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复出预示联想发力消费市场

时间:2022-04-10 01:43:44

刘军复出预示联想发力消费市场

观点

刘军的复出,预示着联想将在全球消费市场发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联想之所以国际化的根本目标所在,其成败,决定着真正意义上的联想国际化的成败。

9月19日,有消息称销声匿迹了一年的刘军复出,将担任联想全球消费单元负责人。

尽管刘军绝对算得上中国最优秀的IT企业管理人才之一,但之所以被冠上“复出”这样的适合大佬级人物的字眼,主要还是因为处在节骨眼上的联想。

想弄明白刘军复出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看清联想现在在全球面临的形势,以及联想目前在全球需要做的事情。

在国际化之前,联想在业务上最强的是消费型业务,收购IBM PC也正是为了加强在商业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实力。事实上,在过去两年多中,联想在全球市场所制定的种种策略主要是两个:一是提升Lenovo的品牌认知度;一是在注定要花费巨大精力的整合过程中,保住原来的两个品牌固有市场的基本稳定。

在这两个任务基本完成之后,联想在狭义的业务层面上要倾尽全力的必定也是两件事:一是把以Thinkpad业务为代表的全球企业级市场业务做得更精更实,这包括在全球其他市场重塑渠道关系,在产品型号上更多元化,推出产品的速度更快;二是要彻底把Lenovo品牌在国内消费市场的成功经验迅速复制到全球市场。

以上这些策划,是联想在收购之初就已经考虑清楚的。但这两年来,之所以看上去总是危机重重,是因为市场永远不可能按照你设计好的路线行进,太多的事情使得联想不得不暂时放缓一些事情,而临时在另外一些方向上发力,比如,在巩固亚太市场方面发力,在高管队伍的重新建立上发力,在区域市场应对包括惠普、戴尔、宏及三大劲敌的轮番攻击。

在消费市场上,联想的机会在哪里呢?

任何一个厂商都是有优势与劣势的。简而言之,三大对手的劣势,可能就是联想的机会所在,当然,前提是这个机会恰恰也是联想的优势。目前看来,这个机会确实还是联想的优势。

惠普是全球老大。在联想的内部会议中,已经把追赶惠普列为头等战略目标,尽管从营业额上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联想要追赶惠普还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惠普目前的营业额稳定在900亿美元之上,联想在2006年的营业额仅有146亿美元,差距太大。因此,追赶惠普目前还只能限定在PC层面。同理,戴尔的营业额在500多亿美元,联想与其差距也很大。因此,在规模上,联想短期内要叫板的是宏。

但是,对一个志存高远的企业来说,目标定得越高,才会发展得越快。《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所以,联想的战略目标定为惠普,完全可以理解。

而在实际操作中,惠普的优势在于全球品牌的优质、家庭设备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多年积累,可以让外界得出“没有明显短板”的结论。而戴尔和宏,优势与劣势就相对比较明显。戴尔的直销路线现在遭遇挑战,变革势在必行;而且,在产品和消费型用户的经营上,戴尔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办法。宏近几年凭借“新经销模式”大大降低自身成本,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在下一步竞争中,对这种松散的供应商和渠道体系模式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

而联想在消费模式上的心得恰恰在于对消费型产品的研发、对消费用户属性的把握、对消费渠道体系的运作上。在并购IBM PC之前,这些工作也都是刘军的强项。

刘军的复出,预示着联想将在全球消费市场发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联想之所以国际化的根本目标所在,其成败,决定着真正意义上的联想国际化的成败。

上一篇:如果戴尔赞助F1…… 下一篇:电话寻厕难解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