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明宫“翰林门”与“翰林院”

时间:2022-04-10 12:53:26

摘 要:目前关于大明宫西侧,右银台门稍北宫门学界尚存在争议,暂定为“翰林门”。本文通过文献和考古两方面来辨析求证。力求探寻其本来面目,对大明宫西侧夹城内功能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大明宫;“翰林门”;“翰林院”

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

目前学界对右银台门北侧宫门为何尚存在争议,对西侧夹城内的功能空间也未能确定。本文通过文献与考古资料两方面分析,力求探寻其本来面目。

1957和1958年秋,在该夹城北端发掘出大批的唐代封泥。而且此夹城仅东侧南段开一门,从布局和出土的封泥来看,与文献中所载的“左藏库”(亦或是“右藏库”)位置相近,推定此遗址为左藏库或者右藏库。1983~1984年,又继续在西夹城南段院门遗址附近发觉了五座建筑遗址。马德志先生通过此次发掘,断定此遗址为翰林院遗址,其根据有两点:1.西夹城南部靠南端在宫城墙上所开设的东向院门遗址在右银台斗之北,而某些文献中称翰林院门为“翰林门,也名复门,又因其在右银台斗之北,故当时称翰林院的学士为北斗学士”。2.据文献记载:“开元二十六年于南院别置学士院,……学士院南厅五间,翰林院北厅五间,中隔花砖道,承旨居北厅第一间”。这一记载与上述遗址布局形制很相似。

而辛德勇先生则认为此夹城内并不是翰林院遗址,而认为“《唐长安大明宫》中以右银台门内北边十余米处的房屋遗址作为翰林院和学士院还是差相仿佛的,但仍略嫌偏南。”“而在此‘所谓翰林院遗址的北边二百余米’残存的南北向夯土墙,则更接近于文献记载中翰林院和学士院的位置。”

翰林门与翰林院位置相关,西夹城内的是否为翰林院。若不是,西夹城内究竟是何建筑呢,实应一考。

宋敏求在《长安志》卷六大明宫一章中有关于翰林门位置及翰林院的记载:

(大明宫)西门右银台门。内侍省,右藏库。次北翰林门,内翰林院,学士院。又东翰林院,北有少阳院,结邻殿。翰林门北曰九仙门,大福殿,拾翠殿,三清殿,含冰殿,承香殿。

从上文表面看,翰林门似乎位于右银台门与九仙门之间,开在大明宫西宫墙上。但深究起来,此文叙述是颇为含糊的。

而在宋程大昌《雍录》卷四“唐翰苑位置”中记载:

翰林院在大明宫右银台门内,稍退北有门,牓曰翰林之门,其制高大重复,号为胡门。门盖东向,入门直西为学士院。院有两厅,南北相沓,而个子为门,旁有板廊,自南厅可通北厅,又皆南向,院各五间。

可见翰林院是位于内廷,即右银台门内,但是否是西夹城里,仍然不得而知。好在程大昌在《雍录》中附有《大明宫学士院图》和《大明宫右银台门翰林院学士院图》:

从《大明宫学士院图》,中不难发现,右银台门与九仙门之间的两条连线围合成的空间应是西夹城,而翰林院在图上所标的位置是在右银台门与九仙门之间的宫城西缘,而不是位于西夹城内。图中翰林院门东紧靠有“西廊结邻楼”五个字,其中“西廊”应指的是“麟德殿”的西廊。考古发掘已经证实麟德殿确有东西两廊,证实了程大昌的看法是正确的。可见,翰林院应紧靠近“麟德殿西重廊”,而“麟德殿西重廊”也不可能是宫墙的西墙,所以,翰林院应当位于宫城内。

目前,学界仅从文献上讨论西夹城内是否为“翰林院”,其实,仔细分析考古发掘提供的信息或许能为此问题带来新的发现。掘考古发现,右银台门为一道门限,而其北侧“翰林门”却为两道门限。在大明宫中,仅有重玄门为三道门限,其次便是“翰林门”两道门限,其余诸门为一道门限或无门限。可见,门限的设置是与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兴安门是进入西夹城的城门,是连接长安城与大明宫的一个重要的通道,但兴安门仅设一道门限。又结合“翰林门”外西夹城成口袋状,所以可以看出“翰林门”设置两道门限是为了提高夹城内空间的安全性。若夹城内为“翰林院”,则进入通过两道门限相当的不便。而文献记载,右藏库应位于此门附近,考虑到夹城内出土大量封泥,所以夹城内为“右藏库”的可能性更大,两道门限的设置,应该是加强大明宫“库藏”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宋)程大昌,《雍录》,中华书局,2002.

2、《唐长安大明宫》,科学出版社,1959.

上一篇:分娩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探讨 下一篇:法院建筑空间可介入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