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活动百态 悟课程精髓

时间:2022-04-09 08:14:32

观活动百态 悟课程精髓

摘 要:通过观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现场活动评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种种现状,进行了认识引领、现象阐述、反思总结三段式剖析,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种种现象匡正纠偏,让读者领悟到本课程的重要性、实践性、综合性、区域性、有效指导等理论精髓。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认识;现象;反思

一、新课程下舞翩跹,实践活动担重任

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中的核心课程,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的樊篱,是学校活动的重要补充,是学生亲近社会、学会生活的重要学习方式。

现象:涑渎小学《买菜的学问》这一主题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从“学会生活”这一角度出发,学生亲自去了菜市场,亲历了识菜、识人、识价、识称。学生感触深,收获多。识菜组学生介绍了如何辨别青菜、莴苣、鱼等菜是否新鲜?总结出了识菜方法:运用眼、耳、嘴、鼻、手,看、闻、摸、捏、尝。识人组从熟人的可靠与否,进行了实话实说。识价组让学生懂得了买菜要有一个心理价位,学会讨价还价。识称组现场称量,估称,聘请了有经验的教师帮着识称,辨别欺诈行为。

反思:对于学生来说,我想这一活动是他们人生经历的一小步,但在学会生活上他们是实实在在地跨出了一大步。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从小亲近社会,了解社会现象上大有可为;在学生学会生活,发展自我方面,任重而道远。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旨在改变过去学校课程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记忆,轻操作;重接受,轻创新这四种偏向。

现象:河滨小学是全国书法实验学校,因此这次活动以《翰墨飘香》为主题,让学生对书法知识进行研究。学生按书法常识组、历代书家组、文房四宝组、书法简史组、学校明星组进行系统的认识汇报。虽然汇报过程热烈,知识丰富,故事生动,但除了学校明星组有书写的实践,其余很少有实践的意味。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以及由学生亲历活动收获的经验和生成的问题探究。它不是简单的书面知识的学习,而是更为丰富的实践感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应该是:“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反思、体验、选择、交流”。应该让学生在书法实践活动中感受人生,体验艺术,并在书法实践活动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去创造艺术。

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认识:原有的活动、活动课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基础。在观念、资源、操作基础上提供了便利,提供了一些可资利用的经验。

现象:朝阳小学开展了《一只丢弃的馒头――探究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这一主题活动。活动从诙谐幽默的“馒头的故事”开始,有爵士鼓伴奏朗诵、快板朗诵,最后还有小品、情景剧表演、网上查找、实地调查汇报,照片、手抄报展示。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反思:这样的活动,表演形式多种多样,直让人感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少先队活动提供了多彩的活动表现方式,但过分地雕琢形式的精彩,使我们没注意综合实践活动对原有活动、活动课的突破,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实质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完全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形式应为内容服务,而不应喧宾夺主。

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极大地影响着课程的推进,我们经常会抱怨:到哪里寻找活动主题?总体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有三大主题:即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目的是把学校教育与社会、自然结合起来。在三大主题之下,内容包罗万象。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拥有生活,就可以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就可以取得不竭的资源。

现象:社头地理位置并不优越,距城较远。但当地肉牛的养殖与加工在常州市却小有名气。在这次评优活动中,该校以《社头“牛”文化》为活动主题,进行成果汇报。交流内容包括牛的种类、特征;牛的形态、生活习性、菜肴;牛的谚语、成语、诗歌等;展示评价手抄报。还结合校本课程《金剪子》,用刻刀刻了各种形态的牛。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一切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社头“牛”文化》较好地利用了校内有剪刻纸特长的老师,结合区域特色,地方经济产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只要我们关注自然、社会,关注学生、教师,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学校,都会取得无穷的活动素材。

五、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认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帮助指导。必须保持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尺度。教师干预太多,学生就失去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指导太少,学生就会遇到具体困难,失去活动兴趣,使活动无法深入开展下去,体验肤浅。

现象:我校李燕老师在开展《我为养蟹做参谋》这一主题活动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有问题再反馈。开始时学生都觉得很简单,只是开口问问而已,没有什么大困难。学生用了两周的时间去走访、调查、上网收集资料、整理,却发现不知道怎样入手。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认为是教师的疏忽,没有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为此我们做了以下调整:每组选出组长、讨论分工,定好调查、访问问题,选好调查对象,制订采访策略,有目的地去调查。

片级评优活动后,听李老师说,效果还不错。但由于自以为有了些付出,有了些收获,于是暂且歇了一下,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体验、交流、总结。在进入市级评比时以至于在学生座谈会时,学生印象淡化,发言冷清,真实的活动都搞得失去了真实性、生动性。

反思:作为指导老师,必须苦下工夫,把活动搞好搞实。不能见好就收,要有“宜将剩勇追余寇”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生成中感悟,获得丰富的体验,积攒些影响一辈子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活动,细致、扎实、敏锐地为学生活动服务。“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投入地开展一次活动,收获的余香必将历久弥新。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

上一篇:重视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