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一个团队做好 远甚于自己一个人做好

时间:2022-04-10 01:25:23

带领一个团队做好 远甚于自己一个人做好

坐落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对象为辖区的近5万居民。应该说,由于辖区人口外迁较多,无论是其服务对象的数量,还是其医院的性质,相较于有着2000余万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实在没有优势可言。

尤其是当你了解了该中心周边的医疗资源情况后,可能会发出如此感叹:这里的优质医疗资源这么丰富,不仅有著名的华山医院、华东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静安区中心医院,还有一些大医院开设的门诊部,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困难重重。

无疑,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状况。加之在医疗市场不断丰富的大潮中,社区医院普遍面临“走下坡”的困境,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量也存在下滑的可能。令这个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领先的团队,稍感出现了些许涣散迷茫。

如何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发力,在三级医疗体系中各司其责,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这个共同的问题让包括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感苦恼不已。

看到前景 毅然加盟社区卫生

这一年是2008年。

徐慧明选择来到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希望利用自己两个8年的经历(即中西医结合专业8年的学习经历,以及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8年的工作经历),为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徐慧明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其实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来就做得不错,在中医方面,还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尤其在我看来,当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从宏观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景应该是光明的。”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有人说,一个事物,你将其看成什么他就会是什么。

这些实际上都是指人们在心里将事物如何“定位”。一旦内心如此定位,在实践中自然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与发展。尽管没有团队管理经历,但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上自己对于三级医疗体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徐慧明的脑海中,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清晰可见:借助“潜伏”在百姓身边的优势,尤其要充分利用好中心5个站点,深入居民家中为患者服务,为他们解决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到与到大医院无法比拟的方便与贴心。如今,这种服务理念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接力”:每天上午,站点的医务人员为患者问诊并开出处方;中午,医务人员将处方送达中心;下午,中心的工作人员再负责将配好的药物送达站点;稍晚,站点的医务人员便会将行动不便居民所需药物直接送到患者家中。通过一个站点对2~3个小区的服务,实现了对辖区的全面服务。

实际上,这仅是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慧明主任心中关于“中心服务手段点面结合、环环相扣、链条式管理”中“面”的策略。“如果将5个站点深入居民家中的服务,看成是一个个‘点’,那么,我们在‘面’上的服务,便是充分发挥5个站点尤其是中心所具有的人员、设备等优势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服务是链条式的、环环相扣,”徐慧明告诉记者:“通过站点工作人员到居民家中的服务,摸清楚社区内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尤其对慢病患者和重点人群的情况了然于胸,这是第一环;通过站点与中心的配合,上门服务为居民解决好一般问题,这是第二环;再通过站点反馈与患者回馈,将患者无法在家中解决的问题,带到中心来解决;如中心也无法解决时,我们则会为其安排向上级医院转诊或请大医院专家来中心会诊的方式,为其解决问题;患者从大医院回到社区后,我们则会再次担负起帮助患者康复、对其健康进行管理的责任。”

认准方向 中医特色渐有成效

在不少人抱怨周边的优势医疗资源“抢”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意”的时候,徐慧明脑海里早已按照自己对各级医院“各司其职,不仅不是竞争关系,反而是互为补充”的理解行动起来。

要想提高中心业绩、增强中心凝聚力,就必须有“拳头”,通过拳头带动全局发展。 徐慧明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自己的特长,将中医科发展壮大起来。于是,在原有中医科偏重内科的基础上,他又根据居民对针推伤需求大的特点,两方面齐头并进发展。

与此相匹配的,便是人才的引进与人员结构的重新调整。3年时间内,他为中心引进4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医专业人才,为中心中医科室的发展起到了推进性作用;经过人员调整,人员的结构更为合理,目前中医科14名医务人员中,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9名,住院医师3名。

如今,中心的中医特色已成效初显。一组数字便能说明问题:2009年,中医科的门诊人数为107 699人次,;2010年,中医科的门诊人数为113 905人次。

由于注重了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专业的重新划分,加之中医这个“拳头”的带动,中心的业绩连年攀升:2008年,中心门诊人数为263 559人次;2009年,中心门诊人数为301 427人次;2010年,中心门诊人数为330 994人次。

“目前,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相信未来还能创造更好的业绩,我们也觉得有奔头了。”该中心李莉医生说,“我想,这里的医务人员之所以自信十足,是源自对静安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心。”

打造全科医师服务团队实现从服务取胜到技术取胜

“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中心的百余名职工刚刚喘了口气,徐慧明又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大家。当大家尚未深入思索时,徐慧明心中早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我以及我们的团队来说,需要对中心有个较为长远的考虑与规划,才能带领大家走得更远、更好。说白了,就是中心怎样提供优质服务,如何让中心更具特色的问题。”徐慧明是这样规划中心未来发展的:我们将在前两年横向发展――先重点把面铺开(如创建针推伤科室、充实中医内科),然后注重纵向发展――做强科室特色(做强科室,形成拳头)。

徐慧明的想法是,将区里、街道的资源与优势整合起来,为中心所用。希望能将上海伤科之一的静安区中心医院陆氏伤科请到中心,通过品牌引进,一方面分流目前静安区中心医院陆氏伤科人满为患就诊压力(每天近200名患者),使患者能方便就医;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引进,带动中心的发展。

又如,希望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在中心附近所开设的门诊部联系起来,请他们到中心,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一起做大做深中医特色。

“上海的社区医院发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都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5~6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全科医师服务为主的精品团队,结合日前即将开始的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将目前患者对我们服务的信赖转变成对我们技术的信赖,真正解决好百姓的健康问题。”

徐慧明非常清楚,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医务人员的持续培训问题,即希望通过培训,让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徐慧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将医生送到国内外各大医院进修等方式提高医师的水平。他还希望能搭上上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列车,彻底解决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培训的难题,从而使他们的专业技术能跟上国内外的进展,保证社区居民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想,到那时,徐慧明心中“让居民由对社区服务的信赖变成对技术的依赖”的希望便会成为现实。

对话

《中国社区医师》:社区医院3年的工作经历,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徐慧明:有苦有乐。苦的是,工作起来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管理一个百余人的团队,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与以前自己一个人干好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乐的是,自己碰到的这些难处,都一个个解决了,尤其是业务量少、职工待遇低等问题,都有相应的变化,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趋势。更高兴的是,自己通过实践体会到,作为一名管理者,带领一个团队做好远比自己一个人做好惠及面大。

上一篇: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选择方法 下一篇:社区精神疾病与心理卫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