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夏玉米“2+X”肥效试验

时间:2022-04-09 12:23:33

灌云县夏玉米“2+X”肥效试验

摘 要:为了研究一定磷、钾肥水平下的氮肥效应,探讨合理的氮肥用量,完善灌云县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2013年在灌云县进行了夏玉米2+X(氮肥用量)试验。本试验在磷(P2O5)施用量为4.5kg/667m2、钾(K2O)施用量为7.5kg/667m2水平下,N施用量为18kg/667m2(N2)时,与无肥区相比,夏玉米的产量(524.1kg/667m2)、增产率(81%)、效益(401.0元/667m2)、氮肥农学效率(13.05)及氮产投比(5.02:1)均达到最高值,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结果表明本试验夏玉米最佳氮施用量为18kg/667m2左右。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产量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37-02

玉米郑青贮1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选系郑饲01为母本[1],自选系五黄桂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青贮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突出优点是植株高度适中,抗性较好,品质优良,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作青贮玉米种植[2]。灌云县位于江苏省北部,东邻黄海,面积1 542.73km2,人口101.52万,辖8个镇、12个乡。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期来农民盲目过量施氮肥不仅造成土壤养份失调、产量不高、肥料利用率偏低[3]。而且氮肥养分的流失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确定合理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4-7]。

本试验在一定磷、钾条件下设置不同水平的氮肥处理进行对玉米产量、增产率、氮肥农学效率及配方施肥氮产投比影响的研究与评价,为制定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郑青贮1号。种植密度:3600株/667m2。试验地点:灌云县侍庄乡侍圩村,经度119°13′847″、纬度34°14′674″、pH值8.05、有机质19.136g/kg、全氮0.902g/kg、速效磷13.14mg/kg、速效钾189.21mg/kg。

1.2 试验设计

1.2.1 夏玉米氮肥总量控制试验(X)设计 N2P2K2中的氮为18kg/667m2、磷(P2O5)为4.5kg/667m2、钾(K2O)为7.5kg/667m2,即18-4.5-7.5;常规施肥中的氮为22kg/667m2、磷(P2O5)6.0kg/667m2即22-6-0。

小区设计:大田作物小区面积为33.5m2,小区间单独设立排灌水沟,防串水串肥,四周设立保护行,保护行不能施肥,每个小区确定定期观测苗情与生育动态的植株。试验设重复3次,小区随机排列。

施肥方法:氮肥的55%和磷钾肥在播种时全部基肥(2013年6月25日),氮肥的45%在喇叭口期(2013年8月13日)作追肥。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于2013年9月23日进行田间测产,分别测量玉米的行距、株距,测定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等指标;2013年9月28日测定百粒重,计算产量。通过田间校验,对比无肥区的增产率、氮肥农学效率、增收和产投比4个参数,进一步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增产率(%)=(处理区产量-无肥区产量)/无肥区产量×100。

增收(元/667m2)=(处理区产量-无肥区产量)×籽粒价格-(处理区肥料成本无肥区肥料成本)。

氮肥农学效率=(处理区产量-无肥区产量)/处理区氮肥用量。

氮产投比=〔(处理区产量-无肥区产量)×籽粒价格-处理区氮肥成本〕/处理区肥氮肥成本。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夏玉米产量先是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用量为N2(处理5)水平即18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且高于常规施肥(处理8),然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水平一定的情况下N2 水平施肥量产量最高。

2.2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夏玉米增产率及效益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与无肥区相比,N1、N1.5、N2、N2.5、N3对夏玉米的增产率分别为34%、为59%、为81%、为59%、为55%,常规施肥区的增产率为59%;增收效益分别为:116.6元/667m2、268.4元/667m2、401.0元/667m2、219.9元/667m2、171.6元/667m2,常规施肥区为263.0元/667m2;

结果表明,无论是增产率(81%)还是增收效益(401.0元/667m2)

N2水平均最高。

2.3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夏玉米氮肥农学效率及氮产投比的影响 表3的数据显示,N1、N1.5、N2、N2.5、N3水平下氮肥农学效率值分别为:10.77、12.59、13.05、7.52、5.88,常规施肥区氮肥的农学效率为7.80;氮产投比分别为:3.97∶1、4.81∶1、5.02∶1、2.47∶1、1.71∶1,常规施肥区的氮产投比为2.60∶1;结果表明,N2水平下氮肥的农学效率与氮肥的产投比均达到最大。

3 结论

本试验在磷(P2O5)施用量为4.5kg/667m2、钾(K2O)施用量为7.5kg/667m2水平下,N2水平即N施用量为18kg/667m2时夏玉米的产量(524.1kg/667m2)、增产率(81%)、效益(401.0元/667m2)、氮肥农学效率(13.05)及氮产投比(5.02∶1)均达到最高值,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结果表明:适合我县夏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18kg/667m2左右。由于本试验氮肥施用梯度(4.5kg/667m2)较大,因此最佳数值比较粗略,精准数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学安,周波,魏良明.玉米新品种郑青贮1号选育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02.

[2]周波,胡学安,薛华政,等.青贮玉米新品种郑青贮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8,07.

[3]宁堂原.春夏玉米套作氮素竞争利用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科学,2004.

[4]崔爱民,张久刚,张虎,等.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08.

[5]马志远,赵萍萍,王宏庭.冬小麦氮养分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09.

[6]薛泽民,要娟娟,赵萍萍,等.晋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肥运筹[J].山西农业科学,2012,01.

[7]郭玉炜.不同施氮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及其氮素吸收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06. (责编:吴祚云)

上一篇:春糯玉米―夏小白菜―秋延椒大棚高效栽培模式 下一篇:塞罕坝地区破损表层土形成原因及植被恢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