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大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对比研究

时间:2022-04-10 07:25:20

山西省五大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对比研究

摘要:文章选取山西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同、太原、阳泉、长治、运城五大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区域,从土地资源对经济影响的角度,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所涉及的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五大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域中心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山西省作为典型的中部省份,我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为其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山西省,正面临着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山西省为了满足未来城市用地空间扩张和集约利用的需要,合理指导城市用地的开发方向,需要对城市现状用地的承载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确定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潜力,为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二、山西省五大地级城市资源承载力研究

山西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翼,总面积为15.63万平方公里。境内煤、铁、铝土、等资源丰富。省辖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运城、忻州、临汾、离石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含市辖城区)。自1949年以来,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和适中的地理区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山西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等传统重工业为主体的资源型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土地资源对区域国民经济规模具有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空间载体,不仅直接为人们提供食用农副产品,而且与第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轻工业原材料等资源息息相关。合理评估土地资源的经济承载能力,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研究方法

在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基本承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区域内已有土地资源存量的依赖性将越来越低,根据山西省各地市的具体情况,以及数据的易得性和横向、纵向的易比性,本文选择大同、太原、阳泉、长治、运城五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对五大地市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城市与非农产业发展的土地潜力的测算以及标准化处理,即可得到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指数、城市土地承载力类型。

(二)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计算

1、计算土地加权面积(Lw)

Lw=农用地面积+153.2×非农用地面积

由于单位面积农用地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要小于非农用地支撑力。2006年山西省农用地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为14190.4∶1496.4386=9.48∶1(见表1)。同年山西省GDP中第一产业与非农产业增加值之比为276.6∶4469.9=1∶16.16,单位土地面积上实现的增加值非农产业是农业的153.2倍。故单位土地面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非农产业用地是农业用地的153.2倍。

2、计算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Le)

Le=土地资源加权面积(Lw)×地形系数(Tc)

平原与山地丘陵对经济发展各具特点和优势,平原比山地丘陵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然而考虑到山西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故本文排除地形因素对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的影响。

3、城市与非农产业发展的土地潜力

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非农业的发展就必然不可避免地新占用耕地或未利用地。一个地区未利用地以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数量,就成为城市与非农产业占地发展的硬约束条件。未利用地与可新增耕地两者面积就成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之总潜力所在,也是城市扩展和新的工业项目布局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潜力为Lc,考虑到未利用土地利用价值较新增耕地低,所以依未利用土地作参照系,将可增加耕地系数设为1.5(见表2)。计算公式为: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潜力(Lc)=1.5×可增加耕地面积+未利用地面积。

4、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计算

要计算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就需要对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指数(Let)进行计算。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潜力二者因素,来考量区域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见表3)。计算步骤:对前述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和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潜力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处理;对同一地级城市的两个标准化数据进行简单加权,此加权值即为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指数。

三、结果与讨论

(一)较高承载力型

包括运城、大同两市,其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处于这五大地市较高水平。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市排在首位。运城市土地垦殖率和利用程度较高,利用方式以农为主。市域内条件较好的土地资源基本得到开发利用,但是其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潜力略显不足。大同市位列运城市之后,其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潜力较大,然而由于大同市地处高寒丘陵地区,山地占全市土地面积比例较大,土地资源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且非农用地仅占土地总量的5.25%,故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指数较低。

(二)中承载力型

包括长治、太原两市,长治市两项指标均为正值,但综合承载力指数并不高。太原市两项指标都为负,究其原因,主要是耕地大量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和城乡居民点用地集约化水平较低;丘陵、山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平川地区部分土地污染严重,极大地限制了土地资源利用。另外,已利用土地生产率偏低也是原因之一。

(三)低承载力型

包括阳泉一市,阳泉市土地资源两项指标也为负,从地质、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地质构造作用和长期水土流失的影响,阳泉市境内地形支离破碎,坡耕地面积比重较大,农用地质量普遍很差。全市175118.85公顷未利用土地中,仅有不足7%的土地可供开发成耕地。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后备资源严重缺乏是阳泉市的土地资源特点,人地矛盾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和充分保护现有资源,在阳泉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土地承载力的测算,可以明确一定区域不同分区的承载力状况,进而建立区域资源承载力和开发潜力的主体功能分区,有助于在区域规划中针对不同类型功能分区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实施因地制宜的评价体系和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玉江,陈培安.山东省地级城市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阚先学,韩秀兰,罗剑朝.山西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曹海霞.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9).

4、岳晓燕,宋伶英.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8(1).

*本论文受山西省社科联07重点课题《构建中心城市网络,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助。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大交通”使京津冀保“大大缩小” 下一篇: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还需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