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歇了 好菜坞火了

时间:2022-04-10 04:14:54

经济危机是好莱坞的巨大动力,金融风暴给了影视人无穷灵感。最艰难的时刻,往往催生出最伟大的电影

多年前,伍迪・艾伦拍过一部影片《开罗紫玫瑰》。讲的是金融危机中人与电影的故事。那是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的美国。片中主角西塞莉娅是个典型的劳动妇女,白天在餐馆洗盘子,晚上则要面对毫无情趣的丈夫。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看电影――一遍遍地看一部名为《开罗紫玫瑰》的爱情片。

忽然有一天,奇迹出现了:片中男主角走下银幕。他与西塞莉娅相爱了。只可陪。他是个虚幻的人。这个世界没他的位置,最后,他只能飘回片中,淡出人间。西塞莉娅呢,继续坐在银幕下面,看他表演,笑中含泪。或许。这就是电影的魔力,即使它所创造的幻想之城与现实世界永远保持着冷酷的距离,人们也心甘情愿地沉醉其中。尤其是在一个信仰没落、颓靡喧嚣的时代,电影更成了人们心灵的庇护港湾。

几十年后的今天,经济危机再一次袭击美国。同样是失业率大飙升、物价飞涨、人心疲惫。就像《开罗紫玫瑰》描绘的一样。大概有无数人会像片中的西塞莉娅一样,开始在电影中寻求温暖与力量。好莱坞的制片商们,也在此时亮出了他们的拍摄计划:或者对金融危机绝口不提,在歌舞、搞笑片中,让人们暂时忘掉烦恼:或者将目光聚集真实华尔街。拍出贴近生活的现实剧。

忘忧草和强心针

几个月来,福克斯公司的老板很忧虑,投资3800万美元的科幻大作《微光城市》,却被外界誉为“砸锅”经典,上映后只有322万的票房。让人不禁怀疑,这家百年老厂,会不会成为第一个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好莱坞电影公司。

好在之后的《马克思・佩恩》,为福克斯赢回了些面子,有一周时间。它占据了北美票房冠军。这部根据电脑游戏改编的动作片,虽然剧情老套,但观众至少觉得,剧中人拔枪扫射时。那些疯狂的子弹仿佛也扫去了经济危机带给他们的阴霾。

随着小成本温情片《蜜蜂的秘密生活》广受好评,福克斯终于领悟:金融危机下,像《微光城市》这样的“世界末日苦情剧”。已经不合潮流。没人愿意在虚幻世界中再次经历不幸。人们需要的,是一株忘忧草或是一针强心剂。

照此来看,迪士尼的《贝弗利拜金狗》、《歌舞青春3》,派拉蒙梦工厂的《马达加斯加2》轮番成了北美票房榜冠军,也就成了必然。一向刁钻的美国评论界,说起动物明星的搞笑耍宝,少男少女的载歌载舞,也是少见的温和:“人们尖叫!大笑!它们真是疗伤的良药。”

就连誓死要和好莱坞划清界限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也头一次和他的美国同行说出了这样的话:“当我们意志消沉时,这些轻松的电影,就像是治病解忧的阿司匹林。让我们再一次感觉良好。”

此时,美国各大媒体也专门辟出版面。向公众推荐适合金融危机时观看的“疗伤影片”。被当年的罗斯福总统赞为“微笑天使”的秀兰・邓波儿的影片,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亦敌亦友的“猫和老鼠”,并列排在了第一位。这些同样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的作品。或许能再一次帮助美国人一解烦忧。

上了“疗伤”推荐榜的,还有一部叫做《奔腾年代》的电影。片中主角是一匹叫做“海洋饼干”的矮腿残疾马。它的故事,在美国几乎无人不晓。它曾和罗斯福、张伯伦、希特勒一起,登上了1938年“美国新闻人物榜”。

因为弯曲的前脚、不匀称的身形,“海洋饼干”一出生就被它的主人判定为不合格的赛马,从没受过任何训练与特殊照顾,它的前半生一直是个输家。只能在一些小比赛中奔驰,战绩奇差无比。直到它碰见了伯乐霍华德,霍华德看出了这匹马的独特之处――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

之后,在霍华德的调教下,“海洋饼干”发生了质变。他们共同创造了赛马史上的奇迹。当年,“海洋饼干”拖着韧带破裂的左前腿第一个冲过比赛终点时,整个美国为之沸腾。它的故事。对于一个陷入经济萧条、焦虑和恐慌的国家来说,就像一道灿烂曙光。

无论是观众口昧,还是媒体导向,都在向“疗伤影片”倾斜。好莱坞制片商们一向最能摸准时代脉搏,于是,原定于今年11月推出的《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因为气质过于黑暗,而推迟到明年7月:由两位奥斯卡影帝小罗伯特-唐尼和杰米・福克斯联袂主演的《独奏者》。则因为主角太惨淡、太郁闷,上映时间也从今年11月推迟到明年3月:另外一部被延后的电影,是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挑战者》,原因也是剧中人物过于苦情。

另外,在几大电影公司的拍摄计划书上,你会看到这样几个片名:1984年的歌舞片《浑身是劲》将被翻拍。这部当年的“歌舞青春”片,现在看来。故事虽然俗套,但制片商们却看中了片中所宣扬的“舞出我人生”的亢奋劲头。

上世纪30年代与秀兰-邓波儿齐名的好莱坞另一位“阳光小美女”朱迪・嘉兰,主演的童话歌舞剧《绿野仙踪》,如今也将被再次搬上银幕,不过此次是以动画片的形式。朱迪的红唇皓齿,开朗眼神,甜美歌声,曾经温暖过无数人的心。这次翻拍,制片商是想让人们借着美好的记忆,远离尘世之苦,寻求片刻安宁。

除了音乐歌舞片,好莱坞还把目标投向了爱情轻喜剧。《水果冰摊子》就是其中一部。讲述了一些年轻的证券经纪人,努力攀登”职业阶梯”的故事。有意思的是,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很有闲情,要在片中客串一把,扮演一位金融大亨。这部片子里爱情戏是重头。好莱坞大概是想借用“历经磨难,先苦后甜”的老套爱情模式。影射当今社会现实,套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一句:“无论怎么,我们都要一直走。一直走,走到‘黄金港’去!”

与时俱进,直面现实

最近,冯小刚多了个称呼――“与时俱进导演”。已经完成的贺岁剧《非诚勿扰》。他怎么看,都觉得缺少抨击现实的力度。于是,闷头改起了剧本。在结尾处,加上了有关金融危机的一段,并把葛优、范伟拉回去重拍。

和冯小刚一样,闷头改剧本的还有美国女作家坎迪斯-布什奈尔。这位《欲望都市》作者的最新小说《消费升级》。几个月前被好莱坞买下了电影改编权。那是一个有关富人和他们名车豪宅的故事。按照布什奈尔的说法。“一桩桩动辄数十亿的金融交易在片中完成,就连街道上的尘土都闪着金光”。可金融风暴让这个题材一夜之间过时了。现在,被搞得一筹莫展的美国人,再看这个故事就好比往伤口上撒盐。

无奈之下。布什奈尔只好在家里闭门修改剧本。她让剧中人尽量少谈股票与投资。《欲望都市》里的曼哈顿精英,张口闭口的“经验”,这回全被“奋斗经验”替代了。好莱坞制片商生怕奢靡惯了的布什奈,掌握不好火候,-于是建议她,应当在故事里安插一个出身穷困,但一路打拼,最终有所成就的老总。

金融危机下,好莱坞仍对《消费升级》这个题材不离不弃,刚好也代表了另一批制片人的拍摄方向――不走歌舞、爱情、搞笑的“逃

上一篇:王永庆的“鱼骨”论 下一篇:艺术品投资的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