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林下种植产业发展特点及途径

时间:2022-04-09 10:18:54

百色市林下种植产业发展特点及途径

[摘 要] 本文对百色市林下种植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提出我市林下种植业发展呈现的几大特点,提出了在百色大力发展该产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林下种植业 发展特点 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40-01

林权改革以来,我市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耕地这一小空间利用上,我们实现了超级稻的丰产栽培,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经济作物的高产避害栽培,充实了农民致富的口袋。依靠高科技农业技术作为智力支撑,我们实现了耕地利用上的极至开发,耕地利用潜力越来越小,增产增收的幅度越来越小。而林地是个大空间,目前全市可供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3481万亩,是目前传统农业尚未开发利用的空白区域,利用潜力巨大,增产潜力也无可限量。因而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环境条件,大力发展以林药、林菌为主的立体种植模式,把林下闲置的土地高效地利用起来,可有效缓解林农矛盾,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筑我市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我市重点发展的两种林下种植模式

1.林药模式

我市位于云贵高原伸向广西南岭丘陵的过渡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相成独特的立体气候,素有“土特产仓库”和“天然中药库”之美称,中药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全区药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我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很少,究其主要原因是与水稻、蔬菜、甘蔗、木薯、烤烟等大宗农作物的用地矛盾突出,习惯了传统大宗农作物种植的广大农民在一定时期还不能完成观念上的转变,将好田好地用来种药材,中药材产业要迅速发展必须走套种模式,寻求狭缝中的“广阔”生存空间。

目前,很多中药材的套种模式都在逐步实践中,并取得的很好的种植效益。成功的模式有:毛竹林+南板蓝;毛竹林+草珊瑚、鱼腥草;香蕉林下种穿心莲;杂木林+砂仁;杂木林+天冬;高寒山区杂木林下种桔梗;林下有灌木的水沟旁种何首乌、鸡血藤;杉木林下水沟旁边种铁皮石斛;桉树(或别的树种) 下种穿心莲等。

2.林菌模式

利用林地生产食用菌的优点:1、林地资源丰富,取之不尽,可大面积规模化种植;2、林地枝繁叶茂,树冠遮荫,搭棚简单,减少了设施投资成本;3、林间氧气含量充足,比林外温度低、温差大、空气湿度大,适合食用菌生长,生长条件来源于自然,无需人工创造气候条件,管理粗放,省工省力;4、林地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可以生产无公害食品,生产的食用菌品质好,菇味浓,营养丰富;5、食用菌生产用过的废料可直接为林木生长提供有机肥,既促进了树木生长,也减少了废料处理,达到林菌相互促进,互为有利,共同发展的目的;6、在巩固生态林建设成果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协调了生态建设和农业建设在土地需求上的矛盾,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达到林菌优势互补,弥补了因种植速生林周期长,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不足,兼顾了农民利益,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适宜林菌间作的食用菌品种:香菇、平菇、双孢菇、黑木耳、毛木耳、白灵菇、鸡腿菇、风尾菇、猴头、灵芝等。

二、两模式发展现状

1.产业现状

林下种植业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从2009年底开始发展,至2011年我市林下种植业(只包括林药模式和林菌模式)面积达40567亩,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年度任务。其中:林药模式完成面积38322亩,示范片面积达34030万亩,主要种植的中药材为金钱草、迷迭香、草果、鸡骨草、金银花、高良姜、草珊瑚、薏谷、火姜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县份为右江区、德保、那坡、田林、西林县等;林菌模式完成面积2245亩,示范片面积达1496亩,主要种植的食用菌有平菇、凤尾菇、灵芝、金针菇、香菇、黑木耳等,主要分布在田阳、田东、凌云、乐业、田林等县(区)。

2.呈现特点

2.1形成“以林药模式为主,林菌模式为补”的模式格局

林药模式为我市林下种植业的特色产业,我市许多大宗的传统道地药材都可在林下进行人工种植,根据不同药材的需光性选择不同遮光程度的林木进行种植,可有效解决我市中药材由于与其他作物争地而无法大面积发展的瓶颈问题。林菌模式是有效补充,促使产业的多渠道发展。

2.2以果树下的种植模式居多,真正意义上的林下种植业模式较少

我市目前的林下种植业多为以芒果、柑桔、葡萄、大青枣等果林下的种植,且多为在幼龄果树下种植的模式居多,此种模式也可以定义为一种果园的间套种模式,此种种植模式中,两种作物各自立地生长,不产生相互间的制约影响,真正在林地下的树荫条件下进行逆境生长的模式还很少,林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2.3大规模发展与零星分布发展并存

目前,我市发展规模比较大的产业有那坡的9500亩林下种植大红草果;西林2000多亩林下种植薏谷和14000亩林下发展套种药用火姜;德保在幼林地下套种药用高良姜2000多亩、林下发展套种药用草珊瑚1000多亩;右江区四塘镇发展林下种植金钱草种植面积3000亩;其他中药材如绞股蓝、迷迭香、小叶千斤拔、三叶蔓荆、山栀子、鸭胆子、一点红、砂仁等均有一定面积的零星分布。虽然总面积较大,但实际情况多为零星分布面积的总和,成片大面积人工种植的不多,更没有形成产业化,只是农户的自发种植,规模化水平低,还远不能形成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

2.4适合大面积发展的珍稀、道地品种种植面积不大

在我市,林药模式还是林农自发的发展模式,在品种选择上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多选择种植经济效益低、成活率高的大宗产品,而我市道地的中药材种类很多,都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资源正在一步步枯竭,濒临灭绝的境地。

目前适合我市林下发展的极具发展潜力,传统、道地、珍稀、市场缺口大,因而价格不菲的药材种类有铁皮石斛、山豆根、七叶一枝花、三叶青、何首乌、田七、牛大力等;适合林下大面积推广种植,栽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当年即可收获的药材种类有:广金钱草、小叶鸡骨草、迷迭香、穿心莲、薏米等;不可当年收获,极具市场前景的有:草珊瑚、天冬、草果、砂仁、南板蓝等。

三、产业发展的建议

1.重模式,促产业

要摒弃以往政府扶持资金的传统注入方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为“政府引导+科研支持+企业带动+农户种植”,产业发展的主体有:涉地林农或药农、中药材种植企业、中药材种植老板(大户)、中药材生产协会、中药材生产购销公司或科研部门的市场服务机构等。合作模式可灵活多样,政府部门负责牵线搭桥,制定优惠政策,包括前期扶持启动资金的注入等,吸引外来资金注入。药农或林农则通过当地政府的正确指引及外来资金的注入进行林地开发,可出租林地供药材生产大户进行规模种植,也可实行片区内自主经营,由药材种植企业等技术部门提供种苗服务、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等,在产品收购方面签订收购合同,畅通销售渠道,实现订单生产,解决后顾之忧,确保效益。知名中药材种植企业或种植老板(大户)也可根据主推品种道地性到当地进行连片中药材种植,与产地药农建立合作开发关系;有实力的中药材种植企业或科研部门、科技公司等也可通过向基地提供优质种苗、全程技术跟踪及收购、销售方面的服务融入合作开发的热潮中来。

2.重试验,慎发展

林下种植业在我市,尚处于初级阶段,农民对此种经济模式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积极性都不高。需要将适合我市发展的几种林下种植模式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展示区的试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林下经济发展。

3.重示范,巧带动

各地应在重点发展区域谋划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园区,园区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科技运行。积极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及时总结成功范例,发挥其在模式、技术、管理、效益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推广。

4.重科技,强支撑

一是狠抓主导药材种类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积极引进推广在林下种植容易实现高产、高效益的药材新品种、新技术,根据不同种植区的农业生产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成熟新技术。二是推进科技协作。加强协调与组织,为企业及药农与教育、科研、技术推广体系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机制。

5.重培训,教技术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建立林下中药材种植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定期下乡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种植骨干的技能培训;加强与科研机构、药材收购企业及各类中药材种植公司联系,邀请他们作为技术总监,对当地药农进行现场培训,把实用技术、药材产销信息等送到田间地头。

上一篇:龙翔街道政策性农业保险蔬菜冬季大棚险开展情... 下一篇:白菜“3414”肥效试验及施肥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