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专业村的“合奏”

时间:2022-04-10 04:56:26

民族乐器专业村的“合奏”

河南省兰考县是全国有名的“泡桐之乡”,利用泡桐制作乐器使该县固阳镇范场村成为民族乐器专业村。目前,国内古筝、古琴、琵琶的音板90%来自这个村。该村村民徐顺海说:“兰考县沙土地长出的泡桐,具有不易变形、脱脂后透音性好的优点,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制成的乐器能奏出天籁之音。”

村民徐会争家的前后院改造成了干木工活、漆工活的“车间”,里面摆放着砂轮、电锯、台钻等20多种工具,院门口砌着一个浸泡桐木板的水池。徐会争介绍说,用泡桐制作乐器,从选材开始就特别讲究:路边的、村边的泡桐不能用,怕它们在磕碰中有内伤,材料只选用树身中间的一段,时间最好是秋后。泡桐拉回家开板后需自然风干,然后放到水池中浸泡,再经过烘干后才能进^制作程序。徐会争拿起一件琴码说:“别看这个古琴上的小小配件,从上刨、打磨,到上漆、调音,前前后后需要经过40多道工序。”

制作乐器,使村民们一方面成为“老板”,另一方面成为懂“乐理”的人。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徐顺海,10多年前不再当农民工,从外地回到家乡制作乐器,从跑单帮、“懂市场”到利用大型展销会实现规模化生产,逐渐从一个个体作坊主变为拥有20多名员工的工厂老板。厂里的主导产品除古筝外,还有新开发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他介绍说,这种新事由于多了“fa”和“si”两个基本音级,能比古筝表现出更丰富的音色,而且能弹奏很多西洋曲子,所以大大提高了附加值:一把古筝卖3000元,一把十二平均律转调筝能卖到8000元。

范场村成为一个乐器专业村,经历了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技术工人辐射的过程。徐会争靠父亲徐凤山传授手艺,而徐凤山的手艺来自于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1988年创办的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260人,产品有10多个系列50多个品种,是国内仅次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企业。这个“领头羊”不仅发挥了示范效应,而且培养出大批技术工人和创业者。据范场村党支部书记徐青军介绍,2011年,范场村乐器产量达3万余台,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兰考县固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孟兆元介绍说,民族乐器的认知正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市场前景看好。兰考县的泡桐供不应求,目前正在扩大种植面积。此外,固阳镇已规划整理出300亩地,正在加速建设一个以乐器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让范场村的众多企业合奏出泡桐新声。

上一篇:线面专业村的“面经” 下一篇: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