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老人,我误会你了

时间:2022-04-10 03:31:31

拾荒老人,我误会你了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我和妈妈办完事就去面馆吃午饭。一会儿工夫,服务员就端上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到了我们的面前,就一股扑鼻的香味涌进我的心田,我和妈妈细嚼慢咽地品尝起来。

当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头发蓬乱、满脸胡子、一身破衣的拾荒老人走进了面馆。不巧他就坐到了我们的桌子边,也叫了一碗面。服务员把面端上来,老人接过面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上去好像几天没有吃过饭似的。我看他如此的模样,顿生厌恶,加上他身上不时散发出阵阵酸臭味,我恨不得马上离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和妈妈吃完面便立即离开了面馆。来到车站,准备乘车回家。正当妈妈拿钱买车票时,发现包不见了。妈妈对我说:“你看到我的包了吗?”“你不是放在面馆的椅子上吗?”我说,“难道走的时候你没有拿?”“不好,包丢在面馆了。”妈妈着急地说,她的额头上已沁出了不少汗珠。要知道,妈妈的包里有身份证、现金、银行卡、手机……真的丢了那是很麻烦的。“我们赶紧回去找吧。”我催促着妈妈。

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面馆,只见半蛇皮袋废品还放在门外,椅子上已无包的踪影,坐在我们对面的拾荒老人也是人去桌空,桌上只留下他还没有吃完的半碗面。见此情景,我不假思索地说:“包肯定被拾荒老人拿走了。”妈妈也有同感。

没有找到包,我和,妈妈失望地离开了面馆,走了不多远,突然一个身影映入我的眼帘,我惊叫起来:“拾荒老人!”他也发现了我们,只见他举着包,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大声对妈妈说:“大姑娘,你的包。你们走后不久,我发现你遗忘了包,便去追你,但没有追到。我想你们可能会回来找,就立刻返了回来,还真遇着了。”妈妈接过失而复得的包,连声说着“谢谢”,伸出手示意要和他握手。老人把手放在衣服上擦了又擦,然后笑了。

妈妈当场拿出二百元表示感谢,拾荒老人连连摇手婉言谢绝,之后就背起面馆门外的废品袋向不远的一个建筑工地走去。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之中。这件事让我明白:不能以貌取人,是金子随时都会发光。

指导老师 何长平

[点石成金]

小作者在习作中很好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如初次见面时对拾荒老人衣着外貌的描写:“头发蓬乱、满脸胡子、一身破衣”让人“顿生厌恶”,返回后看到门外装废品的蛇皮袋以及桌上未吃完的面条,种种迹象表明“包肯定被拾荒老人拿走了”,其实这些都是为颂扬拾荒老人拾金不昧的精神做的铺垫。另外习作还注意细节描写。文中对拾荒老人的外貌、吃饭的样子、送包时的语言、握手时的动作等细节描写都很传神,对刻画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习作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结尾,如果把“我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之中”一句后的句号改成冒号,再把“这件事让我明白:”改成“我们”就好了。别小看这一点点改动,效果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样比较生硬,感悟有强加上去的味道,而改动后则是小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上一篇:我被炸了个“鲜血淋漓” 下一篇:作弊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