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主线·品语言·促能力

时间:2022-04-09 07:42:48

抓主线·品语言·促能力

《我为你骄傲》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章叙述了“我”怎样由“打破玻璃”到“攒钱赔偿”以及最终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宽容与鼓励的经过。这是经常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小故事,故事情节生动,真实亲切,贴近儿童生活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主要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表达了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和老奶奶宽容博大的胸怀,是一篇陶冶学生情操的优秀作品。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但文中关于小男孩的故事贴近所有学生的天性,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只是对小男孩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很难把握。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紧扣文本,紧紧抓住小男孩心理变化这条情感主线,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鉴于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文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阅读的程度,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3.体会“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领会故事中的道理,体会其中的感情,教育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认为“将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决定主要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发现,并用联系实际、想象体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等方法组织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了教学:

一、欲扬先抑,激发兴趣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重点,在本节课上课前我首先检查了词语的掌握情况,并把生字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通过自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和生词,然后把“骄傲”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借助词典查“骄傲”有几种解释。学生通过查阅词典知道“骄傲”有两种解释,教师将这两种解释展示在大屏幕上(①自以为了不起;②自豪)。教师提出在本课中“骄傲”究竟选择哪种解释呢?由于学生还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所以难以确定应该选择哪种解释。教师引导:要想真正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学习完了课文就知道了。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为从整体理解“骄傲”(课文)埋下伏笔。

二、潜心会文,感悟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同时,课程标准也强调:组织教学时“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这条情感主线开始感悟整篇文章。

2.重点研读,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1)抓比喻句,体会小男孩的开心、害怕和担心。

这一环节重点抓住两个比喻句进行研读,读中悟、悟中读,体会小男孩的情感变化。我采用了指名读、评价读、想象读等多种读书方式,并让学生运用这种方式说话,以达到积累这两个比喻句的目的。

(2)想象拓展,体会小男孩的“不自在”。

因为小男孩看见老奶奶时感到“不自在”才能想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不自在”的理解对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品质至关重要。课文中出现了两个“像往常一样”,在这里主要采用想象体验法,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表面上像往常一样,可是内心和往常一样吗,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具体表现。通过想象更好地走进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惭愧、难受,为小男孩写便条承认错误做好了铺垫。

(3)抓“留白点”,体会小男孩的“轻松”。

关于便条的内容,是课文中的一个留白点,考虑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进行了延展教学:如果你是小男孩会在便条上写些什么?然后出示便条的格式,学生自己完成便条写作。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始运用便条,那么语文的学习就真正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了一体,达到由“知”到“行”的升华。同时,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中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小男孩承认错误后的轻松。

三、情感交织,领悟深情

此时学生对小男孩和老奶奶的优秀品质已有感悟,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些优秀的品质呢?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呢?当小男孩看到老奶奶写“我为你骄傲”时他会怎么想?这样小男孩知错就改和老奶奶宽容慈爱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丰满起来了。

这时,通过对全文的学习,教师“牵”出课堂教学开始的问题:“骄傲”在本文中应该怎样理解?由于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自然就理解了“骄傲”的含义,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词语理解的角度来看,也符合课程标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要求(从全文角度理解)。

四、拓展延伸,提升思想

课的结尾我向生活延伸: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现实生活中你经历过类似的事吗?如遇到过请你如实地写下来。这样,让学生真正将语文学习的平台拓展到了课外,让语文与生活链接,让语文提升思想,让语文指导行动。

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到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自读自悟的机会,力求使他们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

上一篇:一个重拾“诗教”之魂的校园 下一篇:匠心独运的导入设计