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用比构佳文

时间:2022-04-11 01:49:36

有一种作文的方法是整篇文章都用比喻。通篇是个大比喻,然后在大比喻中,又套用许多小比喻。这样构思行文写出来的文章,通常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文章,其实古已有之,最典型的要数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全文只有276字,可谓是精练之极了。在这样不多的字数里,本应该很明显、很快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不应该再去含蓄、委婉,可作者真是艺高人胆大,不仅不直露,而且还相当的含蓄、委婉,不仅题之以“病梅馆”,而且通篇均写馆之梅。完完全全是字字写梅、处处写梅、段段写梅、通篇皆写梅也。与此同时又达到了字字非说梅、处处非说梅、段段非说梅、通篇皆非说梅的效果。文章含蓄、委婉而又毫不晦涩、朦胧,让人读后只要稍加思考就会立即明白,其所说的“梅”是喻指人才的;其所说的“夭梅”“斫梅”“删梅”“锄梅”“遏梅”“缚梅”“病梅”之举,是喻指统治阶级如何摧残人才的;而其所言的“梅之欹”“梅之疏”“梅之曲”“梅之病”……又是喻指人才的被扭曲、变形,人才的病态的。此外,像荀子的《劝学》、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和庄子的《庖丁解牛》均为使用比喻行文的佳作。

比喻是一种非常好用而且容易用的修辞,同学们人人可以使用,只要你比喻恰当、巧妙,即可挥就一篇佳作。

暂时不会不要紧,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两文,研究琢磨以便仿写。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从教师的职业和专业来说,要比学生的知识多,这是不错的。但这个比喻只强调了知识的量,没有涉及知识的质,没有关注那一桶水的新鲜程度。

如果不说你那是一桶水,而说是一桶老汤,似乎准确一些吧。你想,老汤可是大厨的法宝,那配料是绝密的,熬制方法是讲究的,味道是独特的。用老汤为喻还有一个好处,每个大厨的老汤都不一样,都是独特的,这更贴近教师的个性化积累。还有,老汤除了底料不变之外,还需要大厨不断加水、加料、熬制。也就是说,一桶水的比喻更注重量的多少,老汤的比喻则更关注质的好坏,同时隐含了不断消耗也不断增量的意思。

所以,我更愿意把教师的知识积淀比作大厨的老汤。自然,教师就像大厨一样,要有厨艺——教学艺术,要有独特的积淀——老汤以及老汤的熬制工艺流程。在老汤的使用上更是独门绝技,做汤放多少,勾芡放多少,炒菜放多少,都必须心中有数。优秀的大厨不能做什么菜都一味放老汤,那样不仅糟蹋老汤,做出来的菜也都是一个味儿——汤味儿,这肯定是低等的厨子。

许多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仿佛没有自己的老汤,就东家要一点,西家要一点,凑成一碗不知道什么味道的汤,没准儿成了“珍珠翡翠白玉汤”!前几天的教坛新秀评比,一位重点中学的教师讲完课和我闲聊,我对他的课不满意,他就告诉我,学校的各路高手都给他一点自己的老汤,唯独他自己的汤没有放,于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自己也不尽满意。

我想起自己当年上公开课,不管别人提供什么建议,我始终坚持与我风格接近的我才接受,合乎自己标准的我才采纳,同时要把人家的老汤勾兑到我自己的老汤中,被我的老汤同化,同时为我的老汤增味。也就是说,别看是你给我的老汤,倒进我的桶里就是我的老汤了,因为你再从我的桶里舀出一碗尝尝,那是我的老汤味道,不再是你的老汤味道。

可是,你的桶里没有老汤,只有清水,甚至只是个空桶,这个时候别人的倒进你的桶里也只是你把别人的老汤稀释了,如果这就是你的老汤的特点,那可太惨了!你就是“某某第二”,永远没有你自己。

所以,关键是你要尝试熬制自己的老汤。至于熬制的方法,绝对因人而异。

以上说的是老汤,下面说说活水。

所谓活水,一方面固然可以指不断为老汤保质增量而加入的那些清水,更主要的还是指你的这些清水的来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意思。源头活水从哪来?水库、河流、深井、山泉,都是来路。譬如书籍、网络等等都是。但是你要学会辨别,你知道,现在很多河流都被污染了,现在出版的许多书籍也同样不够纯正,原创的东西实在太少,别看名头,靠名头骗人的很多。这一下子又说到读书积累了,虽然这都是活水,但这里我不想细说这个问题。只是想把这个我认可的比喻解释一下。

很多青年教师十分热衷听走穴的名师讲的课。我十分佩服那些名师,他们中的一些人走到哪里都能讲同一节“千锤百炼”的老课,但是我不赞成这样的做法,我知道这样讲备课的成本很低,产出却很高,反正到了一个新地方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我不同意也没有办法,我只能保证我不那样讲,人家那样讲我管不着。但是,我想说,对于走穴的课,别太在意,别那么专注,别只是看人家的厨艺、品人家的老汤,还是关注自己怎样找到源头的活水,熬制自家的老汤。

【赏析】

这一篇构思独特的妙文趣文,作者通篇作比。通篇是个大比喻,把老师的知识积淀形象地比喻为大厨的老汤,在大比喻的前提下,又用了许多小比喻,如厨艺比喻教学艺术,老汤熬制的工艺流程比喻教学知识的积淀,老汤的勾芡等使用比喻教学知识的运用等等。大厨做出来的菜是相当美味可口的,是令人垂涎欲滴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就犹如一个高明的厨师。作者没有抽象地论述,而是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加以阐述,不仅使论述充分到位,而且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上一篇:“静子热线”进校园读者见面会现场提问选辑 下一篇:以有形之物状无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