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时间:2022-04-09 01:31:18

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8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体检组。比较ACI组与健康体检组的血清Lp(a)、hs-CRP水平,并比较ACI组不同NIHSS评分亚组间的血清Lp(a)和hs-CRP水平,分析ACI组中血清Lp(a)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的Lp(a)、hs-CRP水平分别为(334.72±31.56)、(5.32±2.58)mg/L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的(146.29±21.15)、(0.87±0.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05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Lp(a) and hs-CRP detec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ACI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ACI group.30 healthy people given check-up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in our hospital.The level of Lp(a) and hs-CRP for ACI group and healthy examin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The level of Lp(a) and hs-CRP for ACI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NIHSS points was compared and the correlation of Lp(a) and hs-CRP in ACI group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level of Lp(a) and hs-CRP for ACI group [(334.72±31.56) mg/L and (5.32±2.58) mg/L]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examination group [(146.29±21.15) mg/L and (0.87±0.43)mg/L]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Lp(a);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急性X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出低龄化[1]。ACI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因此一旦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a)[Lp(a)]具有促进动脉粥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可作为有效的检测指标之一,其作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成定论[2]。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多伴有慢性炎症的发生[3]。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近来hs-CRP在ACI中的意义逐渐被发现,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4]。本研究比较ACI患者与健康人群以及不同病情的ACI患者的血清Lp(a)和hs-CRP水平,以探讨血清Lp(a)和hs-CRP在ACI中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9~74岁,平均(62.3±6.5)岁;发病时间窗15分13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体检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61.3±5.1)岁;头颅CT和(或)MRI及血生化检查未发现异常,无心脑血管病史,无吸烟、酗酒史。两组的性别构成与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早晨空腹取患者静脉血2 ml,注入含有0.3 ml,10%EDTA抗凝,离心分离,离心旋转速度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得到血浆,后封闭低温保存。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Lp(a)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德赛公司提供,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试剂盒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两者经试剂盒反应后,采用酶标仪检测Lp(a)、hs-CRP水平,所有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

比较ACI组与健康体检组的血清Lp(a)、hs-CRP水平,并比较ACI组不同NIHSS评分亚组间的血清Lp(a)、hs-CRP水平,并对ACI组血清Lp(a)和hs-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血清Lp(a)正常范围:10~140 mmol/L;hs-CRP正常值0.068~8.2 mg/L[4]。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组内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ACI组与健康体检组血清Lp(a)、hs-CRP水平的比较

ACI组的Lp(a)、hs-CRP水平显著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ACI组不同NIHSS评分亚组间血清Lp(a)、hs-CRP水平的比较

ACI组不同NIHSS评分亚组间血清Lp(a)、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ACI组血清Lp(a)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ACI组血清Lp(a)与hs-CRP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684,P=0.011)。

3讨论

有研究发现,高血清Lp(a)水平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Lp(a)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剂量效应关系[5],提示Lp(a)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Lp(a)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现在还存在争议。Lp(a)结构与低密度脂蛋白相似,可以携带大量的胆固醇并结合于血管壁上,有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作用。目前认为Lp(a)浓度升高是勇鲋嘌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6],其机制可能为由于Lp(a)在血管壁沉积,通过非受体媒介进入内皮细胞,抵内皮下,与介质成分,如胶原、蛋白等形成复合物,由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同时Lp(a)中Apo(a)与纤溶酶原的结构具有高度同源性,Apo(a)经损伤的动脉内皮进入动脉壁后,可与血浆纤溶酶原竞争细胞表面受体,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纤溶酶原受体结合,但Apo(a)的蛋白酶区域无酶活性,故不能像纤溶酶原那样形成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结果形成Lp(a)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从而促进了血栓形成,并使动脉壁变硬[7-8]。研究显示,Lp(a)升高和Apo(a)下降是ACI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临床研究表明,在ACI老年患者中,CRP 升

高者预后往往不佳,且hs-CRP 含量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9-10],因此推断CRP也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11-1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CRP 补体复合物和泡沫细胞等沉积在动脉壁内,CRP 可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的发生[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ACI组的Lp(a)、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

综上所述,血清Lp(a)、hs-CRP参与了AC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评估,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降低ACI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立秋,殷昌斌,李家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9(5):782-785.

[2]曹明强,张方芳.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1(8):49-52.

[3]朱红云,鞠海兵.血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17-19.

[4]王庸晋.现代临床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89.

[5]李静娟.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紧张素与高血压及OSAHS患者的关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6]张秀文,李来传,史有奎,等.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27(2):9-11.

[7]盛昌宏.脂蛋白磷脂酶A2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5):476-480.

[8]高媛.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ApoA1/Apo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3.

[9]陈英,杨义明.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脂蛋白(a)测定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 12(1):109-110.

[10]王峥,陈伟贤,陆小伟,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13(5):383-384.

[11]刘旭,毛玲艳,李鑫,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a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2):161-163.

[12]刘扣琴,孙亚鸣.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蛋白(a)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 45(17):2026-2029.

[13]李顺钧,李云霞,王慧,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FG,LP(a)变化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16(22):4260-4262,4279.

[14]张填,陈志斌,王牛等.Cys-C在急性脑梗死并发SIRS致MOD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8):713-715.

[15]林美容,李世博,余碧晖,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Z1):214-215.

(收稿日期:2016-11-28 本文辑:许俊琴)

上一篇:温室草莓架式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下一篇: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治疗结直肠侧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