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4-11 06:19:04

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改进对策: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完善社会实践监察机制;大力建设社会实践平台。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问题;对策

所谓社会实践,在哲学范畴上是指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和比较集中的集体性活动[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大学生的胆量,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的精神;增强大学生应对世事的能力,提高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虽然我们大学都会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教育活动,但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以致成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开展在校大学生实践活动,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具体表现为:

1、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理论知识学习

社会实践是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社会实践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对学生而言,在社会实践中不仅是积极参与者,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自己主动获取新信息、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

2、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亲身经历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亲眼目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环节,而这些经历和所见所闻都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难以接触到的东西。并且,社会实践能够将大学生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到一定的运用,通过实际运用来达到引导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有利于促使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能够使大学生拓展知识面,促进其全面发展

任何一个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步入社会,而在学校期间让那些处于校园教育中的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他们提前对社会有相应的了解。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一些更为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有效拓宽大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更为客观的认识社会,更为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方向,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实践走过场,没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任务

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对本次社会实践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大多数机械的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任务,主动的、有想法的去完成任务的学生较少。并且,学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懒惰心理,对调查感兴趣的同学较少,自发以团队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学较少,大都以个人为主参与兼职的形式来完成社会实践。

2、社会实践步骤混乱,没有清晰的调查思路

因为没有明确的前期的准备工作,以社会实践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的比较少。其次有些同学虽然以小组形式进行的社会实践,但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分工,工作没有侧重,对实践活动,实践工作没有系统的认识。同学们对社会实践任务完成好坏没有明确的概念,完成社会实践后总结与领悟不多,大多数同学只是去完成工作。

3、有弄虚作假的现象

在同学们上交的是社会实践报告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直接从网络截取,复制或者稍作加工。对待社会实践任务的态度有严重问题。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没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当前,我们大学里开设了各种专业,有部分专业在社会和市场中的发育还不甚完善,甚至有些地方还处于萌芽阶段,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实习基地不成型,缺乏实习指导老师,更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和相应专业人才的信息反馈。

2、缺乏规范的社会实践指导

因为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以及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样性,造成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当初进行社会实践的目的。有些新兴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接受完整规范的社会实践指导,大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只关注了兼职工资的多少,很少对实践工作的性质做一定选择,社会实践的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3、固定的实习时间造成实习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大多学校的社会实践时间是统一的,这对于有固定社会实践基地专业的同学来说,是可行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和质量可以保证。但是很多专业由于没有固定的实践基地,实践活动大都评自身的自主性,很多同学在实践期间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随便找了一些服务行业进行兼职工作,以此来完成社会实践报告。以体育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来说,该专业学生大部分应该就专业的特殊性,到附近的健身场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体育馆实习。但是往往单位在这一时间段内不安排任何体育类活动,给予社会实践的学生名额就很少,即便是学生争取到了名额,学生在这些部门社会实践期间,所学理论知识因为没有参与体育项目的赛事,而不能得到发挥和应用。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改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通过班会教育以及宣讲会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针对不同专业,鼓励和支持各个院系设立专项项目、品牌项目等为学生就业服务。通过广泛、多样的形式来组建跨学校和跨院系的服务团队,做到与大学生的“三支一扶”(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当下的时事政策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以后,可以通过展览、报告会等形式对社会实践内容进行宣传,进而营造社会实践教育良好地氛围。

2、不断完善社会实践监察机制

要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和大学生见习就业成长档案,对参加就业和创业行动的毕业生要及时进行回访,根据回访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方案。完善监督作弊审查机制,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对有抄袭行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处罚。我们相信,在学校建设的正确目标引导下以及学校团组织的全力配合下,基层团支部和团员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积极构建社会实践平台

加强每一次社会实践的安排与指导工作,不断加强和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有效化解社区工作时间和学生的时间冲突,把了解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和学生内心的切实需要相结合起来,做到供求相统一。积极支持和激励各个院系的社会实践工作,将社区的社会实践工作作为团委工作的考核指标针。针对各个院系的实际情况建设适合本身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而又不影响企业的发展,建立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1] 贾小霞.浅谈高校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J].黑河学刊,2012.8.138-139.

[2] 周作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67-168.

[3] 曹文涛,孙垠,马云香,汪琯琪.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294-295.

上一篇:试析公安部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下一篇:浅议诸城市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