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 多方面 多方法去思考

时间:2022-04-11 06:45:52

多角度 多方面 多方法去思考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这个概念不仅在教学领域受到关注,它还是各类训练(包括MBA等训练)的核心目标。人类具有“问题解决”的天分,围绕“问题”和“问题解决”,人类有许多的特殊爱好,孩子从小就好问这问那,有时问得大人都挠头;人们还喜欢对问题的结论提出假设,有了一个答案还想找出其他的结论;人们还有预测自己行动的结果的倾向,采用逻辑的推理做出决策……“问题解决”是如此的普遍,因而显得有些不可思议,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甚至被某些专家称作“21世纪课程的基础”,所以才奠定了我们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问题解决”的教学。

“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新课程在目标、结构、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管理六个方面的“改变”。而作为我们教育者来说,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思考,以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和探究能力或深层思维的能力。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多角度观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数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熟悉的事物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

在讲授《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为启发学生观察与想象的洞悉力,我让孩子们观察(左图),能看到些什么?有些学生会看到一位“老人”的头像,有些同学会看到一头“狗”趴在地上,有些同学会看到一位妇女抱着一位小孩,也有些同学看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层出不穷。这时,你会认为他们的观察的结论与想法是错误的吗?绝对不是,只是在同一样物品中,不同角度观察,有可能得出不同的信息。

又如在讲授例题:“每个方阵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寻求一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图略)

方法1:先求每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10×8=80(人),80×3=240(人)。

方法2:先求方阵一共有几行,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8×3=24(行),24×10=240(人)。

方法3:先求3个方阵一整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3×10=30(人),30×8=240(人)。

方法4:先求2个方阵和1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16×10=160(人),8×10=80(人),160+80=240。

……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多方面思考,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蕴涵在知识的发生、拓展、应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从有目的的复习回顾旧知顺势引出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方面思考,以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中,首先从复习回顾旧知――“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的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开始提出问题,强调“重复出现”,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接着,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图中找规律,要求他们从多方面思考,如可以斜着看、横着看、竖着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如图所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

学生从图中很容易出现第一个表象:斜着看有规律。然后慢慢才会发现横着看有规律,竖着看也有规律。但是如何清楚地把整个过程描述准确,那就需要从动手实践中体验,从体验中加深对这个规律的理解,才会发现:横着看,第一行的第一个圆形,移到最后一个其他的图形都向前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二行;第二行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最后一个其他图形都向前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三行……以此类推。竖着看(反着看),第四行最后一个移到第一个,其他图形向后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三行。第三行的最后一个……以此类推。除此以外,它们的排列呈现的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由此看来,这不仅渗透了数学教学中“倒推”的思想,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不断的从多方面思考问题里体现了“从做中学,从学中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多方法解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课程改革所要构建的课程目标,是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整体发展。“问题解决”的教学终级目标是培养有效的问题解决者。为此,“解决问题”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提升其思考技能,发展其研究能力,强化其学习能力,促进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就必须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和探索问题。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度数是180度”,我们在探讨与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猜想验证结论”的方法进行。课的伊始,通过情境导出两个三角形(大小不一)在争执,争论“我的度数大一点”,而提出猜想:“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都是180度的呢?”此时,为了求得真理,学生会为验证的结果激发兴趣,想出多方法解决,如用“量、剪、拼、画、折”,把一个三角形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验证,但最终还是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学确实是180度。

而上述所阐述的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目的都是为了“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行探究,通过搜集处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和探究能力或深层思维能力的“问题解决”的学习。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想方设法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思考、多方法解决,由学习的主人最终成为新时代具有各种能力发展与才能的新型人。

上一篇:浅析如何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 下一篇:激发和培养盲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