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浅析

时间:2022-04-10 03:54:27

商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浅析

摘要:近年来,文化及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商州区的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得天独厚。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相映成辉,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如何做大做强商州的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必须紧抓区位、地域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宣传推介商州,大力培养人才,在发展中扬长避短,真正为商州的文化产业建设做出更好地贡献。

关键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 A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这是党的十报告中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文化及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近年来,商州区委、区政府紧抓机遇,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努力实现“陕南强区、幸福商州”奋斗目标。已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体系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被置于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的重要“着力点”,全区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发展现状

(一)2008-2013年,商州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商州区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市区所在地,全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辖23个镇、办事处,385个行政村,23个社区居委会,55.41万人。辖区有文化产业11类,分别为图书、音像、印刷(打字、复印)、娱乐、网吧动漫、演艺、装潢广告、文化传媒、手机电视、网络服务、影视业,2014年一季度纳入统计的文化服务单位共计200家,从业人员2579人,增加值0.5亿元,同比增长30.5%。文化产业增加值对商州GDP增长贡献率为2.9%。从业人员占商州总人口0.46%,与去年同期0.4%相比,增长 0.06%,与全国1.1%相比相差0.64个百分点。相差比例在逐步缩小,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商州区2008至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见下表:

2008―2013年商州区文化产业发展统计表

(二)现状分析

一是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2014年一季度,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可比价同比增长30.5%,高出GDP增速22.7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26.3个百分点。

二是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广场舞、健美操、太极拳、瑜伽等团体性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渐增多,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发展。2013年,辖区内市区2个剧团,组织演出251场次,观众190千人次。文化馆、群众艺术馆3个,文化站19个;博物馆2处;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5个,放映场次达2600次,观众达到17万人次;图书馆2处,藏书248千册总流通人数达4万人次。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同时,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莲湖公园、丹江公园、望江楼广场、文化广场及晨光广场的建成已成为商州城市的亮点。硬件设施地建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

三是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悠久,旅游业发展异军突起。特别是牧护关滑雪场、仙娥湖、张峪沟、下赵塬农家乐集群、秦王山、闫村镇、麻街镇、板桥镇、北宽坪流域等地的旅游资源,目前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牧护关滑雪场AAA景区创建工作已接近尾声,有望在今年冬季投入使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茶、热火朝天。特别是商州区政府今年“创建市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活动将会把商州的旅游业及第三产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为做大做强“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1、产业自由发展,规划引导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商州自发的形成了文化产业个体户,基本形成了文化市场。1999年文化产业经营户共99户,经营规模2000平方米,年生产总值200万元,到2013年三季度文化产业经营户发展到195家,经营场所8500平方米,生产总值11595万元。由于这些产业缺少整体的规化,无长足发展的引导和政策扶持,所以个体经营分散,再生产壮大不足,市场竞争和抗争风险能力较差。经过调查:近年来,市民网购数量及力度越来越大,直接影响我市文化产业的批发及零售门店的经营效益,同时随着电子产品行业的成熟化,数码智能手机对网络经营行业冲突较大,导致区内过半数网吧从2013年至今基本处于保本甚至亏本经营状态。

2、文化底蕴雄厚,包装宣传不足。我区是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文化底蕴雄厚。近年来商州文化名人更是层出不穷,文学家、书画家、艺术家数不胜数。但是我们对这方面的挖掘、宣传不足,没有充分用好这些资源,没有做成商州文化品牌,没有形成产业。

3、产业类别不全,规模质量不足。据调查我区的文化产业类别不全,规模和数量较小,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两个行业目前还是空白,行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测算。主要表现为个体经营、零散经营、无序经营和盲目经营,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我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和特点认识不清,引导不够、办法不多、底气不足。2014年一季度商州区文化产业单位及从业人员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4、文化需求浓烈,市场培育不足。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正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与“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但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是:精品力作较少、名人效应的感召力不强、市场引领的作用不明显,文化消费理念尚未形成。广大市民想看书,想看戏,听音乐的愿望强烈,但是用钱来满足文化享乐的思想意识不足,没有享受文化精神需求的消费习惯,所以商州的文化产业较难发展。如免费唱大戏,场场爆满,而售票唱大戏,看听戏的寥寥无几。

5、旅游业产业化开发程度仍显不足。商州旅游景区在软硬件服务、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与旅游业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旅游业一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但目前商州区的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开发仍不到位,个别要素甚至缺失,对全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凸显。

三、几点建议

(一)优化环境,实现文化产业集群的软着陆。一是立足商州实际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激发商州本土人和来商发展壮大营销文化产品;二是行政管理和政府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办事效率,尽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三是提供文化产业在商发展、决策参与、市场信息、文化企业交流平台等信息服务。

(二)宣传推介,充分展现商州的区位优势。商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商高在这里发现了勾股定律、四皓隐居商山塑造了历史的风骨、商鞅封于斯地开创了华夏变革的记忆、李自成转战商洛休养生息、解放战争期间革命先烈曾在此浴血奋战建立政权、西去长安的历代文人骚客在商於古道上留下了传唱古今的瑰丽诗篇。商州是一块文化绿洲、戏剧之乡,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山文学蜚声国内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相映成辉。商州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恐龙遗迹、紫荆遗址、仙娥湖、秦王山、闯王寨、大云寺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商州,留下许多赞美诗篇。当年白居易三游商州,由衷赞叹“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目前,商州已被省政府纳入陕东南三大旅游圈之列,享有“秦岭最美是商洛”之美誉。所以,发展商州文化产业必须紧抓区位、地域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宣传推介商州。把商州纳入商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盘子来通盘谋划。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商洛、宣传商州,做大做强“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

(三)创建园区,集中打造商州文化产业名牌项目。商州应立足实际,聘请专家在开发商州文化遗产和文化积蓄的同时,规划创建文化产业园区。一是建设现代文物博览馆,把商州存入库内的3000多件(组)文物展现于世,提升商州历史悠久的文化品位。二是建设文化产品生产、储藏交流基地,建立商州文化产品交流平台,编制规划一批具有商州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三是打造商州文化品牌,商州有一批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文化人(作家、书画家等),立项包装他们的作品,以项目促生产开发、以市场促交流销售。商州不可移动文物景点3000多处,可规划包装编制文物景点旅游项目,发展商州文化旅游业。

(四)培养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大批文化产业管理、服务、生产、营销的人才队伍.根据专家预测,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需要社会1.1%以上的人员参与。目前商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足3000人,仅占商州55.41万人的0.47%。因此发展商州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是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针对文化产业人才稀缺的局面,积极探索和健全文化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加快引进一批高端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新人才,为商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五)文化消费,探索刺激文化需求的新途径。商州是一个贫困山区,素来没有树立起文化消费的观念。近年来尽管文化产业建设有了大的发展,但消费者缺乏文化消费理念。文化产业作为经营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行业,其最终目的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消费。需要积极探索一条刺激消费者文化消费的有效途径,鼓励体验文化消费、充实文化生活,真正为商州的文化产业建设做出贡献,开创“陕南强区、幸福商州”建设新局面。

上一篇:浅谈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保温措施 下一篇:渡槽盖挖法在明挖隧道下穿河道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