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浅谈

时间:2022-04-10 09:04:0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浅谈

【摘 要】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过程中,涉及实际情景的问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克服困难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等方面显得不尽人意.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分析学生的作业等研究活动,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小结,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指导解题策略的注意点,有助于开展问题解决策略的指导工作.

【关键词】 浅谈;解决问题;策略

一、解决问题策略的本质

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就指出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解决问题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并非单一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具体说,要求学生首先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才是解决问题.

2.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包括学科内部以及学科间知识的整合.

3. 强调策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

4. 强调问题解决对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教育价值.

二、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因素

(一)来自教师的影响

小学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始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等,因此教师个人的数学素养、教学技能等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教师思想观念守旧,只关注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问题解决策略意识差,没有将问题解决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或学习方式应用到的学生的学习中;教学技能水平低,不知道如何将理念、目标转化为具体、有效的教学,那么很难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来自学生自身的限制

学生问题解决策略是否形成,最终要由学生内因起主要作用. 由于学生知识基础、问题解决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差异,使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表现出思维水平和解决策略的差异. 这种差异的直接表现就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优与劣、多与少、快与慢,进而影响到策略的内化与灵活运用.

(三)来自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影响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索、探究的复杂过程,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大量机械计算,如果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的过程,如果不能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为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不仅问题解决策略难以得到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

三、问题解决策略的类型

1. 尝试法:通过观察,根据原有知识,不断试误,最后解决问题. 如:填写除法竖式里的空格.

2. 画图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画图是必要的方法. 如,小豪家离学校1000米,一天小豪上学走到300 米时想起忘带红领巾,回家拿后赶紧去上学. 问小豪一共走了多少米?

3. 制表法:制表可以将问题中的各要素条理化,找到数量关系;或通过一一列举,将所有情况有序地写出来.

4. 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随着儿童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如,小红比小军高,小军比小玲低,小玲比小红高,谁最高谁最低?

四、开展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

“问题解决”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它是从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和结果等几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和体验到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都有重要帮助. 为此,教师在开展策略教学时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上,帮助学生选择最佳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而且,不是所有的学习者在教师一定的教学方式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帮助不同解题水平的学习者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

(二)在教学方式上,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发现和探究是每个儿童了解世界的强烈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名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促进他们进行深度参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交流与评价,使学生理解,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策略是不对的、哪些策略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是合理的、哪些是最优的?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增进对不同策略的理解过程.

(三)问题解决后进行积极反思和综合评价,促进策略的内化与广泛应用

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回顾策略产生的过程,揭示问题的实质,逐渐地引导学生从无序、单向思维向有序、多向思维发展,养成对学习的一种自我监控习惯.

问题解决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考方式,教师不仅要从中把握学生理解能力和策略水平的差异,而且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相信只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儿童终身成长的教师,在不懈的努力学习和不断的尝试总结下一定能做得更好,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渗透应用意识 下一篇:谈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