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记理论看《水浒传》中女性歧视语的体现

时间:2022-04-10 08:50:08

从标记理论看《水浒传》中女性歧视语的体现

内容摘要:标记理论是语言学中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标记可以分为形式标记、分部标记和语义标记。本文从标记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水浒传》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通过标记理论来探讨《水浒传》中描写两性语言的差异及言语使用中的差异,从而体现一些女性用语中隐藏着的消极含义,显然这是性别歧视在语言上的反映。

关键词:水浒传 女性 性别歧视 标记理论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使用从侧面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不同社会价值和社会观念。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通过运用有标记/无标记这一组对立的概念来分析这种非对称现象,而这种非对称现象是语言性别歧视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指任何通过其用法、形式或结构来贬低另一性别的语言现象。一般来说,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通常指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针对女性的偏见或歧视。尤其在传统封建礼教影响下的旧中国时期,女性歧视现象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女性歧视语贯穿于社交或文学作品之中。本文拟通过运用标记理论来分析《水浒传》中的女性性别歧视现象。

一.标记理论及其分类和体现

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是布拉格学派的两位大师N.Trubetzkoy和R・Jacobson创立的。据标记理论,在一组相对立的语言成分中,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语言成分单位被认为缺少与其相对应的语言成分的预言特征时,则该语言成分就会被认为是非标记的,而与之对应的语言成分则是有标记的。无标记的语言成分分布比有标记的更广,使用范围更大。

(一)标记理论的分类

英国语言学家Lyons利用标记理论详细分析词汇结构中的标记现象,并将之分为三类:

1.形式标记(formal marking)

形式标记是指把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形式特征的标记成为有标记,以此来分析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汉语是孤立语,缺少曲折变化,因此,形式标记在汉语中主要体现在派生变化上,如,添加构词偏旁“女”:弟和妹,爸和妈,新郎和新娘,他和她;另外,一些词通常以阳性出现,只有在需要特别强调女性的时候才通过增加“女”字来达到一种外在形式的标志性,如:女司机、女博士,只有少数卑微的职业会使用男性标记词,如:男护士、男妓等等。

2.分布标记(distributional marking)

分布标记指的是有/无标记项的使用和分布情况。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通常有标记项在分布范围上比无标记项更受限制。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可以是一种包容关系,即前者肯定了某一特定的特征,而后者对此特征不加任何肯定或否定。在他/她这一组对立的语言成分中,由于“他”是无标记的,它既可以指代女性,又可专指男性,因为其使用和分布范围更广。而作为有标记的“她”则仅用于指代女性,因而其分布和范围受到了限制。

3.语义标记(semantic marking)

语义标记是根据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的语义特征进行定义的。有标记的词的词义比无标记的词的词义更加具体,而无标记词的予以范围通常较有标记词的予以范围更加宽泛。如:老虎和母老虎,老虎可以泛指一切雄性和雌性,因而不具有语义标记;而由于母老虎只能专指雌性,其语义范围显得较小,因而具有语义标记。

(二)标记现象的体现

标记现象主要体现在形式、分布、语义、使用频率、认知复杂性和语言规范程度等方面。其中,形式、分布和语义的体现在上文已经提及,在此对使用频率、认知复杂性和语言规范程度略作叙述:①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高于或等于有标记项。如:世界上使用SOV语序的语言要多于使用SVO的语言,而SVO的使用又多于使用VSO的语言;②从认知复杂性看,无标记项在思维的努力程度、注意力要求、认知加工等方面比有标记项要简单,被大脑处理的速度必有标记项快。如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婴儿首先学会的就是无标记的元如:妈妈和爸爸;③无标记项在语言的规范程度上,比有标记项更加遵循语言规范,有标记项则较为偏离语言规范。

二.《水浒传》中的女性性别标记和性别歧视

妇女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家们对性别问题的研究,他们在揭示了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后,提出语言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的代表人物Lakoff (1975)指出,在语言所反映的世界图中,男性居于中心地位,而女性的形象残缺不全。对各种语言的调查都表明(D.Bolinger,1980;R.Lakoff,1973;M.Schulz,1975;韩军征,1987),语言中的女性常具有“从属”、“否定”、“被动”等语义特征。《水浒传》(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一百回本中出现过的女性大约有七十六位,其中略为提及不做具体描写的有四十七人,而全书共描写了七百八十九个人物。小说的撰写时间是元末明初,当时的社会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对女性的语言描写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研究标记理论在语言中的运用来分析《水浒传》中的女性标记语,通过女性标记语的非对称现象来证明该小说对女性的歧视。

(一)女性称谓的形式标记

称谓是性别歧视在《水浒传》中的一个明显表现,许多称谓都带有性别歧视的烙印。对称谓的标记性分析是指对其有标记性和无标记性的分析,《水浒传》中的女性歧视在称谓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零称谓

《水浒传》中出现的人物共计七百八十七个(包括提及但未出场者),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五百七十七个,有姓无名的有九十九个。全书出现的女性共有七十六位,女性人物角色中,有姓有名的人物角色仅有八人: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李师师、白秀英、李瑞兰、李巧奴、金翠莲。其余女性角色或者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而更多女性角色则是无名无姓,仅用妇人带称呼,如:蒋门神的妾(第二十九回)、假李逵之妻(第四十三回)、杨雄之妻(第四十四回)等等,这部分女性约占所有女性角色的二分之一,而无名无姓的男性角色则仅占所有男性角色不及二十分之一,仅是店小二等角色才会出现无名无姓现象。

从表示姓名称谓的形式标记来看,有姓名和无姓名称谓是一对对立的称谓。小说中的角色都应当有姓名,这是一个正常的无标记现象,但是当出现例外的无名姓现象时,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标记的非对称现象,无名无姓相对有名姓成为一种有标记特征,通过对女性姓名的忽视体现语言的非对称,表现出社会或作者对女性的不重视甚至是忽视,从而体现对女性的歧视。

2.女性姓名构成的形式标记

从书中角色称谓的外部特征上说,在性别区分特征的一对对立称谓中,男性称谓一般是无标记的,而女性称谓经常在男性称谓后添加词缀构成,因而具有形式标记。如:称林冲的妻子为“林冲娘子”(第七回)、称徐宁的妻子为“徐宁娘子”(第五十六回)。而在全书中没有任何一个男性角色是在女性姓名后添加后缀构成的。从此方面可以看出,女性被看成是一种以男性为基础的、额外的甚至是多余的东西,她的称谓形式直接体现了对她的性别歧视。

另一方面,在性别区分的对立称谓中,男性称谓是无标记的,而女性称谓常被省略其名,而由表示其女性性别标志的词替代,因而也具有形式标记。如:阎婆(第二十一回)、王婆(第二十四回)、孙二娘(第三十一回)、扈三娘(第四十八回)及顾大嫂(第四十九回)等等。在上述称谓中,“婆”、“娘”、“嫂”等字都是直指女性的词,这种有姓无名,而是通过冠以表示其性别、年龄的字的现象,也体现了对女性的不重视。在对立的男性称谓中,并未出现由直指男性特征、如“公”、“爷”、“叔”等来替代名的称谓。

3.女性所使用的自我称谓和男性称谓的形式标记

从书中男女性所使用的自我称谓来看,在双方各自所使用的称谓语这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男性所使用的一般是无标记性的,而女性言语中所使用的自我称谓通常由对男性的称谓派生而来。如:奴家(第三回、第二十四回、第三十二回、第五十二回、第七十三回中,金翠莲、潘金莲、张太公家女、白秀英及刘太公女儿的自称语)。女性把自己的身份标记为奴、奴家,而把男性惯为官人(第三回、第七回、第二十四回等中),均体现了女性称谓的派生现象,女性的从属地位由此可见,也反映了女性本身的劣势和长期所处的较低地位。

(二)对女性外貌描述的语义标记

在《水浒传》一书中,对女性外貌的描写只运用于书中略为重要的人物,如孙二娘、潘金莲等角色上。通观全书对女性的细节的描述,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通常若对某个女子进行了褒义的外貌描述来体现其妖娆美丽,那么该女子通常都是死相恐怖的、,如“潘金莲、潘巧云等;二是对书中的“女英雄”类女性的描写,常通过采用语义标记的方式来体现其容貌的丑陋。如:描述孙二娘为母夜叉(第三十一回等)、顾大嫂为母大虫(第四十九回等)。全书中,使用大虫一词共63次(描述薛永的病大虫一词占了12次),母大虫使用14次,其中专指顾大嫂8次(其余6次用来指吃李逵母亲的老虎);夜叉一词共使用6次,母夜叉使用14次,全部用来指代孙二娘。因此这两个词的使用范围基本限定于描述及指代孙二娘和顾大嫂这两个角色。大虫和母大虫、夜叉和母夜叉这两队对立成分中,大虫泛指书中出现的所有老虎,分布范围较广,而加了语义特征标记的母大虫基本用来限定顾大嫂,夜叉没有性别特征,而加了语义特征的母夜叉一词用来限定孙二娘,分布范围受到限制。而这两个在语义上对应的阴性词明显是具有贬义特征的,母夜叉和母大虫的含义都表示外貌丑陋的凶悍妇女或泼妇、刁妇。在要求女子要贤淑的古代中国,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妇女就具有了明显的歧视意味。

(三)话语中的性别标记

女性话语中的无主语标记现象主要体现在句子结构上。从《水》一书中男女双方对话时所使用的句子结构看,SVO结构句式和VO结构句式互为一对对立成分,非标记的SVO句型主要分布在男性语言当中,使用广泛且频繁;而标记性的VO句型则较常出现在女性话语中,使用较少且较为不频繁。

分析书中出现的主要女性角色话语,结果如下:第三回金翠莲和鲁达的话语中,金共使用14句话语,7句是VO结构,而鲁达共使用56句,仅9句为VO句式。第二十一回宋江、王婆、阎婆惜和阎婆的对话语中,王婆共使用15句话语,其中VO句6句;阎婆使用94句话语,其中14句无主语;阎婆惜使用67句话语,其中7句无主语;而宋江使用的68句中仅3句无主语。第二十四回及第二十五回中,潘金莲、王婆、武松、武大及西门庆的对话语中,潘金莲共使用无主语句20句(话语共计177句),王婆使用11句(147句),而武大仅2句(60句),西门庆6句(127句),武松7句(81句)。第四十五、四十六回,潘巧云和杨雄、石秀和尚的对话中,潘使用无主语句9句(82句),杨雄1句(33句),石秀也仅1句(20句),和尚2句(36句)。第六十九回,李瑞兰和史进的对话语中,李使用无主语句2句(共3句),史1句(共5句)。第七十二回,李师师、虔婆、燕青及宋江的对话语中,李使用无主语句2句(共4句),虔婆1句(共5句),宋江0句(1句),燕青1句(8句)。

如:金翠莲的话语“……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省略‘我’及‘他’)……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省略主语‘我’)……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子父们盘缠。(省略主语‘我’)……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羞耻。(省略‘我’)”

由分析还可发现,女性话语中所省略的主语大多为自称“我”自称主语的省略表明对女性身份的忽略。这种忽略形象也成为性别歧视在语言上的直接表现。

三.造成语言性别歧视的因素及其消除

性别歧视并不是语言系统本身固有的特征,它与社会问题是紧密相连的,社会存在性别歧视,语言便有所反应。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折射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从属地位和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是特定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模式造成的。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已经根深蒂固,演变成一种社会心理,儒家学说主张的“三从四德”就是这种男性中心论的民族心理体现。

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已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语言的性别差异也受到职业、年龄、身份、地位、场合等的影响。虽然女性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但是歧视女性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和思想上依然存在。要彻底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仅靠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若要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首先要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真正提高女性地位,通过社会观念等的改变使语言使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语言的变革,从语言的角度消除性别歧视现象。

参考文献:

[1]苗兴伟.从标记理论看英语中的性别歧视[J].四川外国语学报.1995,(3).

[2]华厚坤.标记与性别歧视[J].江苏大学学报.2006, 8(5).

[3]冀慧颖.语言标记现象探讨[J]. 时代经贸.2008,97(6).

[4]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5]程伟.浅谈语言的有标记和无标记[J]. 洛阳大学学报.1995,(3).

[6]谢元花.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社会文化内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2,22(3).

[7]冉明志.标记理路与性别歧视语言现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8).

[8]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李娜,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南宋小品文创作探胜 下一篇:浅析《边城》中蕴含的文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