业设置往往同其他学校雷同,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如外语类、计算机类、经贸与财会类等社会热门学科专业,都为一些公办高校所普遍开设,没有形成民办高校学科上的优势和特色。

三、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当我们关注民办高校的外部环境时不能只考虑技术环境,还应考虑制度环境。但是,由于组织常常是在不同环境条件的多重压力下活动的,因而追求对技术环境的适应常常导致对制度环境的忽视,而对制度环境的适应又常常与组织内部生产过程争夺资源,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组织的相应对策导致了林林总总的组织现象。

(一)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制度环境的差别

民办高校在学科建设上与公办高校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密切相关。这个制度环境既包括各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也包括学科建设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影响因素,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过程就是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呈现出的缓慢、递进、不断推进的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过程。

(二)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实施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的区别

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是本科和专科专业,研究生设置点很少,这些民办高校先天不足,经费来源主要靠学费,缺少财政拨款和财政支持,也没有各项扶持的优惠政策,造成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学科建设上投入的差别,随着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这种差距呈现相应扩大的趋势。

(三)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结构和就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偏差

自从1999年我国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因而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只有与结构调整并重,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才能提高教育的投入产出,降低教育成本,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而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满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供给,而目前民办高校在校生种类结构与学科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学科建设不能很好的满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需要,这种结构性的差别是制约民办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因素之一。

四、民办高校加强学科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一)审时度势,正确定位,抓住时机

民办高校学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学科不断产生,旧的学科有时不免销声匿迹默默无闻。从大学学科建设模式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看,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深深的根植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不能逃离外部环境的制约,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从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大学学科建设模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因素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反因素有时可以发挥相同的作用,如德国经济的落后和美国经济的发达,法国政府强干预与美国政府的弱干预,都成为本国大学学科发展的推动因素,所以说没有一种因素可以唯一决定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发展路径,不能把大学学科建设中产生的问题统统归咎于外部环境—更何况大学不能改变环境。大学只能积极的适应环境,充分的利用环境,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

(二)增强创新学科的能力,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一所大学的学科建设模式是历史的产物,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模式,也不存在一种所谓最好的模式,没有一个大学的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学,民办高校学科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区别于公办高校大而全的学科建设模式,要小中见大,小中见高。不同模式有不同模式的特色,不同模式有不同的优势,民办高校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进行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专业建设就是当前阶段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和重要载体。

(三)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是要解决学科建设的体制问题。不能把学科建设简单狭义地理解为搞科研,只是几个科研能力比较强的带头人或老师搞学科建设。要看到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将学校各方面的力量都集中到学科建设工作上来,形成学科建设的合力。

(四)精心制订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是学科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学科建设规划的制订,必须与学校的定位、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必须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依托学校的办学特色,发挥现有的学科优势,打造出新的优势学科;必须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发展服务;必须注重以科学研究的成果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必须体现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有利于促进主干学科的发展。学科建设规划是一个中长期学科建设、发展的指南。因此,不论是学科的设置还是学科的结构、布局,都应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都要符合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都应具有良好的发展性,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适应学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强化办学特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严冬珍.高校学科建设层级互动管理系统模式的应用[J].江苏高教,2001(6).

[2]金薇吟.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再思考[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6).

[3]刘开源.高校学科建设中的若千关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4]谭荣波.“源”与“流”:学科、专业及其关系的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5]田定湘,胡建强.对大学学科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2).

[6]吴振球.以学科交叉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

[7]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6-7.

[8]田恩舜.关于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9).

[9]王梅,陈士俊,王怡然.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研究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作者简介:张方群(1967-),男,硕士,广东培正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证券、金融。

上一篇: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新疆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