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4-09 06:05:21

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摘要: 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包含教学起点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资源分析,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进程确定及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

关键字:任职 课程 设计

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施工图”。教学起点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教学目标及内容要求等一切设想,均要在教学设计中详尽的体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任职教育理论为牵引,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和自身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以及具体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手段运用,合理安排教学和考核进程的计划过程。课程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岗位职责、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属于既定的法规制度文件,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通常是不允许变更的。

(一)课程教学起点分析

教学起点分析是以学习需要分析为前提的,也就是对学员已有的知识储备状况和学习动机状态认真加以分析,准确掌握学员学习现状与学习期望之间差距的有效资料和数据,用以帮助确定教学起点。学习需要分析方法包括内部参照分析和外部参照分析。内部参照分析可通过座谈会、测验题、问卷或观察表等进行数据收集,现象观察、记录分析;外部参照分析可通过跟踪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教学起点分析的一般步骤是规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形成报告。教学起点分析通常要结合影响学员现实发展水平的三大因素来进行:一是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员已有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技能技巧、知识储备、认知结构和认知风格。二是身心因素。主要包括学员的生理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学习动机状态等。三是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学员家庭的文化背景和职业背景、学员间的社会交往、相互关系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确定

课程教学目标是指课程终结时,学牛应当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是终结性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设计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基本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人才培养方案中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现役装备实际和课程教学起点四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是最基本的依据,而课程目标直指岗位职责要求,所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目标确定的充分依据。同时现役装备维修保障实际需要又是确保课程教学目标不偏离方向的保证。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确定因课程性质而别,对于工程技术类的任职岗位课程来说,其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装备理论教学目标、装备使用操作教学目标、装备维护保养教学目标、装备排故修理教学目标、装备动静态管理教学目标等几个分目标。

(三)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要求确定

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要求确定是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骨架。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要求的确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必须以主战装备和典型装备为主体,以新装备为发展,兼顾老旧装备,但必须摒弃退役装备的相关内容。确定教学要求时,必须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即每一项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都应当支撑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避免“两张皮”现象。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通常也称作形成性目标要求,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所应当达到的课程教学目标。比如装备理论上学员应当具有哪些知识,装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上学员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技能,装备排故修理上学员应当具备哪些技术,装备管理上应当具备哪些能力等等。

(四)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平台,应当依据培训层次和所选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确定选用哪些资源,摒弃哪些资源。教学资源分析包括教材分析、装设备分析、设施分析、其他资源(如网络课程、电视教材等)分析等。教材分析是对所选教材的适用性、系统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必须选用的补充教材或者参考资料,应当避免“毫无缘由”地罗列一堆教材。装设备分析是对现役装备对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校现有装备对课程教学的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地评价装备的共性、个性,运用或替代运用中应当

注意把握的问题等,应当杜绝以退役装备替代主战装备进行教学。设施分析主要应当根据学员数质量和分组情况,分析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否满足需要以及不满足需要时解决措施等。

(五)教学进程确定

课程教学进程是对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流程规划,教学进程中可以根据学员的起点行为和学习任务归类,对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处理、策略、方法手段、媒体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做出优化决策。通俗地说教员可以对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但必须与课程标准和前期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一致,不能随意删减。

(六)教学方法手段选择

一是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不存在万能的或唯一好的教学方法,因此用好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比如在装备理论教学时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类比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在实践教学环节则可以选择讲解示范、模拟训练、计算机推演等方法。

二是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活动离不开手段支持。教学手段内涵广泛,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课件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员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加强学员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员对知识的吸收率,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通过任职岗位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层次的学员在认知特点、心理状态及其行为关系等方面的异同点,并且课程教学目标易于准确定位、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内容要求确定适当,可以构建顺畅的教与学关系,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上一篇: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 下一篇:谈谈初中话题作文的立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